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作者: 【美】贝弗莉·恩格尔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20
折扣购买: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ISBN: 9787115435446

作者简介

贝弗莉·恩格尔,美国知名心理医师、知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在儿童和成人创伤领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认为是情感创伤治愈专家。她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称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很想求助的人”;著有《道歉的力量》《尊重你的愤怒》等20多本关于情感创伤的图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第1章 童年受虐经历如何以及为何引发羞耻感 羞耻感是别人口中关于你的谎言。 ——阿娜伊斯·宁(Anais sNin) 如果你在童年时期被虐待过,那么这段经历很可 能对你的余生都有负面影响。你可能过度追求完美, 自我评判,自我漠视,自我毁灭(如自残、自杀),对 某种东西上瘾(如酒精、毒品、购物、赌博、偷窃、 性交或工作)。你可能饮食失调,人际关系失衡,前 程受阻,甚至沉迷于虐待伴侣或受其欺凌。或许你也 会寻求解决之道,比如,参加一个互助小组或寻求个 人咨询。这些或多或少会对你有些帮助,但唯有童年 受虐带来的羞耻感迟迟无法得到缓解,无论多少人对 你伸出了援手,都无济于事。难以抑制的羞耻感,成 为受害者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作为一名治疗师,我已经和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 的成年受害者打了35年的交道。我发现,大部分来访 者都遭受着羞耻感的折磨:羞耻感的负面影响充斥着 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自我的感知、与他人的相处 、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承担业务风险和取得成功的能 力以及身心的健康。虽然每个人都会感到羞耻,许多 人也苦于面对,但与一般人相比,儿时的受虐者在成 年后常常更感到羞耻,并且在羞耻感的应对和处理上 也面临着更为广泛且深刻的问题。 这是因为,羞耻感是人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 自然反应。虐待本身就是羞辱他人,蔑视人性。受虐 者感到被侵犯、被玷污,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任人摆 布感到羞耻不已。对遭受过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来说 ,这些感觉会深深地烙在内心。当然,所有形式的虐 待都会让受害者产生这些感觉。比如,身体虐待不仅 仅是对身体的伤害,更是对受害者尊严的践踏。法律 规定:没有人有权力伤害我们的身体。而情感虐待则 无异于“灵魂的谋杀”。不断的批评、辱骂、轻视, 不合理的期望以及其他的情感虐待,会像身体伤害和 性伤害一样给人带来创伤和羞耻感。包括我在内的一 些专家认为,情感虐待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比其他形 式虐待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受到漠视也会让孩子 感到羞耻,产生类似“连妈妈都不爱我、不在乎我, 那我一定坏得一无是处”的想法。一旦被家长漠视或 抛弃,除此想法之外,孩子还能作何解释呢? 作为人类,我们希望一切尽在掌控中,而儿童虐 待受害者之所以感到屈辱、羞耻,是因为这一信念在 受到任何一种伤害后都会土崩瓦解。我们自认有能力 自保,而当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无助无力。 这种无力感进而会导致屈辱感和羞耻感的产生。 当家长虐待孩子、侵犯其身体、践踏其尊严时, 孩子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身体受到虐待会让孩子 归罪于自己,认为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被爱 ”。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疼爱和接纳。正因为父母之爱 远胜其他,所以孩子会为父母的行为,哪怕是虐待行 为开脱。因此,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通常都会落人 自怨自艾的陷阱,进而反思“如果我乖乖听话,就不 会惹妈妈动怒”“爸爸对我失望透顶,怪不得一直打 我”。羞耻感:致命的人类情感 最致命的人类情感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愤怒或 恐惧。但事实上,羞耻感才是最为致命的。羞耻感是 残忍暴力行为以及破坏性关系的源头,也是很多成瘾 行为问题的核心。在所有情感中,唯有羞耻感会破坏 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认为自己肮脏丑陋、低人一等、 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受羞耻感 的折磨,他会厌恶自己,从而不惜自虐甚至自杀。 羞耻感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你的身 体和大脑,潜伏隐藏,难以辨别。当你感到羞耻时, 就好比有人用针猛扎你的心脏,取走所有氧气,让你 无法呼吸,只觉得灰心丧气、浑身虚脱。 有人说羞耻让人欲火焚心,有人说羞耻让人面红 耳赤、四肢无力,还有人说羞耻让人恶心作呕、暴跳 如雷。大多数人在面对羞耻时,都难以启齿或头脑空 白,只想逃离。 羞耻是暗藏心底的一种被洞穿感和无价值感。感 到羞耻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逃避。我们的身体会率先 作出反应:低头、弯腰、身体内曲,以便让他人看不 见自己。除此之外,还会伴随着诸如“我输得彻头彻 尾”或“我蠢得无可救药”的消极思维。深感羞耻的 人都会抱有一种渗透性的潜在观念,认为自己天生就 有缺陷,本不该被人接受。在他们眼里,自己毫无价 值、不值得被爱、惹人厌弃。 羞耻感也会让人觉得孤立无援。历史上,有很多 文化都会驱逐违反社会准则的人。而羞耻感也能将人 放逐,让人觉得自己不配与他人为伍。 羞耻感也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我们戴上精心伪装 的面具以作护盾,为了掩饰自我和美化旁人眼中的自 己,假装成亲和讨喜、自信满满的样子。格森·考夫 曼(Gershen Kaufman)在其经典著作《羞耻感:关爱 的力量》(Shame:TheP Power of Caring)中一针见 血地指出:“羞耻感是屈辱、失败、罪过、自卑和异 化的产物。”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