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汉字/少年轻科普丛书

博物馆里的汉字/少年轻科普丛书
作者: 沅汰|编者:史军|责编:杨仪宁//孙羽翎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博物馆里的汉字/少年轻科普丛书
ISBN: 978755985440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01 鼎 民以食为天,国以鼎为 重 “鼎”(ding)的字形像是 一个大腹而深的容器,这个 容器下有三足,上有两耳。 《说文解字》说,“鼎”是“ 和五味之宝器”,也就是说 ,鼎是一种炊具,用来调和 各种食材和味道,做出美味 的食物。 什么是鼎? 鼎是一种诞生很早,传 世久远,具有悠久历史的器 物。鼎有大大的圆腹,边沿 有两只耳朵,下面有三足, 这就是鼎的最基本器型。除 圆腹外,鼎的基本款式也有 方形的。如果鼎腹是方形, 下面就有四足。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里能 看到新石器时代不同遗址出 土的鼎,代表着不同地区久 远的文化。这时候的鼎基本 是黏土烧制的,也有石材制 成的。有的鼎腿部还留有烟 熏的痕迹,仿佛能让人闻到 数千年前鼎中食物的美好味 道。 鼎有大有小,大的鼎可 以放下一整头牛,这是祭祀 的礼器;小的鼎如盆如碗, 可以放置在案上,作为盛放 食物的器皿使用。 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商、 西周、春秋、战国……制作 鼎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新 石器时代的鼎用黏土制成; 商周、春秋的鼎用青铜(铜 、锡、铅的合金)制成;战 国时期,制作鼎的材料里加 入了铁。 随着制作材质的改变, 鼎的功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煮食物或盛放食物的炊 器食具,演变为祭祀使用的 礼器。再后来,鼎甚至成为 象征天下社稷的宝器。 随着体制、制度的完善 ,靠使用的器物区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