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麦经典-资本论
作者简介
[德] 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就读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深造. 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次年,马克思因发表反对当局的社论,被迫离开《莱茵报》,随后奔赴巴黎。 1844年,与恩格斯相识,成为终生伙伴,同年写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随后的几年,陆续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共产党宣言》(1848,与恩格斯联合)、《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 1857年起,马克思开始构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于1859年完成第一部分;1862年至1863年,写下《剩余价值理论》;1865年,《工资、价格与利润》问世。这几部著述,蕴含着《资本论》的理论雏形。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第二卷(1885)与第三卷(1894)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1883年,马克思逝世。
内容简介
★1、 劳动过程。被视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提示了两种特殊的现象。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他也就在资本家的管理下劳动。资本家会注意,使劳动能顺当地动作,生产手段能在合目的的方法上被使用,还使原料不浪费,使劳动工具节省,使其磨损以劳动过程所必要的使用程度为限。 第二,生产物是资本家的所有物,不是直接生产者(劳动者)的所有物。资本家支付劳动力每日的价值。在这一日内,它的使用权就像其他各种商品使用权一样,是属于他。商品的使用权,为商品购买者所有。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提供自己的劳动时,实际也只提供他所售卖的使用价值。从他走进资本家工厂那时候起,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从而,它的使用(即劳动),即属于资本家。从资本家的观点看,劳动过程只是他所购商品(劳动力)的消费,但他所以能消费它,仅因为他给了它生产手段。 ★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是生产物之一般的形态;生产物的最大部分,是当作商品生产出来,从而,都不得不采取货币形态的。商品量不断增大,社会财富中当作商品的部分不断增大,由是,当作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乃至准备金等等而作用的金银的范围,也相应地增大。这些担任货币机能的商品,既不加入个人的消费,也不加入生产的消费。它是固定在当 作单纯流通机械形态上的社会劳动。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必须拘束在这种不生产形态上。当作货币商品的金银,从社会的立场看来,也是代表只起因于生产的社会形态的流通费用。它是商品生产一般的虚费(不生产的但必要的费用)。这虚费,是随着商品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的。它是必须在流通过程中牺牲的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3、劳动者以其生命的大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度过。所以,生产过程之条件,多大部分即是劳动者的能动的生活过程之条件,是劳动者的生活条件。但这种生活条件的经济,却就是提高利润率的一个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过度的劳动,以劳动者转化为代劳牲畜的情形,是促进资本价值增殖及剩余价值生产的一个方法。这种经济的遂行,使许多劳动者挤住在一个狭隘的不卫生的房间内(那就是资本家节省建筑物),使许多危险的机械安置在一个房间内,对于危险丝毫没有保护设备,或对于有害的危险的生产过程,例如开矿,不采取任何预防方法。使生产过程人道化,使生产过程为劳动者感到舒适或不讨厌的种种设备,更是谈不到。从资本家的见地说,这是全然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浪费。资本主义生产方法,虽在其他各点尽量吝啬,但对于人身物质,则不惜尽量浪费,不过,从别方面说,资本主义生产方法,其生产物分配,须以商业为媒介,且以竞争为立足点,故对于物质资料,也极为浪费。从一方面说,个别资本家是获利了;从别方面说,社会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