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蒙:京剧常识与鉴赏一本通
作者简介
张永和 著名剧作家、戏曲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剧本》杂志社原副主编,北京戏曲评论协会原副会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编剧作品有北京曲剧《珍妃泪》《烟壶》《龙须沟》《王致和》;京剧《风雨同仁堂》《满江红》;昆曲《贵妃东渡》和电视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等。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各类大奖。著有《同光十三绝合传》《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王致和:用心做好一件事》(合著)《京派》《大国医施今墨》(合著)《马连良传》等。 张婧 1981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任北京市职工教育协会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编著《贞观政要全集》《民国大师讲书记》《改变自己一点点》等图书,在《北京晚报 五色土》《中国京剧》《北京纪事》发表多篇戏曲评论文章及诗词,著有《王致和:用心做好一件事》(合著)《大国医施今墨》(合著)等作品。
内容简介
二 “同光十三绝”: 京剧创立时期的十三位功臣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有许多杰出的徽、汉艺术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其中尤属三庆班掌班、有“大老板”美誉的程长庚功高盖世。在一幅名为《同光十三绝》的戏装写真画中,程长庚与同时期的十二位技艺精湛的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同时显露真容,他们是京剧得以问世的铮铮功臣。 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名京剧、昆曲著名演员同时显容的一幅彩色戏装写真画,为晚清著名画师沈容圃所绘。由于“墨彩如生,吹气欲活”而闻名遐迩,流传至今。全画长达丈余,所绘十三名京、昆艺人中,京剧艺人十一人,昆曲艺人两人。其中,生行六人,旦行五人,丑行两人。下面分别简叙这十三位第一代京昆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京剧发展的贡献。 (一)程长庚(《同光十三绝》中前排左起第三位,扮演《群英会》之鲁肃) 程长庚(1811—1880),老生泰斗,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名闻檄,号荣椿,字玉珊,乳名长庚。祖籍安徽潜山。道光年间成为四大徽班之首三庆班的首席老生掌班人,咸丰年间又兼任四喜班、春台班总管,被推选为“精忠庙”(略似今日的“剧协”)庙首。程长庚嗓音洪亮高亢,有一股雄浑之气,擅长扮演忠贞方正的忠臣贤士、刚正不阿的英雄人物。擅演剧目除《伍子胥》《群英会》《镇潭州》《取成都》《战长沙》等文武老生戏外,还能反串花脸、小生,甚至青衣、小丑,能戏达三百余出。 程长庚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老生杰出人才,人称“前三鼎甲”。他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被称为“前三鼎甲”之首。程长庚对京剧的巨大贡献有:第一,他将徽调中的二黄腔与汉调中的皮黄及 昆、弋、秦各腔结合,创作出悦耳动听、激昂婉转的京剧唱腔;第二,在语言音韵上,以北京音结合湖广、中原音韵,同时以昆曲的咬字、切音、抑扬顿挫融入其中,创造出京剧的统一化的语言音韵;第三,严肃台风,坚决取消旦角“站台”的陋习;申明后台记录,不准单独“外串”,自己以身作则。由于他的崇高戏德,同行们皆不称其名而呼之为“大老板”。他提携后进,他之后的老生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及杨月楼均受益于他的栽培。晚年的程长庚又创办四箴堂科班,相继培养出如陈德霖、钱金福、张淇林、陆杏林、李寿山、李敬山等众多优秀京剧表演人才。程长庚是把京剧从徽班中衍化成功的第一代演员,也是最大的功勋演员,故有“京剧鼻祖”之美誉。 (二)卢胜奎(画中前排右起第二位,扮演《战北原》之诸葛亮) 卢胜奎(1822— 1889),祖籍江西(一说安徽)。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程长庚赏识,约其加入三庆班。他进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所演老生戏讲究剧情戏理,尤其擅演孔明戏,有“活孔明”之誉。他文化水平高,熟读史书,钻研文学,通透戏场,极善编剧,三庆班所演三十六本连台本戏《三国志》剧本,即出其手。演薛仁贵征东事的《龙门阵》及《法门寺》(又名《郿坞县》或《朱砂井》)等,据传亦为他所编。他一生所编剧本,大都流传至今。 卢胜奎入剧坛后,受当时伶人为“贱业”的影响而将真名隐去。又因剧本为一台戏之根本,故人又皆称他为“卢台子”。 了解京剧 走近国粹 涵盖京剧文化常识与鉴赏方法的图文百科 国家一级编剧 著名戏曲评论家 张永和 经典力作 北京市副市长 北京市教委原主任 刘宇辉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常委 尹晓东 倾情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