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精神大历史:历史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人物

中华精神大历史:历史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人物
作者: 傅绍万|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83.04
折扣购买: 中华精神大历史:历史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人物
ISBN: 9787520739672

作者简介

傅绍万,汉族,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编辑;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78级本科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兼职教授。从事新闻工作40年,在有80多年历史的大众报业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13年。从2009年开始,开设、撰写历史人物专栏,至今已历时十余年。 2000年9月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2003年4月任大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2003年11月兼任山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省记协副主席。 2004年12月兼任省记协执行副主席。 2005年2月—— 2012年9月,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 2012年9月—— 2018年4月,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齐鲁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8年4月,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出版有《破译报业腾飞的密码》《城市与文化》《感悟历史的大智慧》等著作。

内容简介

二 知密州,是苏轼由儒向 道转变的重要节点。 儒与道的区别在哪儿? 儒道释三家,宗旨都是救世 济人。不同处,儒家立足于 人类社会,讲入世,求事功 ,看重当下。道家从宇宙观 入社会观,于更广阔的空间 、更久远的时间中,对人、 事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让 人旷达、超然。释家则是对 道家宇宙观、社会观的再超 越。在中国,释借道而传播 ,说道常常包含了释,宋代 则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可以说,儒是成长的养料 ,滋养向上的精神,道、释 可做人在挫折、失败、困厄 、苦痛中疗治身心的方药。 苏轼青少年时代,饱受 儒学浸染,怀抱修齐治平的 远大理想。王安石变法,他 两上皇帝书,建议尽罢新法 。上书中提出一个观点,“ 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 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 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 之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 ”这番远离现实的书生议论 ,不幸说中了北宋的走向, 而为后世政治家所看重。对 新法全盘否定,提出结人心 ,厚风俗,存纪纲为治之先 。不久,〈〉苏轼政治上站 错位,似乎不宜在中枢部门 留任,由大理评事改任杭州 通判。他作为助理官员,在 杭州做的事情,值得今天说 道的,是留下一首吟西湖的 小诗,“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熙宁七年(1074),苏 轼三年任期届满,他内心期 盼重返汴京。递交的报告, 却以弟弟在济洲任掌书记为 辞,希望到山东任职。朝廷 顺水推舟,把他打发到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