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精)
作者简介
黄博 1982年生,重庆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学和宋史。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等
内容简介
楔子 宋风何以成韵 “恭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这是南宋人史尧弼在自拟的科举考题中,对宋代文化欣欣向荣所下的断语。在他看来,“文章之变,其得丧之关于天,而盛衰之关于世也”,此中所谓文章,不独诗文而已,而是和他所说的“文物”一样,都是反映一个时代盛衰特征的那些文化成就,而宋人对自己的文化成就,自视甚高,以两百年的时间所创造的“文物之盛”,足以超越过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史尧弼生活的南宋前期,国运不振,国势日衰,早已偏安江南多年。令人费解的是,失去了中原河山的宋人,在本朝文化的自信上,却有着天命在我的气势。当年孔子在被匡人围攻,情况凶险万分之际,曾发出“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感叹,夫子以斯文自许,在生死之间,不惧生死,坚信自己身负着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绝不会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去。不过,细想一下,夫子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恐怕更多的是对时局败坏到已无可奈何的激愤之词。 “文之用否,其大矣哉!”——史尧弼这时的慨叹却是真诚的,尽管南宋立国之际,被金人按在地上摩擦多年,之后又以屈膝投降换来二十多年苟安的和平,但他却坚信,宋代的文化,有足以与汉、唐比肩的盛世之风——“夫得丧之关天,盛衰之关世,千百年之间,其盛不过汉与唐与吾宋三而已!” [ (宋)史尧弼:《莲峰集》卷三]在今人看来,我“弱宋”也敢去碰瓷汉、唐,简直是丧心病狂! 可宋代的文人就是有着如此疯狂的斯文自觉,这是一个文人士大夫的大时代。北宋文学家尹洙曾夸下海口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对汉唐故土的统一,北宋自开国起就心心念念了一百多年,甚至北宋亡国,也是因为徽宗君臣那不切实际又爱慕虚荣的幽云心结造成的恶果。尹洙生活的北宋中期,开疆拓土的功勋,竟已不及文字游戏的荣耀。 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书生们又有着如此这般的迷之自信。尹洙的这段独白,大概是后世最给宋朝“招黑”的段子之一吧。可反讽的是,尹洙二十三岁就考中了进士,他的状元梦其实只是他的少年梦。成年之后的尹洙,最大的梦想却是为大宋王朝驰骋疆场,当然是以书生的方式。 宋人自信自己“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这本书选取了宫廷、官场、旅途、科场和文坛五个最具文艺气息的生活场景,讲述大宋天子如何从粗犷到唯美,诗词如何在士大夫的朋友圈成为秀才艺的社交工具,唐宋之间的书法差异如何成为宋代土人的日常压力,激烈的科举内卷之下宋代士人是如何喜欢上谈论星座、八字和看相的,以及宋代文艺圈的顶流们是如何凭借天价稿酬而一夜暴富的。宋风远去,宋韵难再,好在宋人神采风韵的江湖传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