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道德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作者: 编者:朱金瑞|总主编:韩震//李春秋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76
折扣购买: 道德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ISBN: 9787515513287

作者简介

朱金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资助对象; 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兼职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90余篇。核心期刊和权威30多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或部分转载2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11部。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10多项。主要代表作有:《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独著)、《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模式研究》(独著)、《经济伦理学》(合著)、《中国革命道德》(合著)等。

内容简介

道德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它的主要特征 和研究对象又是什么?这些涉及道德哲学核心领域的 问题是我们打开道德哲学“宝藏大门”的口令密码。 一、道德哲学的主要特征 道德哲学是一门主要提供道德的理由或依据的学 问,也就是探讨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为什么要去做好 事、抵制坏的行为的学问。但是,许多社会科学或宗 教信仰也告诉人为什么要过有道德的生活,为什么不 要做坏事。那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区分 ?只有弄清楚道德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之有较为 清晰的概念,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道德哲学。 一门学问的特征主要是从其所研究的对象来了解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理现象,天文学研究的对象 是天体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变化。从不同 的研究对象,我们基本能够掌握这门学科的特征。那 么,道德哲学主要研究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道德哲学所研究和关注的主要对象是 行为。毕竟道德判断最直观的对象是行为。在面对道 德问题时,人们最关注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做 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 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因此,道德哲 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对象县行为。 对于行为的研究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叙述型 的研究,也就是对行为进行事实描述,从而总结出一 些规律。如社会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 关系,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变化的关系等。社会 学或心理学总是能够通过所研究的对象来找出行为的 规律,而这些规律是根据以往的行为事实为基础,并 依据将来的新的行为事实来改变,这更多地体现为将 行为作为事实来研究。另一种则是规范型的研究,这 是道德哲学的研究之路。也就是这种方法并不太关注 人们真实做了些什么,而是关注人们应该遵循怎样的 原则,应该怎样去做。用较学术的表述就是,社会科 学关心的是“实然”的问题,而道德哲学关注的是“ 应然”的问题。如在一个重视金钱的商业社会中,“ 一切向钱看”仿佛是社会大多数人的行为选择,但是 不等于这个社会应该什么事情都用金钱来衡量,也更 不可能一切必须向“钱”看。同样,人们应当怎样行 为并不代表人们真实中就会怎样行为。例如,人们过 马路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按照红绿灯变化来穿行马路 ,但是很难做到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再比如,我们常说“小李没有闯红灯”,这是对事 实的一种描述和判断,但是“小李闯红灯是错的”则 是道德判断,它是对小李闯红灯行为的一种负面评价 ,并希望以此限制、禁止或谴责这类行为。可以说, 道德判断并不只是对实际发生行为的一个事实描述, 而是对行为的实践构成一种规定和要求,借以鼓励或 禁止某些行为。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社会学研究行为 ,更多的是从过去的行为中找出一些规律,从而有利 于更好地认识将来的行为;道德哲学研究行为,则要 知道行为应当遵循的规律。前者是要了解人们实际中 会怎样做,而后者则是要指导人们应该怎样做。 因此,如果将现在所有学科按照“真、善、美” 进行分类的话,毋庸置疑,科学就是指引人们追求“ 真”,使人能够了解现实世界和真实的人类社会。但 是人总是不满足于仅仅生存在现实之中,不满意现实 的世界和社会,总想更加深入地知道应该如何生活才 更有意义,如何才能使现实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对 “善”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足,带给人们许多不安 和忧虑。而道德哲学正是这样一门学问,它能够告诉 人们应该遵守的规范或应该走的路,帮助人们了解什 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它告诉人 们应当怎样才能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正如西方谚语 所言,当你无路可走时,道路就是“晨星”;当你有 路选择时,方向就是“天堂”。道德哲学给人这样的 方向感,减少人们思考上的彷徨和不安、行为上的忧 虑和恐惧,让人们知道应该遵循什么规范,走什么样 的道路,而不再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所以,道德 哲学对当今变迁中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许有人会问,虽然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但是宗教也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还提供行为规范方面的指导,如基督教 的摩西十诫、佛教的清规戒律等。那么道德哲学跟宗 教是一回事吗?能否用宗教代替道德或者将宗教看作 道德哲学的一部分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虽然宗教在某些时候也能够提供一些论据来支持自身 的宗教教义,但这些教义被接受并不是依赖这些论据 使他们信服,而是因为他们信仰了这些宗教。在一定 意义上来说,宗教是“以信服人”,更多的是先人为 主的信仰理念促使人们相信宗教。道德与宗教不同, 它是一门学问,提出来的规范或原则必须是有理论或 现实依据的。也就是说,道德哲学不像宗教等仅仅诉 诸信仰,它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并试图 用理性的较为圆满的论证来满足任何理性上的挑战。 所以,我们看到,任何理论都需要有一种圆满自洽的 自我解释,这样才能提供理性论证,才能说服别人。 “以理服人”是道德哲学的重要特征,如不这样,道 德哲学就不可能成为一门学问。现实中,对同一件事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认 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种意见或许感觉不错,可 以接受,但是如果这个人提不出来任何依据的话,那 么他的意见也只能被看作是善恶是非的主观判断,不 是一门知识,更不是道德哲学。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