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术薪传(上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作者简介
陈尚君,浙江慈溪人,1952年生于江苏南通。1969年初中毕业后,在江苏海门江心沙农场务农八年。1977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考取研究生,师从朱东润教授研究唐宋文学。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3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任系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为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唐研究》编委等。
内容简介
《商书?盘庚》篇证释 蒋天枢 古书中文字确出于当时记录者,首推《盘庚》三篇。此说自王静安先生发之,殆已为多数学者所公认。顾其文讹阙难读,十余年来,每取先儒及时贤疏释之书暨盼遂、子馨两兄《观堂授书记》,合并勘读,终以磗格甚多,废然辍止。然每经苦思力索,检校勘研,亦间有所开寤。今春复取《尚书》重事籀绎,耽玩往复,牵萦虑思,于《盘庚》篇致思尤勤。宵深梦醒,时有所得,觉往昔所不可通者,渐能窥见其意。窃谓《盘庚》篇之校读,文字之疏通固为切要,而全篇意义与纲领,尤为通解本篇之先务。约而言之,厥有三事:其一,《盘庚》篇次问题。旧说伏生今文《尚书?盘庚》不分篇。(洪适《隶释》所录石经《尚书?盘庚》残字,中、下二篇之间空一字,则今文亦分三篇。汉石经用欧阳本,有序。)古文家分为上、中、下三篇。由是而有《盘庚》三篇之作期及篇次问题。《尚书》孔疏引郑玄云:“上篇盘庚为臣时事。下篇盘庚为君时事。”清儒俞樾据《史记》及《吕氏春秋》以《盘庚》篇作于殷王小辛之世。复谓“以当时事实言,《盘庚中》宜为上篇,《盘庚下》宜为中篇,《盘庚上》宜为下篇。……然则作书者何以颠倒其序?曰:作书之序如此也。《盘庚》之作,百姓追思之而作也,思盘庚与思其政也。始作者,盖止今之上篇,载盘庚正法度之言而已,无中篇、下篇也。然盘庚未迁,始迁时再三致告其民者,民犹孰而能详也,于是亦附其后焉,此中、下两篇所以作也”(皮锡瑞《今文尚书疏证》卷六引)。友人杨筠如《尚书?诂》因仍俞说,亦谓“中篇明在未迁之前,上篇当在迁后而未定居之时。上、中二篇何以倒置,殊不可解。”余于民国三十三年避地渝州,获读友人颜虚心《盘庚今绎》,率然易《盘庚》中篇为上篇,下篇为中篇,上篇为下篇。谓“如此始可怡然理顺,涣然冰释”。并推论篇第倒置之故,为“郑玄故乱之而故言之”。于是《盘庚》篇之意旨益发不可疏理。今以全篇文义考之,盘庚迁殷一事,盖当筹划既定之后,贵戚大臣反对者甚众,纷为流言以相挠动,于是盘庚乃命代 言人召集诸侯大臣,申约束之誓言,并听取下臣意见。继更宣读盘庚诰命,严词申戒。上篇所记,此时事也。曰“女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迁都之计为流言摇动也。曰“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曰“自今至于后日(‘后’,读如‘后庚三日’之‘后’),各共尔事”,为之约期,促其准备迁都之举也。迨将迁前夕,反对者计犹未戢,于是复集众于王庭,盘庚乃亲自面命,历举先王往事及己谋国之忱悃,并谓将以严刑绳其不迁者。迁殷之事,当系在此种情势下始获实现。中篇所记,此时事也。及既迁之后,粗有定居,盘庚复集其大臣,陟罚臧否,并申告迁都后之意向。下篇所记,此时事也。全篇辞意连贯明晰,何 来为臣为君之分,与篇第倒置之云?《盘庚》篇之作,盖作于迁殷之后,其文出于史官之记录,当为一人一时之作。至其辑录成书,或出于小辛之世,或出于西周初宋人之手。《史记》纪盘庚迁殷,谓“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王静安先生《说殷》已辨其误,则其作于小辛时之说未足据也。近人篇第误倒之说,盖由于误读篇中辞意,果如俞氏所论,《盘庚》篇复成何文理?故必确认三篇篇第绝无倒置之事,全篇文义始可索解也。(近人于思泊《尚书新证》以“率吁众戚”之“众戚”为“!戚”之讹,以戚为地名,谓即顿丘卫国县西戚亭。其说亦由于以上篇为迁殷以后事。)孔氏《正义》谓“上、中二篇未迁时事,下篇既迁后事”,其说本不误,故蔡《传》亦承用其说。为颠倒之论者,于前人立说之当否曾不措意,复不究考篇中辞旨,以不病为病,欲循是以求识途,将迷误愈远也。 …… 本集最能体现复旦中文系在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百年传统。 本书共收录蒋天枢、朱东润、陈子展、章培恒、顾运熙、郭绍虞、王水照、骆玉明、陈尚君等先生的论文41篇,所研究的内容上自上古,下及晚近,旁及四部,不弃域外稗俗,所有作者皆依凭各自之学术兴趣,浩浩汩汩地表达所见,其学风在于能谨守传统,尊重实学,开阔视野,倡导多元,不愿墨守,更不愿盲从,最能体现复旦中文系在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百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