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80
折扣购买: 中国出版家(叶圣陶)
ISBN: 9787010165400
商金林,1949年生于江苏靖江,1975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客座教授以及日本下关市立大学特任教师。现已退休。主要著作有《闻一多研究述评》、《叶圣陶传论》、《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感觉日本》、《求真集》、《叶圣陶年谱长编》和《叶圣陶全传》等,在《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献》、《读书》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1911年5月,叶圣陶在草桥中学读书时创办了年 级小报《课馀丽泽》,中学毕业后又和顾颉刚一起编 过苏州《大声报·杂录部》和“放社丛刊》,遗憾的 是这三种出版物都未能保存下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 的叶圣陶最早参与编辑的出版物是商务印书馆1916年 4月出版的《尚公记》,而他晚年审阅的最后一部书 稿是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汇编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的注释稿,时为1985年1月。从1916年算起到1985 年,叶圣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长达七十年。这 七十年里,他审阅和编辑的书稿多得难以计数。我国 现代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过作品 。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月报”丛书 、“文学周报”丛书、“开明文学新刊”、“现代作 家文丛”等丛书的阵容和规模也相当可观。叶圣陶不 仅发表了茅盾、巴金、沈从文、丁玲、戴望舒、施蛰 存、端木蕻良、秦牧、胡绳、子岗、徐盈等一大批作 家的处女作或成名作,把他们推上文坛,出版了朱光 潜的《文艺心理学》、钱钟书的《谈艺录》、李健吾 翻译的《莫里哀戏剧集》以及《闻一多全集》、《朱 自清文集》等一批名家的著作和译作,而且还为古籍 的规划整理出版工作呕心沥血,仅在开明书店就编撰 过《十三经索引》,参与过《六十种曲》、《开明版 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的精校和编撰工作, 为新文学和学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圣陶生于1894年,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中华 民族风雨飘摇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年代 。受到时代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乡土,热爱祖国。 早在读小学时就在苏州参加过“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苏州光复期间参加过苏州军界和学界组织的“学团 ”,每晚“荷枪出巡”。1912年1月加人中国社会党 ,参加过“讨袁(世凯)”运动。1915年9月读了陈 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新青年》)后,立下要 做“新青年”的志向。“五四”运动中高举“爱国” 的大旗,“五卅”运动中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 口号。“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立场更加坚定,怀 着“篑土为山宁肯后”的情怀,用文学、教育和出版 工作的辉煌业绩来催促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集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 家于一身的“大家”,在叶圣陶身上凝聚着他不同于 单一的“文学家”,或单一的“教育家”、单一的“ 编辑出版家”、单一的“社会活动家”的特质,这就 是他特有的魅力。他治学淹博精深,对我国的学术和 文化史有宽阔的整体性的史学视野,对文学的古今关 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全局的眼光和贯通性的思 考,是个“全才”。他站得高看得远,总是从“民族 国家”这个高度着眼于未来,因而能在文学、教育、 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引领时代的风潮。他从不“厌足 ”,给小说集取名“未厌集”,给散文集取名为“未 厌居习作”,即便到了“暮年”,他的“求知欲”依 然像青年时代那么旺盛。他甘于“寂寞”,给自己的 “定位”一是“编辑”,二是“教员”,在最平凡的 岗位上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新中国成立前,有 好几所大学聘他当“教授”,可他最终选择的是当“ 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即使当上了出版总署副署长和 副部长,但他并没有去管理哪个“司局”,没 有“行政”上的权利,所管的也只是“教材”和“出 版”,日复一日年复~年地写稿、看稿,把生命“碎 割在给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这些事情上 ,说白了还只是一个“编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当“编辑”不如当大学教授或当官名气大。(P003-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