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1.79
折扣购买: 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宝葫芦健康生活书系
ISBN: 9787501981786
耿引循 :主任医师,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出身扬州耿氏六世儒医世家,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继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并从事十余年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后因工作需要,调至西苑医院组建康复医学科。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被评为北京市“健康卫士杯”先进个人。多次在CCTV《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百科探秘》、《健康你我他》及BTV《生活》等节目做主讲嘉宾。
长寿之人言长寿之事 1.长寿是世人的普遍愿望 健康长寿和永葆青春一样,十分诱人。那么何为长寿呢?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的著作《左传》中就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一百二十 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意思是说,120岁者称为上寿,100岁者称为中 寿,80岁者则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年龄超过80岁的人才有资格用“寿 ”字。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 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这一研究结果与我们的祖先对寿命的看法是完全一 致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延长,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了最新的成年人年龄划分方法: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 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的老年 人。按照这个标准,当下的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与“长寿”二字无缘了。但是 ,“延年益寿”一直是人类本能的美好愿望,人人都希望自己能长寿,能健 健康康地尽享天年。 “寿”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寿”字 的石刻、碑匾。历代对帝王的祈福是“万岁!万万岁!”,翻译成英文是“ 长长的生命”之意。民间对老人最常使用的一句祈福词是“寿比南山不老松 ”,即以“南山松”作比喻,企盼健康长寿。 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古人将字拆开,称八十八岁为米寿,九十九岁为 白寿(意为一百少了一岁),一百零八岁为茶寿(意在八十八上面又加了廿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与金岳霖同庚,1983年,两位老先生在做八十八岁“ 米寿”时,冯友兰写了两副对联,一副给自己,一副送金岳霖,对联的前两 句是一样的,“岂止于米,相期以茶”,意思是不能止于“米寿”,期望能 活到“茶寿”。 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是由生命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这几个阶段组成的。我们知道龟是长寿的,但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神 龟虽寿,犹有竟时”,这就是自然规律。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也未能超越这一 自然规律,对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生命是有尽数的。 有些人盲目追求长生,为此,他们炼丹、服石,认为生命从此可以永恒 。我曾参与《中国宫廷医学》一书的编写,对历史上盲目追求长生的帝王做 过一些考证,在《唐会要》卷五十二中写道:“秦始皇、汉武帝志求长生, 延召方士……以为祷祠神仙,可求不死。二主溺信之。始皇遣方士人海,求 三山灵药,遂外匿不归;汉武以女妻方士栾大,后亦无验,栾大竞坐腰斩… …贞观末年,有胡僧白天竺至中国,自言能制长生之药,文皇帝颇信待之, 数年药成,文皇帝因试服之,遂致暴疾……古人云:‘服食求神仙,多为药 所误。’诚哉是言也。”史书中记载了不少为企求长生而信神信巫,祈求于 “神仙家”和“炼丹家”,服食金石而上演的悲剧。仅以唐朝为例:唐宪宗 因服石,“暴成狂躁之疾”,卒年43岁;唐穆宗效法宪宗长年服用金石,臣 下屡次劝谏,他口头答应,实际上一直没有间断,在位4年,33岁而亡;唐 武宗服石,“喜怒失常”,“未几卒”,唐宣宗为此处罚了蛊惑武宗服石的 道士,但后来唐宣宗自己也“好神仙、饵丹药”,后背生疽而亡……这样的 悲剧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但也有十分明智的君王,如在《圣祖仁皇帝圣训》中记载了康熙的一段 话:“吾人年老而经事多,则自轻易不为人所诱,每见道士自夸修养得法, 大言不惭。但多试几年,究竟如常人,齿落鬓白,渐至老惫。观此,凡世上 之术士,俱欺游人而已矣。神仙岂降临人世哉?”康熙不信神仙,不信丹药 ,活了69岁;乾隆更长寿,活了89岁,自称“古稀天子”。 企盼长寿是世人的普遍愿望,虽然人人都应当享有寿至天年的幸福,但 事实上能达到长寿标准,即活到90岁以上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在 年轻的时候疲于生存,不大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到了晚年往往疾病缠身。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