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不单做保险(中国平安怎样走进世界500强)

平安不单做保险(中国平安怎样走进世界500强)
作者: 编者:高淑芬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平安不单做保险(中国平安怎样走进世界500强)
ISBN: 9787545452280

作者简介

高淑芬,职业保险经理人,中国平安保险高级经理,有着丰富的保险工作实战经验,对保险理财产品非常了解,见证了平安保险人在平安中国挺进世界的道路上的辉煌。曾主编过《平安之道》一书。

内容简介

第二节 应运而生的平安 平安成立 1987年9月,时任深圳市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 理的马明哲受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 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 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深圳蛇口工业区 招商局分别出资5l%和49%的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正 式成立。当年的马明哲年仅32岁,风华正茂,作为招 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平安保险董事总经理,后被任命 为副董事长。 发展之初 平安创立初期的发展,股东方——中国工商银行 与招商局对其的支持功不可没。比如从平安开业的第 一天起,工行就在全系统内宣布,在为贷款企业提供 保险代理业务时一律只选平安一家。招商局对平安早 期的业务发展帮助虽不如工行,但整个蛇口与招商局 有关的保险业务招商局几乎全部给了平安。主要体现 在后勤人事方面,除了调配所需的人才外,招商局凭 借当时自己拥有一定深圳市户口额度的便利,为调入 平安的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 马明哲脱离招商局 股权高度集中,加之业务来源需要股东方的大力 支持,马明哲当时对公司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更何 况,作为招商局派出的董事,马明哲的人事关系挂靠 在招商局,一举一动自然受到掣肘。当时为了能顺利 开展工作,颇有远见的马明哲设计的对策是“金蝉脱 壳”之计。1989年,平安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 名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 损”。由于国家政策变化的缘故,所以1992年以该基 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顺理成章,马明哲在董事 会中有了更合适的身份。他开始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 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 人的人事任免上的控制。 个人寿险营销 1993年的平安保险,是一家成立仅5年的保险公 司。事实上,到1994年,平安的保险保费收入也才2 .6亿元。但是这家公司的发展视野、路径选择和气 质在中国当时的保险公司中已显得格外突出。1988年 成立后,平安势如破竹,相继从地区性保险公司进入 全国性业务,从产险进入寿险领域,率先在全国开展 了个人寿险营销。 平安的金融集团化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 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P~1992年下半年开 始出现的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控的局面。颇有 战略眼光的马明哲在高层内部提出平安走金融集团化 发展的设想,因为他看到国际金融业的流行趋势是由 昔日的分业走向混业,各国的金融保险业都在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纷纷通过 集团控股的组织模式实行分业经营和专业化管理。 【拓展阅读】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1 2月25曰国发[1 993]91号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国民 经济中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金融 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 ,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 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一、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 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的稳定;对金融机 构实行严格的监管,保证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 。 (一)明确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职责,转换人民银 行职能。 ……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