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彩色国学馆
作者简介
王文思,毕业于辽宁工业大学外语外贸系,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在电子、人物、财经、旅游等杂志社任职记者编辑,个人写作尤以人文、旅游、建筑为主,《以欧式的技法演绎蝴蝶的爱情》《漫画大师梨园客》《才子佳人离恨歌》等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
内容简介
院子里的瓦屋 如果说二里头夏宫的廊院式格局,是四合院的前奏,那么凤雏村的两 进院落,则是四合院的雏形,它是历史上至今发现最早的合院式建筑,距 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两进院落的成形,说明建筑组群布局的成熟。前堂 后室的宫殿格局,成为日后倍受追捧的行式。凤雏遗址的院落呈轴式对称 ,屏、大门、前堂、后室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正屋南北两侧是一溜长庑 ,和四周的檐廊一起将庭院环抱成封闭合院。遥想当年住在这里的富家小 姐,在丫鬟仆妇的簇拥之下,莲步轻移,缓缓绕过长廊,环佩叮当,莺声 燕语,香风清扬,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也随之摇曳吐芳。 凤雏瓦屋的陶瓦应用是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在凤雏遗址中发掘出来 的残瓦,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瓦类实物,陶瓦将茅草屋进化到瓦屋,使 木构建筑更加牢固,因为瓦的使用,使屋架承重有所增加,进而促进斗拱 的发生和完善,木构建筑最高水平的抬梁式被迫出现。西周瓦屋应用的瓦 为陶瓦和砖瓦。形状有板瓦、筒瓦、半圆瓦当、人字形脊瓦等。瓦上带有 瓦环和瓦钉,环和钉是为防止屋顶的瓦脱落而设,人们以绳子系住瓦环和 瓦钉的方法加固屋瓦。隋唐时期,瓦的规格逐渐缩小,用泥来铺,不再使 用瓦环瓦钉。人们通常所说的“秦砖汉瓦”,并不是指在秦朝才开始有砖 ,汉朝才开始出现瓦,砖和瓦的出现最早都是在西周,只不过秦代的砖和 汉代的瓦,烧制技术和装饰功能都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美的程度。 凤雏瓦屋的屋顶只在屋脊、屋檐、天沟等局部用瓦,在建筑发展上处 在茅草向陶瓦过渡的阶段,而在西周中晚期的扶风召陈建筑遗址中发现有 全瓦屋顶,彻底完成了从茅屋到瓦屋的过渡。陶瓦的出现,引来了屋顶的 变革,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陶瓦因质地粗糙,遇雨吸水稳定性差等因素 而逐渐被琉璃瓦取代,琉璃瓦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广泛应用于宋元。 最早的影壁 在凤雏遗址的中轴线上,四合院的大门外出现了一个叫做“屏”的古 怪东西,其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到现在为止,“屏”在建筑史上尚属 首次出现,因此值得我们看个仔细。其实“屏”一点也不古怪,反而很美 丽。自西周以后的各个朝代的宫殿、宗庙等建筑物的门里门外都有屏的身 影,最初屏只能用于王宫,后来发展到为民居广泛应用。“屏”因为她的 独有功能而成了建筑不可或缺的美女,主人家访客们朝来暮去,都要先和 美“屏”打个照面,于是她有了更动听的名字:“照壁”或者“影壁”, 古代也称作“萧墙”,因而留下“祸起萧墙”、“萧墙之患”的典故。 关于影壁,楼庆西在《中国小品建筑十讲》中有如下定义:“影壁是 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里面或者外面的一堵墙壁,它面对大门,起到屏 障的作用。不论是在门内或者门外的影壁,都是和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的 ,所以影壁又称为照壁或照墙。” 影壁的出现是人类对居住环境更高要求的结果。话说在西周时期,住 在凤雏的富户周氏,一日闲来无事,在自家新建好的豪宅附近散步,一步 三摇,好生得意,这时候走来一位风水先生,跟着他一起转悠,欲言又止 ,周氏停下脚步问道:“先生有什么事情?”风水先生很谦恭地答道:“ 大人的宅院处处都好,唯有大门位置不吉利,主凶。”关乎吉凶大事,宁 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周氏当即请教化解之法,风水先生让其在大 门外再建一座墙壁,这样就可以缓冲气流、避凶趋吉,周氏听后吩咐工匠 赶快修建。 之后,影壁逐渐成为大门内外必不可少的建筑,它既可以调节风水, 又能够遮挡大门内的秘密,还能体现主人的财富与情趣,一截小小的墙壁 ,功能如此之大,众人乐而为之,影壁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非常流行,风格 日趋多样,外观日益亮丽。 影壁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基座,中间部分为影壁的身体 ,最上部为影壁的顶,和屋顶类似。影壁的设立位置通常有四种:大门外 、大门内、大门两侧呈八字形、门洞旁或戏台两边等其他位置。不管在什 么位置,影壁的功能大体类似,除趋吉避凶、遮挡内室生活细节之外,身 份的显示和装饰性也占有很大比重。帝王宫殿里面的影壁大多制作精细, 用琉璃外包,雕刻精美的图案装饰。紫禁城宁寿宫黄极门外的影壁,气势 不凡,由九条琉璃烧制的龙装饰而成,名九龙壁。 影壁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小品,和大门两侧的建筑浑然相融,在 庭院布局上起着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影壁上雕饰的图案和色彩,影壁四周 的花草树木,随着建筑风格和主人的趣味而别具异趣。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