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中国管理往事(马云与吕布的管理江湖)(精)/中国化管理系列丛书
ISBN: 9787510452963
段俊平,**国学专家、**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爱维龙媒咨询集团董事长。长期立足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张建立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所创立的“中国化管理哲学思维模式”、“企业文化中国化建设模式”、“企业文化五行论”、“企业战略倍增论”等新儒学应用理论,深*专家与企业家的推崇和认可;主持数十家大型集团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并担任许多企业家人生顾问,深得*众群体爱戴。代表作品《画好“圈、饼、叉”就是管理大师》、《管理如同放羊》、《中国化危机管理全*略》等被**诸多知名媒体如《羊城晚报》、《读者》刊登转载。
成功的***应该具备怎样的个人素质?这个话 题被讨论了很久,市面上的论著多如牛毛,**国外 成功企业家的传记也很多,他们的成功经验各不相同 。在这琳琅满目的企业家群体中,很难找到他们的共 同之处。反而是他们拥有的个人魅力和个性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企业家近似疯子,有的企业家 **吝啬,有的企业家很暴戾,有的企业家几近沉溺 于酒色,所有这些好像并不妨碍他们企业的成功,反 而成了他们各自成功的方法和密码。但当我们仔细深 入研究,不难发现企业家纵有各种个性,但所有领导 者其实都具备两个共陛素质,那就是仁心与慧思。 关于***应该具备仁心与慧思,中国古代的名 相管仲曾经与齐桓公有过一番精彩的讨论。《史记》 记载,桓公谓管仲曰:“寡人有大邪三。不幸好畋, 晦夜从禽不及,一。不幸好酒,*夜相继,二。寡人 有污行,不幸**,姊妹有未嫁者,三。”管仲曰: “恶则恶矣,非其急也。人君惟不爱与不敏,不可耳 。不爱则亡众,不敏则不及事。”这段对话的意思是 说,有一次齐桓公对管仲讲,我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一爱打猎,玩到天黑了也不停止;二好喝酒,*夜不 停;三好女色。管仲回答齐桓公说,这三个缺点是很 严重,但不是*重要的,****不应该做的是不爱 护下属和不勤政。不爱护下属就会失去别人的拥戴, 不勤政就做不好事情。其实,管仲在这里所提出的领 导者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就是勤政和爱民。中国常 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和鞠躬尽瘁等词语褒扬**的 执政者。中国古代的圣贤周公的“一沐三握发,一饭 三吐哺”,也是围绕勤政和爱民的管理思想而被后人 传为佳话的。可见对于中国人而言,勤政和爱民是领 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高境界来讲,爱民和 勤政比较通俗的讲法就是仁心和慧思。仁心就是领导 者体恤下属的爱心,是***对社会及公众的责任心 ,它体现了***的涵养与人性。慧思是***的勤 勉和智慧,它体现了***的职业道德和执政能力。 仁心与慧思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其中仁心 是慧思的基础,而慧思则是仁心的表现和要求。 仁心就是仁爱之心。仁爱是儒家思想弘扬的重要 精神之一。孔子的“仁者爱人”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 化的主要论点。企业家具备的仁心是有别于亲情和爱 情的血缘之亲,它是基于“仁”的社会道德伦理修养 。孟子曾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 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君子 与一般人不同的就是内心所思所想不同。君子心中是 以仁和礼为原则,有仁就会爱别人,有礼就会尊重别 人。关爱别人,别人也关爱他。尊重别人,别人也尊 重他。由此可见,仁心包括关爱与尊敬两个方面。企 业家的仁心不仅体现在关爱员工上,还体现在对员工 及周围的人要有所尊重。西方的企业***其实** 重视尊重和关爱员工。摩托罗拉公司的前总裁保罗· 高尔文在听说企业员工或其家人生病时,总会向员工 **医生并代为支付医疗账单;泰国本田公司社长市 川永次身为*本人,每天却在TY准时播放泰国国歌, 升泰国国旗,并与员工一起敬礼,以表示对泰国员工 的尊重。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仁心其实是企业家首 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只有怀有仁心,才能避免“ 亡于众”,企业家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爱戴,企业 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这里的慧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企业家应该勤 奋敬业,另一层意思是企业家*应该善于学习,善于 思考,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智慧。慧思不仅体现了领 导者的职业精神,还体现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勤奋 敬业是企业家慧思*基础的表现。无论是美国的韦尔 奇,*本的松下幸之助,还是中国的张瑞敏,其实他 们都是勤奋的模范。勤勉是企业家成功*起码的条件 ,而高明的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是慧思的*高表现。 纵观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无不是勤勉与善于思考的慧 思者。 仁心与慧思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两个素 质,企业***一定要把仁心与慧思辩证地结合起来 。只有关爱与尊重员工,企业才会达到上下同欲、无 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只有企业家自身拥有勤勉的敬业 精神和高超的领导智慧,企业才能实现“以德服人” 和管理成本*低化的良性发展之路。(P019-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