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潮派建筑/潮州文化丛书
ISBN: 9787218148069
李仲昕,男,1970年12月26日出生,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现任中共潮州市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潮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创作散文、诗歌、文史研究论文、歌曲作品一批,曾参与主编《春风化雨——潮安道德讲堂建设巡礼》《潮派建筑与道德文化》《潮派建筑》《潮安:村里的故事》等书。近年来,积极参与组织策划有关潮安文史、潮安党史和潮州文化的宣传推介工作。
二? 七大流派连星成“斗” “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厝,皇宫起”,这是关于潮派建筑最广为人知的一些俗语,道出了其恪守宗法又聚落而居的人文特性,以及精致细腻又富丽堂皇的建筑样貌。从潮州古城到潮汕大地上的古村落、古村寨,以至形制格局不同的各种潮派建筑府第宅院,无不让人对根植于潮乡厚土上的这些人文物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独特的建筑景观,总是能够让人们直观地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传统建筑。 以现存的古建筑典型追根溯源,从有“潮州府第式民居始祖”之称的许驸马府(北宋)到揭阳渔湖长美村的袁氏家庙(元),到潮州府城“三达尊”黄尚书府(图1-2.1),到揭阳榕城郭之奇太史第(明)(图1-2.2),再到普宁德安里、澄海南盛里(清末民国),都是“以中为尊,向心围合”的平面厝局,基本涵盖了潮派厝宅的单元:中轴厅房、从厝、火巷、后包、外埕。可见,这种以中央厅(祠)堂带两侧护厝的营造样式由来已久,在历史上逐步定型、成熟,并延续至今。 具体到一座厝宅的形制及装饰,潮派风格也是一目了然:从简朴的“下山虎”到气派的“驷马拖车”,从硬山屋顶到“金水木火土”各异的五行山墙,从红楹蓝桷到金漆花坯,从屋脊嵌瓷到各种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灰雕和匾额碑刻,都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图1-2.3) 此种形制还随着华侨拓殖的脚步漂洋过海,散布到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今天在番邦异域,仍可觅到“潮味”十足的会馆家庙、宫庙大厝。(图1-2.4、1-2.5)它们或典雅庄严、或细巧精致、或繁密艳丽,展示了潮派建筑不同凡响的形态。 ——海内外潮人共同的乡愁记忆 二? 潮派建筑的主要人文特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宅。这方水土上的自然环境、人文习尚、古俗信仰正是一切建筑得于“成长”和“屹立”的土壤。因此,潮派建筑不但能够根植于潮汕大地,还迁播南洋诸国,享誉海内海外,这些都与岭海文明的熏陶分不开。 (一)省尾国角? 山海雄镇 潮人聚居的粤东,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隅,与福建毗邻,北、东、西边境三面多山地,凤凰山脉纵横千里,桑浦山、北山、莲花山绵延叠翠,南面是茫茫的南中国海,韩江、榕江、练江三大主流水系自西北向东南逶迤入海,冲积成诸多河道纵横、平畴万顷的三角洲,是一片适合安居的富庶乐土。(图2-2.1) 秦朝设县置郡,潮地隶属南海郡,正式归入中国行政版图。汉代隶属揭阳县,后屡经更迭,先后有义安、瀛州、潮州之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管辖海阳、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普宁、惠来、丰顺、大埔9个县邑。“封疆虽隶于炎方,文物不殊于上国”,而且保留了中土失落的礼乐和古雅的方言词汇,堪称“山海雄镇”。 在这样的潮乡厚土和人文背景下,潮派建筑得以随着岭海文明的发展而推陈出新。考究历史上潮派建筑的发展变迁现象,素有“唐迹、宋祠、明邸、清宅”之说法。唐代建筑已不复可寻,但现在能找到的唐代建筑遗存仍可以见证潮州建筑早期的独特格局;宋代,中原战乱或饥荒之后,大批南下到潮州落户的官贵人家,甫一立足,尤为重视筑建怀抱祖德、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宗祠;宋元以后,潮州府范围内一些有一定官衔品位的贵族立祠之风渐盛,“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明代潮州人文鼎盛,经济繁荣,特别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朝廷允许平民修建祠堂,潮州民间于是呈现“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现象。(图2-2.2、2-2.3) 自明末至清代以后,潮州许多华侨在海外发财后,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故乡修造敬宗念祖、教化子孙的或庞大、或繁复、或精美、或三者兼而有之的祠堂宅邸。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潮州,大量海外移民和华侨在东南亚等地以勤劳和智慧所获得的惊人财富,是支撑和实现潮派建筑之极致精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潮人优秀文化特质的原乡载体 (十四)藏风聚气:厅堂、天井和过白 潮派建筑的厅堂建设在通风、采光和风水上都相当讲究。空间处理上,要求人站在祖龛前面望向天井,必须能看到天空,也就是看前向前落时,厅堂封檐与前落的屋脊必须留有一定空间可望见天空,俗称“过白”。过白能够确保坐北朝南的宅院厅堂在正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厅堂中央,达到采光的作用,防止屋宇过于阴暗。从风水学角度,则为达到阴阳平衡,解决空间的围与合的问题,营造聚气与通透的环境。而潮州民居的天井所起的通风采光功能,实际上正是为了起到阴阳互补的作用,使宅院内部形成内外交融的共享空间。人处在宅院中,就可以通过天井直接与天地、与自然实现对接。这正是潮派建筑营造“天人合一”生态哲理观的具体表现。(图3-1.28、3-1.29) (十五)红砖贴法:独特装饰理念的呈现 “客厅人,房内丁,天井通廊田,六角厅亭天地齐。”这是潮派建筑中民居铺红砖的样式及其包含的意蕴。 “客厅人”指的是客厅地砖连接缝为“人”字形,也就是在铺砖时将砖角朝上与厅前壁墙相对,形成“人”字形的线条。因为古人认为厅堂客人要多,家运才旺。(图3-1.30) “房内丁”指的是在铺房间红砖的时候,砖与砖之间铺成“品”字状,这样接缝便形成了“丁”字形。房间是休息与生息之所,铺成“丁”字形是希望家族添丁进口。(图3-1.31) “天井通廊田”指的是铺设天井和通廊地板砖的形式,即将砖铺成“田”字形,也就是并排铺设。农耕时代有田有地才是固本之基,天井通廊地板砖铺“田”字形是希望田地多。(图3-1.32) “六角厅亭天地齐”指的是六角砖的铺设形式,六角砖即六边形之砖,此砖主要铺设于厅、亭,铺设的时候砖的一边要与前后的墙边平行,取六合佳、人缘好之美意。(图3-1.33) ——蕴含无言之教伦理道德的乡土人文 生动展示绚丽多彩的潮州文化图景 书写潮州对中华文明史的突出贡献 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为了让社会各界能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潮州文化,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打造《潮州文化丛书》,2021年出版第一辑共10种,以全新视角引领人们领略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