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经典图解畅销版)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经典图解畅销版)
作者: (唐)陆羽|主编:黄利|绘画:图解经典编辑部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0.30
折扣购买: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经典图解畅销版)
ISBN: 9787550231313

作者简介

陆羽(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号竟陵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世尊为“茶圣”。所撰《茶经》三卷,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内容简介

神农氏即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是茶 树的最早发现者,古代农耕、医药的发明者。中国人 饮茶历史悠久,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几千年来人 们约定俗成地将茶叶被发现、应用归功于神农氏,自 他而始,据此为源。 传说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生于烈山(今湖北省随 州九龙山南麓),长于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相传 他是牛首人身,出生三天会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 长齐了牙,三岁知道农耕之事。他是远古时期姜姓部 落首领,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故称炎帝。其部落最 初的活动区域在今陕西南部,后沿黄河向东与黄帝部 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两部落 合并组成华夏族,因此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 《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 里明确指出了茶与神农氏的渊源,以及茶叶被发现而 加以应用源自干此:相传公元前2700年前的一天,神 农氏在森林中遍尝百草,某天觉得口渴,便在一棵野 茶树下烧水。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 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 喝入口中,顿觉神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因 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作的(神农食经》载曰:“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由此可见,五千年前 ,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 另一个传说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 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相传神农氏 吃了一种药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 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为了解毒的特效药。《神农本草 经》的成书时间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 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有关“茶”字音的由来传说也非常神奇:相传神 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当他吃下茶叶时,发现茶叶在肚里到处流动,“查来 查去”,好像将肠胃洗过一样,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 为“查”,后人则称之为“茶”。 这部经的缔造者 陆羽 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完成了三卷本的《茶经》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 陆羽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州 竞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号竞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他身世坎坷,幼时被遗弃于小石桥下,幸 得智积禅师抱回抚养,从此在寺庙长大。在寺院中学 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他一生嗜茶、精于 茶道、工干诗词、善于书法,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 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 文学”和“太常寺太祝”。 陆羽12岁时离开龙盖寺,当了伶人。虽相貌丑陋 且有口吃,但凭其聪颖幽默得到竞陵太守李齐物的赏 识。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经李介绍去火门 山(今天门市佛子山)邹夫子处读书。读书之余,他常 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为了广泛汲取茶学知 识,陆羽出游巴山峡川,并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 、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尤其是名山、茶园、 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他又在苕溪之滨开始“闭 门著书,不杂非类”(《陆文学自传》)以及“细写《 茶经》煮香茗”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他一方面继 续游历名山大川探泉问茶,另一方面与高僧名士密切 交往,共研茶道。 《茶经》写作过程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其 间陆羽经过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 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最终在建中元年( 公元780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划时代巨著。由于陆羽的 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诗词、书法的造诣,特别是渊 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为他在各界赢得了 崇高的声望。陆羽《茶经》完成后,社会名流们争相 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陆羽的晚年,仍然是四处出游考察,先后到过余 杭、绍兴、无锡、宜兴、苏州、南京、上饶、抚州等 地,最终返回湖州。贞元末年(公元804年)陆羽走完 了他一生辉煌的问茶之路,悄然逝去。基于他对中国 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被后世誉为“ 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P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