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的智慧

曾国藩家书的智慧
作者: 编者:高立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16
折扣购买: 曾国藩家书的智慧
ISBN: 97875639454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身为朝廷高官的父亲,家中奴仆杂役足够使 唤,他却要孩子们早上自己烧水沏茶。 同样是这个父亲,安排自己的长子挑粪,要求是 要闻得粪香,用辛勤的汗水感受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 。 当这个孩子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他提笔给 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父亲,他不想参加科举考试, 他要学习西方的语言学、社会学知识,本以为会受到 严父的斥责,可没想到却意外地得到了父亲的赞许, 于是,父亲张罗着安排家里人为他延聘教师,满足他 的愿望。 无独有偶,弟弟看到哥哥成功了,尚未到参加科 举考试的他,也给父亲修书一封,同样提出不参加科 举考试,他告诉父亲,他喜欢学习西方的物理学、化 学,于是,父亲照样予以安排。 挑粪要闻得粪香,即使在今天,励志观念已经深 入家长和孩子的思想,听起来似乎也很奇葩,恐怕也 没有哪个要励孩子志的家长会采取这样“极端”的做 法。但这的确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这个父亲就是曾 国藩。 挑粪的孩子,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后来成为中 国第一代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官。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里,曾纪泽曾经作为清政 府的外交代表,亲赴俄国,硬是依靠一己之力,舌战 群雄,从俄国人手里,把已经割让的伊犁要了回来。 曾国藩次子,曾纪泽弟弟曾纪鸿,后来出版了中 国第一部《电工学》专著。 如果没有早年曾国藩的悉心教育,应该不会有这 样一个结果,而这些教育,又都与《曾国藩家书》以 及曾国藩教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关系。 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曾国藩家书》以及曾国藩 教子赞誉有加,上述两个例子,不难看出些许端倪。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曾国藩,并非启蒙阶段即 聪颖过人,他所具有的更多的是坚持、恒心。 关于曾国藩早年读书的经历,曾经有这样一个笑 话: 某日,曾宅被贼光顾,适逢曾国藩在背书。贼一 时无法下手,只得躲到房梁上等候时机。结果,一夜 过去了,按捺不住的贼终于跳下房梁,训斥了一夜背 书还没背过的曾国藩,接着,贼自己倒是流利地背诵 出了一段,随后,愤愤不平的贼边嘟囔着边离开了曾 宅。 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少年时的 曾国藩,天分着实平平。 或许是愈挫愈勇,不向困难低头,或许是一生勤 勉,“咬定青山不放松”,感动了上帝,方使曾国藩 学有所成,并且终生自觉勤勉读书,即使戎马倥偬仍 然手不释卷,仍然坚持记日记、写家书、临法帖。或 许是曾国藩从自己的学习中受益,使得他高度重视弟 弟、子侄们的读书、教育与培养。 无论多少个或许,终究掩不住一个事实:自曾国 藩开始,曾氏家族人-才辈出。不消说,即使在我们 这个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古老国度里,如此现象也 是很少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曾国藩定位 于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g文化现象。 曾国藩出身湖南湘乡县白杨坪(今双峰县荷叶乡) 一个家有薄田的小地主家庭里,家族本无官场背景, 但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希望儿孙光宗耀祖。 祖父自幼教育子孙:“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 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 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在此背景下,曾国藩6岁入私塾启蒙,从此开始 刻苦修身,勤勉攻读,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 问收获,但问耕耘”为一生的座右铭,志向做清官、 做名臣、做学问家,“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意思 是说,如果学问修养达不到圣贤的高度,则与禽兽无 异,足见其对自身要求之高。“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可以以曾氏另外一段话做注脚:“吾辈读书,只 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 无忝所生;一者进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 图自卫其身。”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