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联合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联合治疗
作者: ( 印 ) 曼祖尔·A. 米尔 (Manzoor A. Mir)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4.30
折扣购买: 三阴性乳腺癌联合治疗
ISBN: 9787523604731

作者简介

原著者简介 Manzoor A. Mir 拥有 HNBG 中央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在通过著名的国家级CSIR-JRF-NET 考试后,于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和昌迪加尔 CSIR 微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攻读免疫学领域的博士学位。目前于克什米尔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生物资源系教授癌症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克什米尔大学生物资源系主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免疫学协会、印度癌症学会、印度免疫学学会、印度国家科学协会、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等科学组织和协会的成员。DOVE medical press、Springer Plus、Cancer Biomarkers、Frontiers、Plos 等著名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委员或审稿人,并多次受邀在印度国内外的各种科学会议上发表演讲。有 15 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癌症生物学、乳腺癌联合治疗、分子免疫学和结核病免疫学。为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学生开发了大规模的免疫学和内分泌学开放在线课程(MOOC),并获得大学拨款委员会教育传播联盟(CEC)SWAYAM 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的批准;承担了强生科技与创新机构的乳腺癌联合治疗研究项目。曾获得印度政府科技部授予的教师助理研究卓越奖学金(TARE)、印度科学院和国家科学院授予的夏季研究奖学金(SRFP- 2019)。发表了 50 多篇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并撰写了相关著作,参与编写了 ELSEVIER 出版社、Nova Science 出版社、Bentham Sciences 出版社、IGI Global 出版社、Springer-Nature 出版社超过 15 部的著作,还获得了国际出版社的多项奖项。 主译简介 王晓稼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岗),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肿瘤内科主任。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与分子技术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实验研究者(PI),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兼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港澳台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专家,浙江省“151 人才”第二层次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浙江省省重点研发计划 2 项,承担各类国际、国内和自发临床研究 100 余项。主编及副主编著作 5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收载论文 80 余篇。 吴伟主 主任医师(二级岗),研究生导师,宁波市胸部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乳腺外科(市重点扶植学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外科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宁波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参加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中华系列期刊及 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王瓯晨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温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 Cedars Sinai 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曾获“中国乳腺癌 2020年度学术影响力 TOP100”、“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温州市“551 人才”等荣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卫健委科技中心创新药物上市后重大项目 1 项、浙江省自然基金 3 项、浙江省重大项目和温州市重点项目各 1 项,承担 GCP 临床试验 10 余项,牵头并发起 IIT 临床研究 5 项。近年来,在 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内容简介

第 1 章? 三阴性乳腺癌:一种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 癌症是全世界首要死因之一(Momenimovahed and Salehiniya, 2017)。 在 2008 年,恶性肿瘤造成了世界 800 万人口的死亡,并且据估计,截至2030 年,该死亡人数将增加至 1100 万(Benson and Jatoi, 201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患者的首要死因之一。乳腺癌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Zendehdel et al., 2018)。乳腺癌被定义为起源于乳腺组织的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Khuwaja and Abu-Rezq, 2004)。乳房中包含间质(支持)和腺体两种组织。腺体组织包括乳汁分泌腺体(小叶)和导管(乳管),而间质组织包括纤维、脂肪结缔组织。此外,乳房中还有淋巴组织,是负责引流细胞间隙液和细胞碎片的免疫系统(Sharma et al., 2010)。乳房恶性肿瘤可因其生长起源的位置而异。大部分乳房肿瘤是良性(非致癌)病变,如纤维囊性变,可表现为囊状(充满液体的包块)、纤维化(类似瘢痕的结缔组织增生)的团块或局部增厚,常伴不适或疼痛(Mir et al., 2021; Sharma et al., 2010)。大多数乳腺癌起源于排列成导管的细胞(导管癌),有些起源于小叶组织(小叶癌),还有极少数起源于周围的邻近组织。乳腺癌可以转移至其他器官如骨、脑、肝和肺而变得难以治愈(Mir et al., 2021)。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疾病,那么实现良好的预后和显著的生存率是有可能的。尽管乳腺癌患者遍布全球,但其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在地区间存 在很大差别,这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人口结构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Hortobagyi et al., 2005)。危险因素的改变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日趋升高(Parkin and Fernández, 2006)。虽然个体筛查能减轻疾病的负面影响,但也有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过度诊断及高额开销。钼靶摄片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被证明能显著降低死亡率。过去 10 年间,其他更精确的筛查方式如乳腺磁共振也被广泛采用(Drukteinis et al., 2013)。乳腺癌目前被分为 6 种分子亚型,该分型基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的表达水平(图 1-1)。其中,ER 亚型和(或)HER-2 亚型的定义基于 ER/PR和(或)HER-2 的表达,而三阴性乳腺癌因三者同时不表达而得名。其他亚型包括管腔 A 型、管腔 B 型、正常乳腺样型、Claudin 低表达型和基底样型(Perou et al., 2000)。对 ER 亚型和 HER-2 亚型,通常可采用有效的靶向治疗(Howlader et al., 2018)。而三阴性乳腺癌无靶向治疗,通常需要系统性化疗。此外,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Howlader et al., 2018),更容易复发,因而被认为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乳腺癌亚型(Lin et al., 2012; Plasilova et al., 2016)。 书中不仅系统阐述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概述、分子分型及常规诊疗方法,还特别关注了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如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分子靶点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各种新型联合治疗手段、其他新型治疗方法、纳米技术和新型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