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战争论
作者: (德)克劳塞维茨|译者:孙志新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战争论
ISBN: 9787550235816

作者简介

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19世纪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克劳塞维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军事资料。由其遗孀玛丽整理出版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这部巨著共十卷,《战争论》是其中前三卷,也是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理论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国际局势的指南。

内容简介

第5节 军队的武德 必须注意这么一个问题,武德不同于单纯的勇敢 ,也不同于对战争事业的热情。勇敢的确是武德重要 的组成部分,但是,军人的勇敢与普通人的勇敢是两 回事,后者的勇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品质,而 军人的勇敢除了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个 人勇敢所特有的随心所欲、不受控制地展示力量的倾 向,是军人的勇敢所必须摆脱的,因为军人的勇敢必 须服从更高的要求,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规则和 方法等。而对战争事业的热情,虽然能增添武德的生 命力,使武德的火焰越燃越旺,但是它绝对不是武德 所必需的组成部分。 战争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即使它所涉及的方面很 广,即使一个民族所有能够参加战争的男子都来参加 这个事业,它依然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它不同于人类 生活的其他各种活动。武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包括: 深刻了解战争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汲取在 战争活动中的力量,将自己的全部智力都运用于战争 事业中,然后通过训练使自己准确而敏捷地做出行动 ,竭尽全力,将自己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一个称职的 军人。 因此,任人们千方百计地设想将一个人既培养成 公民又培养成军人,任人们将战争想象成具有全民的 性质,任人们认为战争的发展如何地不同于以前佣兵 队长时期,也是无法抹煞战争事业的特殊性的。既然 这样,那些始终从事战争事业的人,就会始终把同自 己一起从事战争的人看做一个整体,战争的精神要素 ,就是通过这个团体的规章制度完善起来的。事实上 也正是这样。因此,我们主张从最高角度来观察战争 ,绝对不能轻视军队中或多或少具有的这种团体精神 。打一个恰当的比喻:在我们所说的武德中,这种团 体精神就好像是一种粘合剂把起作用的各种精神力量 粘结在一起;而组成武德的那些晶体,需要依靠这种 团体精神才能相对容易地把它们凝结起来。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在极其猛烈的炮火下如果它 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秩序,不被想象中的危险所吓倒 ,而当面对真正的危险时也毫不畏惧;在胜利时感到 自豪,在失败的逆境中仍能自觉地服从命令,对指挥 官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信赖;在困苦与劳累中,如果它 仍能把这种困境看做是获胜的手段,不但不气馁还像 运动员一样继续锻炼自己;如果它只抱有保持军人荣 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简短信念,并能将上述所有的 义务和美德牢记于心,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支 富有武德的军队。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支军队假如没有这种武德 ,它还是可以像旺代人一样出色地战斗,像瑞士人、 美国人和西班牙人一样实现伟大的事业,更有甚者可 以像欧根和马尔波罗一样,率领没有武德的常备军并 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并不是说必须具备武德才能使 战争取得胜利。我们特别强调这一点,目的是为了使 这里所提出的概念更为明了,即既不能忽视武德的重 要性,也不能将武德看做取胜的必需因素。事实也确 是如此。武德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它是可以被单 独考虑的,其作用也是能够估量的,就像一件工具的 力量是可以计算出来一样。 我们已经阐述了武德的特点,现在还想进一步谈 一谈武德的作用,以及获得武德的途径。 如同统帅的天才与军队的整体的关系一样,武德 与军队各部分的关系也是如此,统帅指挥的只能是军 队整体,而不是军队的各个单独的部分。对于统帅指 挥不到的部分,就必须而且只能依靠武德。我们应该 以卓越的品质和才能作为选拔统帅的依据,而选拔队 伍的主要指挥官则必须经过慎重的考察。一般来说, 指挥官的职位越低,这种考察也可以相应少一些,也 可以相应地降低对个人才能的要求,但是却必须具有 武德。当然,一个奋勇作战的民族所具有的勇气、智 慧、刻苦与热情这些天赋品质,是能够起到同样的作 用的。也就是说,这些品质能够代替武德,同样,武 德也能够代替这些品质。这里就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只有常备军具有而且也最需要武德。民众 武装天赋的品质,如勇敢、机智、刻苦和热情等,可 以代替武德,而且这些品质在战争时期更容易养成。 (2)常备军对民众武装作战与对常备军作战相 比更需要武德,因为在对民众武装作战时,兵力比较 分散,各部队更需要依靠自己单独行动。而当军队能 够集中战斗时就可以较大地发挥统帅的天才作用,即 使武德不足也可以弥补。一般而言,战争变得越复杂 ,兵力变得越分散,军队就越不能缺少武德。 结合上述两点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教训:一支缺乏 武德的军队,在组织战争时就应该尽量简单,或者更 加注意战争组织的其他方面,千万不要抱有任何不切 实际的幻想。 因此,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理所当然是 军队的武德。假如缺少这种力量,就应该想方设法用 其他精神力量来代替,比如统帅的卓越才能或者民族 热情等。否则,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无益的。 无论是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或者凯撒率领的 罗马军团,亦或是亚历山大·法尔涅捷率领的西班牙 步兵,或者古斯达夫·阿道夫和查理十二率领的瑞典 军团,以及腓特烈大帝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率 领的法国军队,他们都是依靠了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而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否 则只能说明他在故意无视一切历史事实。 必须明确:这种精神力量的产生只能有两条渠道 ,而且必须把这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这种精神 力量。第一条渠道是军队经历过许多次战争并取得很 多胜利,另一条渠道是军队经受过很多超乎寻常的劳 累与困苦,因为只有经过磨炼的军人才会认识到自己 的力量。一个统帅必须习惯于向自己的士兵提出更多 更高的要求。一旦士兵克服了劳累与困苦,他就会感 到无比自豪。因此,只有经过无数次劳累与困苦的磨 炼,只有在一次次胜利的鼓舞下,才能培养出良好的 武德;也只有在胜利的阳光下,武德的幼芽才能茁壮 成长,才能够抵抗更多的不幸与失败,甚至能够克服 和平时期的松懈状态,在一定时期内至少是这样的。 所以,一旦拥有了这种精神力量之后,即便这支军队 的统帅平庸无为,或是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这种 精神力量仍然会延续很久。 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武德和情绪是两回事 ,不能等同看待。一支遍体鳞伤、久经战斗的部队所 发扬的团体精神,即良好的武德,是不能与那种只靠 条令和操典组合在一起的常备军的自负与虚荣相比拟 的。苛刻的条令和勤务规则或许能够让军队的武德保 持得更长久一些,但是其本身是不会产生武德的,因 此,我们虽然承认这的确有价值,但是不应该过高地 估价它。和平时期训练出来的军队特色有:严谨的秩 序、作战技能、坚强的意志,以及一定程度的自豪感 和高涨的情绪,这些是我们必须珍视的,但是它们并 不能像武德那样单独发挥作用。整体只能依靠整体的 力量来维持,这就如同一块冷却得过快的玻璃一样, 稍不谨慎,一道裂缝就可以导致整体的破裂。因此, 一支没有经过胜利与失败的磨炼的军队,一支能适应 艰苦环境的军队,即使拥有最饱满高涨的情绪,一旦 遇到挫折,就会变得胆怯,甚至变得非常恐惧,这就 是法语中所说的“大溃败”。这样的军队只能在统帅 的带领下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绝 不能把武德与情绪混为一谈。 P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