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了凡四训(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 (明)袁了凡|校注:方弘毅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7.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了凡四训(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ISBN: 9787570204298

作者简介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

内容简介

**篇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①学医,谓可以养生②,可以济人③,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④也。 【注释】 ①举业:以科举考试为事业,学习读书目的在于求取功名。科举考试是隋代以来通行的官吏选拔制度。隋代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沿用并增设秀才等十多种科目,故称科举。明、清时专指习八股文。 ②养生:供给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③济人:专指行医救人。 ④夙心: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心愿,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译文】 我童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老母亲让我放弃科举考试而去学医,认为学医可以养活家庭,以医术来救济别人。精通一门手艺并以此立身处世,也是父亲对我一直的期望。 后余在慈云寺①,遇一老者,修髯②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注释】 ①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又称刹、丛林、禅林、禅院、兰若、招提、伽蓝、梵宇、梵宫、萧寺等。后多用以指称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处所,在我国主要指佛寺。我国*早的佛寺是东汉明帝时,白马驮经西来,由鸿胪寺官署改建的洛阳白马寺。 ②髯:面颊两侧腮部的胡子,也泛指胡子。长髯、美髯、白发苍髯,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好坏与气血盛衰有关。认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长须飘飘,相貌堂堂,就像神仙一样,因此我对他礼敬有加。 语余曰:“子仕路①中人也,明年即进学②,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③皇极④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⑤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⑥,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注释】 ①仕路:仕途,古代以功名求取做官的道路。 ②进学:童生参加岁试,考中者为秀才。泛指获得秀才以上的功名。 ③邵子:邵雍,**的易学家,他以《易传》为基础,以象数为中心,以易图为张本,创立先天易学,并在此基础上,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邵雍在世时便以“遇事能前知”而名声在外,他的代表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等。 ④皇极:或称《皇极经世书》,是集中了邵雍经天纬地预测学的一部巨著,凡十二卷,其中《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为*重要部分。据说内篇系邵氏自著,外篇系其子伯温和弟子所记。该书涵盖河洛数理、周易阴阳、天地物理,对人类进化加以推衍,创立了“元、会、运、世”一套有规律的预测方法。129600年为一元,为人类的一个发展周期,在“大算数”里仅**而已。每元12会,各10800年。每会30运,各360年。每运12世,各30年。“元、会、运、世”各有卦象表示,每年亦有卦象表示天文、地理、人事发展变化。邵雍认为只要洞其玄机,用其生化之理,天地万物之生命运程,皆能了然于心,人类历史、朝代兴亡、世界分合、自然变化皆未卜先知。 ⑤纤悉:细微而详尽。唐代孟郊《秋怀》:“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⑥开馆:开设学馆教授生徒。 【译文】 他对我说:“你注定可以入仕做官,明年就可以参加岁试定然得中秀才,你为什么不读书呢?”我告诉老先生家中的难处,向他打听姓名籍贯。他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了邵雍先生真传的《皇极经世书》,命中注定应该将此书传授给你。”我把他请到我家,并禀告了老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礼待他。”我们多次试验他的占卜之术,事无大小都能应验。我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念头,与表兄沈称商量,表兄说:“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开馆授徒,我送你到那里跟他们一起读书也很方便。”于是我拜郁海谷先生为师了。 孔为余起数①:县考童生②,当十四名;府考③七十一名,提学④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⑤第几名,某年当补廪⑥,某年当贡⑦,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注释】 ①起数:进行占卜,即以各种现实中已存在的事物的表征,根据既定的规则,换算为数,搭配成卦,占卜未来的运势。 ②县考童生:由知县主持的县学考试,试期多在二月。考五场,各场分别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一般说,**场录取后即有资格参加上一级的府试。县考,即县试。童生,明清时期,府、州、县学的应考者称为童生。 ③府考:即府试。经县录取的童生得以参加管辖该县的府(或直隶州、厅)的考试。试期多安排在四月,报名手续与县试略同。府试录取以后,即取得参加院试的资格。 ④提学:学官名。宋崇宁二年(1103)在各路设提举学事司,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简称“提学”。每年视察各地学校,查考师生勤惰优劣。历代沿制。金设提举学校司,元及明初为儒学提举司,都属同一性质。明正统元年(1436)改为提调学校司,设两京提学御史,由御史充任。各省设提督学道,以按察使、副使或佥事充任,称提学道。从此提学成为专管地方教育文化的*高行政长官。 ⑤年考:又称“岁考”。明代提学官和清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的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本别优劣,酌定赏罚。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 ⑥补廪:明清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成绩**者,增生可以升廪生,成为“补廪”。 ⑦当贡:科举制度从府、州、县生员(秀才)中选拔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学子。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除应乡试中举人为“正途”之外,其余未中试者而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以谋求出身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朝廷以备选用。 【译文】 孔先生为我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县考童生时,应当考中第十四名;府考时为第七十一名,提学主持的考试中为第九名。第二年我去参加考试,全部得以应验。孔先生又为我占卜一生的吉凶:某某年考会中第几名,某某年应当升为廪生,某某年可以选拔进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入贡后某年,应当被选为四川某方面的官,在职三年半后,便应该告老辞官还乡。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的丑时,会在自己的*上逝世,可惜*后没有儿子。我把这些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牢牢记住。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①者。独算余食廪米②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③,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注释】 ①悬定:占卜预见、算定的意思。 ②廪米:指官府按月发给廪生的粮米。 ③出贡: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资历依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称为“出贡”。《警世通言?老门生三生报思》:“(鲜于同)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 【译文】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每次考试所得名次,都被孔老先生言中,分毫不差。只有一件不同:孔先生算我为廪生时领取官府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时就可以按资历到京出贡选职了,但我领取七十一石的时候,屠宗师便批准我可以出贡了,我暗中开始怀疑孔先生算命这件事了。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 ▲国学专家王兆鹏、朱良志、杨义、郁贤皓等倾力编注 ▲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钱梦龙、魏书生等联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