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幼儿教师工作助手丛书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幼儿教师工作助手丛书
作者: 张春炬|主编:霍力岩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幼儿教师工作助手丛书
ISBN: 9787501996100

作者简介

张春炬,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园长,全国学前教育学会委员、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心理学会常务委员、保定市幼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被授予河北省骨干校长、省**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曾主持多项***、省级研究课题,主编《幼儿园管理决策与实践》、《教育管理与科研》、《孩子入园,您准备好了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她在园内实施整体改扩建工程、人事制度改革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人民*报》海外版报道了她的管理改革经验。她曾多次应北师大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邀请,为全国园长领导力开发培训班做专题讲座。曾在河北各市以及**、江西、河南、浙江等省市做幼儿园管理培训。*聘河北省幼儿园骨***培训项目专家、河北省园长提高培训专家、***“西部教育顾问”。

内容简介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 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 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为细微 的任务。对幼儿园而言, 要主动铺设与家庭合作的平台,将家园配合工作纳入 到计划中来,有步骤、 有层次地考虑教育合力的问题。而对教师而言,首先 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们 的合作对象——幼儿家长群体。这是我们顺利、有效 地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 当今我们所面对的家长,尽管在工作职业、学历 水平、育儿观念、性格 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独一代”,他们拥有 一些共性的群体特征。例 如,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组织纪律性差,缺乏集 体观念;不善与人相处,交往能力较差;熟谙网络, 信息量大,善于接*新事 物;等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 在充分了解家长群体特征 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开展家长活动,有策略地与之沟 通合作,才能有效避免 不必要的冲突矛盾,*好地支持和帮助家庭提高育儿 水平。 本章以案例的形式和您一起认识、讨论、分析笔 者关注到的一些问题, 并分享相应的家长工作策略。 近些年,一些怪现象正在幼儿园里悄悄地蔓延… … 早晨送孩子时,家长并不是马上离开,而是站在 门口或趴在窗口,不停 地观望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跟老师讲 ,“这几天我们孩子感冒 了,千万别让他参加户外活动”,“孩子爱上火,一 定要提醒他多喝水”,“中 午睡觉时,一定要有人在旁边守着他才能睡着”,“ 孩子年龄小,上厕所时麻 烦老师帮着点”,等等。晚上接孩子时,家长也会追 着老师问,“我给孩子带 的梨水给他喝了吗?~‘孩子吃饭多不多?睡觉好不 好?”“**他拉大便了 吗?”“他怎么不太高兴?是不是有人欺负他了?” 等等。但是,当老师试图 和家长进一步沟通幼儿存在的各种发展问题时,家长 则嘻嘻哈哈地岔过话题, 或者接了孩子扭头就走。 正是由于这些“怪现象”的存在,幼儿教师在开 展家长工作时步履维艰。 在家长看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很难让自己放心,只 有像自己这般细致入微 的照顾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与发展。教师张开的臂膀 并不能让家长放心地将 孩子交给老师。教师也很可能由于对一些细微琐事的 疏忽,未能完成家长布 置的“任务”,从而引起家长的不满,对其工作态度 和工作能力产生质疑,形 成**的家园关系。 晨间入园时的这样一个现象引起了小班教师的注 意:很多幼儿都是由家 长背着、抱着进幼儿园的;有的孩子来园情绪不好, 哭哭啼啼,家长便抱着不 离开;楼道里,大多数幼儿都是由家长为其换衣服、 换鞋子。虽然老师每次都 会微笑着提醒,“下来吧,别让妈妈抱了”,“请让 孩子自己来做”,但家长们 对此置若罔闻。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班级门口张贴了一张“幼 儿自理能力评价表”,由 幼儿家长来评价和记录幼儿的自理行为。在小红花的 激励下,大多数幼儿的 行为有明显改进,但也有幼儿没有改观。有的家长会 为孩子辩解:“他在家里 都是自己换衣服,**太着急了,请先给我们一枚小 红花吧!”有的家长会趁 教师不注意,偷偷将小红花贴在自己孩子的名字后面 。还有的家长漠不关心, “孩子还小,能力培养慢慢来,先不参加这个活动了 。”*有甚者,私底下会 表达不满的情绪,“老师们说得容易。孩子这么小, 自己哪会做?” 以上案例中家长的这些行为也许是出自对孩子的 关心和疼爱,但是他们 并没有认识到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后果就是让孩子 “学会懒惰,学会依赖, 学会自私”。常言道,“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 的教育”。案例中的家长以 孩子年龄小、能力水平还达不到要求,自己工作忙、 时间紧等原因,在生活 细节上给予孩子百般照顾,剥夺了孩子动脑思考、动 手练习、锻炼能力的机 会。穿衣、换鞋、洗手、吃饭、说话等事情,看上去 是小事,但对孩子的长 远发展来说举足轻重,这些环节是孩子成长的开始、 学习的开端、发展的瞬 间。而家长忽视或不重视的细节问题恰恰是孩子成长 的关键环节,这些细节 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重大。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类型的家长呢 ? 在面对这种“不放心”的家长时,教师首先要学 会分析家长产生这些顾 虑的原因,真正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 帮助家长认识到包办代 替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转变观念。 通常,家长之所以喜欢包办代替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一是特别 爱孩子以致缺乏理性,认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好一 切,不要让孩子*委屈; 二是家长的养育习惯没有跟上孩子的发展需要,仍然 喜欢沿用对待孩子婴儿 期的方式方法,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三是家长觉得 自己动手比孩子动手*高 效、*省精力、*省时间,如果孩子做不好,自己再 重新整理,相对来说* 麻烦。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