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经济学知识

1分钟经济学知识
作者: 何青绫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0.25
折扣购买: 1分钟经济学知识
ISBN: 9787550048423

作者简介

何青绫 财经类科普达人。 有才、有趣、有颜值。她善用生动日常的举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专业的财经知识,凭借着独特的科普风格和过硬的内容备受欢迎,被称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行走的百科全书”式的无所不能的老婆大人,全网粉丝超千万。

内容简介

什么是期货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农民,想要种麦子,但是又不知道9月的时候麦子卖出去是赚了还是亏了,所以我和你约定好,等到9月的时候,无论麦子的价格是跌了还是涨了,你都得按照2000元/吨的价格向我收购2吨的麦子。 我怕麦子贱了没人收,你怕麦子贵了收不起。这种大家为了减少各自的风险而合约交易的方法就叫作期货,懂了啵? 什么是干股 就是一些私企小老板为了激励员工,会给他们一些虚拟股份,好让他们(持股员工)在年底的时候能够拿到一点点账面上的利润。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干股都只有个分红权而已,很少会有老板把你报入工商部门,让你当真正的股东。所以那些拿着干股的人,往往既没有公司的所有权,也没有偿还公司债务的义务。当你签署那些所谓入股协议的时候,你要看清你的老板是否给你增加了一些债务的条款来坑你,懂了啵? 什么是摊余成本 ——如果我直接伸手向你借钱,但利率只有市场上的一半,你会借我吗? ——不借!我又不傻! ——那好,如果实际上我问你借 1000 元,但在欠条上写 1200 元,利率还是只有外面的一半,这样可以吗? ——这样感觉也能考虑…… 傻了吧?假如外面的市场利率是20%,也就是你1000元借出去,一年能赚 200 元。那你借我1000元,第一年年底就少赚了80元(1000×20%-1200×10%),相当于无形之中一共“借”了我1080元(1000+80);第二年年底,相当于又“借”了我 96 元(1080×20%-1200×10%)。 以此类推,越往后算你亏得就越多。十年以后,你多“亏”的钱何止是当初区区1000元的小便宜? 有时候,甚至都没有这200元的“诱惑”,很可能只有银行门口的一桶油、一袋米,甚至是流量套餐,所以小便宜莫贪,懂了啵? 为什么有的单位喜欢用现金发工资 看你往哪个方向想了。如果往坏的方向想,那公司就是意图不轨、想要逃税。 有些老板不是经常要求员工每个月得提交多少钱的发票才能领全工资吗?他们就是利用发票报销的金额来抵扣你一部分的工资收入。这样既可以少交点儿个税,又可以省点儿社保公积金。有些老板呢,干脆虚报人头,把你的工资给拆 成三四份,这样个税就不是少不少交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被抹平。 不过这两条路其实都不划算。对于你而言,社保公积金,公司出大头,看上去每个月你确实多拿了一两千元,但实际上,你亏损了公司该帮你交的那一大半。对于老板而言,每个月确实省了个小包包的钱,换回来的却可能是一对银手镯和无穷无尽的罚款。 ——那往好的方向想呢? 也有可能是你命好啊。摊上了白酒、香烟这种高福利单位,钱实在太多,多到没名头给你们发了,只好裹成部门红包,不过现在一般都会换成购物卡。也有可能是你们领导怕老婆,想留点儿私房钱,所以一半打卡上交,一半藏抽屉当小金库,懂了啵? 年终奖和十三薪哪个更划算 这得看你和老板的关系如何了。如果关系好的话,就选年终奖。在 2022 年之前,年终奖的个税比较灵活,你可以划出来单算,也可以混到累计收入里一起算,哪个低就选哪个。碰到会玩的老板,还可以开家个人独资企业来走账,直接给你发现金,交的税约等于零。 但是假如你和老板的关系不好,那还是老老实实选双薪吧,毕竟年终奖又不是欠你的,公司完全可以现在评,等到明年五六月份再发嘛。如果这期间看你不爽,老板也可以随时把你裁掉,年终奖正好用来补你的赔偿,一点儿都不会浪费。 至于年底双薪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正儿八经的工资。所以即便你在年前离了职,只要过了试用期,就能要求分掉相应比例的十三薪。只不过无论什么时候取,十三薪都得和工资放在一起算个税,拿到手的也就不剩多少啦,懂了啵? "★ 千万级财经科普达人何青绫的首部轻科普作品,共阐释了154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名词及现象解读,涵盖了大众日常中投资理财、消费、工作、细微生活等方方面面,一本书即可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小需求,实用性极强。 ★ 精美装帧,四色印刷,诚意典藏。 全书采用四色印刷形式,每一章都配有趣味生动的漫画,阅读无压力,学习无壁垒,人人可看,人人可学,人人有用。 ★ 是趣味科普,也是避坑指南。 近几年,各种理财项目的暴雷让大家的理财意识渐强,点爆了理财培训的需求;且“小产权房”“租房贷”“烂尾楼”等层出不穷的房产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只签劳务合同”“用现金发工资”“竞业协议该签么”等工作中的诱惑与深坑又该如何分辨?本书作者何青绫不仅以“给你讲个故事”“举个例子”的方式揭开了经济学知识的神秘面纱,还直击人们的痛点和需求,将各类让人眼花缭乱、望而却步的高深“陷阱”一一剖开,并给出了清晰可行的措施建议。 ★ 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是经济学。 普通人多了解些经济学知识,为生活“避雷”,越来越成为一件必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