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逆生长法则
ISBN: 9787515829517
原名董亮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资深媒体人,著名评论家,发表过多篇论文,曾任媒体经营总监,现为职业撰稿人
第一章 怎样走出人生逆境 逆境是人生的清醒剂。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思想,是你在一帆风顺时难以得到的。 ——朱比·亚诺(美国演说家)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是一首经典老歌中的歌词。这句歌词表达了一个人在“受伤”时的悲伤与痛楚,却又没有流于感性的情感泛滥,而是对“受伤”的原因进行了理性而又冷静的追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痛定思痛,这种追问,既是对人,更是对己。 不幸的遭遇缠上了自己,很多时候根源其实在于自己。比如说做生意受了骗,根源在于自己的轻信……治病要找到病灶,身处逆境的人要想“咸鱼翻身”,也要找到导致逆境的根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因此,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千万别忘了多问自己几声: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本章紧扣“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一话题,将容易导致灾难与不幸降临的人性弱点抽茧剥丝,一一点出、层层剖析。这些人性弱点有的看似无关紧要,但正如蚂蚁溃堤,日积月累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处于逆境中的人,如果正视这些人性弱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不仅有助于走出逆境,还有助于在日后减少逆境再度降临的概率。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在一次比赛中,一位著名的击剑运动员输给了一个与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对手。第二次相遇时,尽管他并非技不如人,但由于上次失利阴影的影响,这名运动员又输掉了这一场比赛。第三次比赛前,这名运动员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录制了一盘录音带,反复鼓励告诫自己有实力战胜对手,每天他都要将这盘录音带听上几遍,心理障碍消除了,他终于在第三次比赛中击败对手。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总能看到,弱队战胜强队,大爆冷门,或是在商战中,实力弱的公司战胜实力强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在诸多因素之中,充满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挑战,是取得克敌制胜成功的基础。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一个美国的外科医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闻名遐迩。他创造了奇迹,许多容貌丑陋的人经他整形后都会变成漂亮的人。而他发现,某些接受手术的人,虽然他们的整形手术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说在手术后自己还是不漂亮,说手术没什么 成效。 于是,医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丽出众的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永远成不了聪明智慧的人。 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有这么一件事: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她回家,大家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漂亮大方,连她的举止也跟以前判若两人。她自豪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许多人以为,自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招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会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努力造就自己,并成为他相信的那样被大家喜爱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自暴自弃,逐渐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我认同和自信的。 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若想要使某个人变好,应该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心逐渐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进行某方面的修养,就应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我们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会落空。对于人思想的改造,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 对真善美的自信,于我们极为重要。我们总是本能地竭力保持这种从自我认同中所形成的形象。我们也接受别人的批评,但我们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们认为对自己信任和爱护的人的批评。若是有人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即以己之见贬低我们,训斥我们,谩骂我们时,我们便愤然而起,进行反击。我们的心理自发地护卫着自己,护卫着我们的自信心。假若有人削弱了我们的自信心,那我们也许真的就会堕落,我们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就会衰退。 一个人若是真有性格,就会有信心,就会有勇气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大音乐家瓦格纳当年曾遭到同时代人的批评攻击,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最后终于感动了世人。黄热病曾流传许多世纪,因此病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一小队医药研究人员相信可以征服它,他们在古巴埋头研究,终告胜利。达尔文在英国的一个小园中工作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因为他自信已经找到线索,结果终得成功。 由此可见,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跨越恶劣的逆境,创造圆满结局。充满自信心的人永远不会被击倒,他们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胜利者。 逆境是成长的沃土 有一些人在生活中似乎从未成功过。在他们看来,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们;问题、冲突和困难似乎总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做一件事情,他们想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失败因素。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他们老是觉得自己处处“不走运”,是生活中的牺牲品。 一遇到困难,他们只会唉声叹气:“我总是这么倒霉的。”“瞧,我早知道事情会是这个样子。”“我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为什么生活总是和我作对?”他们往往不愿意再做进一步努力去解决困难和问题,而认为:“这有什么用呢?结果肯定还是一样。” 他们遇事常常缺乏活力、激情和动力,一味寻找放弃的借口。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所以便形成了一种灰色的生活态度,视生活为自己的敌人,认为自己生来就注定会被阻挠和击垮。 与自暴自弃的宿命论者相反的是满怀希望的积极进取者。这种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乐观的气息和充沛的活力。他们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如他们所愿,自然而然地取得一个完满的结果。一旦出现了困难或冲突,他们只是将其视作需要自己处理的一个问题——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更加努力地去继续争取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他们自我感觉精力充沛、目标明确、充满活力而且生气勃勃!他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将生活视为自己的朋友,认为这个朋友会始终带着爱心、理解和关怀去满足他们的种种需求。他们深知并热爱生活的目标,他们意识到生活具有一种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自然倾向,并懂得与这种自然倾向相统一。此外,他们懂得人类最强烈的本能是自我保护和延续生命,他们深信这些想法和信念就代表了最基本的真理。无论在哪一方面,他们都与不断向上的生命动力保持一致。 对那些满怀希望、积极向上的人而言,逆境算不了什么。他们只将其视为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个问题”。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它,他们坚信而且深知每一件事情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成长。因为他们寻找并期待成功,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找到成功。他们对成功和收获抱有坚定的理想,并始终把对成功的憧憬和期待深藏在心底。正因为有了这种宏伟的憧憬和期待,他们才会在生活中努力实现他们的理想。 他们并不胡思乱想或做白日梦。实际上,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成功,是因为他们坚信他们内心对理想的憧憬和期待并非空想,而是一种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必然会使理想化为现实。他们严格规定自己的所思所想必须是最美的、最崇高的内容(包括感情、意象和理想)他们已经目睹了别人取得的成就、进步和收获,而且他们知道自己具有和别人一样的生命力,所以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并不仅仅属于上天指派的少数几个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生活目标,并把这种追求化为实践,那么成功就是他们应得的回报。 面对逆境,不要“破罐子破摔” 30多年前,某国沿海港区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案件。一天晚上,某水警部队一艘登陆艇奉命停泊在一个海湾。登陆艇上当时共有15人。出发的前一天,军官开会批评了一位违反纪律的士兵,那名士兵从不服气转而感到前途渺茫,越想越抵触,于是他仇恨整条船的官兵。白天航行时他沉默不语,脸色变得极为苍白,大家都认为他挨了批评,年轻人脸上挂不住,心里有些难受罢了。他白天没说一句话,也没有特别对抗的行动,分配他做的事,他也默默去做了。那个夜晚船泊在海湾,天空黑黑的,只有海水泛着银色的白光。下半夜,士兵们都睡着了,整条艇上唯有一个电报值班员在机要室值班。这时候,士兵大统舱里的一个幽灵行动了,他把住舱门,端起冲锋枪向他的战友们扫射,然后他到了军官舱,到报务房去继续杀戮。在他以为这艇上已没有第二条活着的性命后,便跑到机舱里引火自焚。在这起恶性凶杀案中,有12位年轻的官兵被这个丧失理性的凶手枪杀了。 一些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在其自尊心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强烈的自毁行动——“破罐子破摔”。这类破罐子破摔是一种自毁行为,因为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以他从前的一切进步、荣誉作为殉葬品的。这种人过分夸大了个人的委屈。他们把很小的一点污点夸大为人生的奇耻大辱,把别人的一次批评看成是再也不能上进的判决书,把可能收到的一点处分看作是已走上了绝境。这是受到刺激后失去理智的思考,是极不慎重的。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尊意识,作为保护自己人格的盔甲。通过客观和主观的影响、观察,人们逐渐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减少了盲从性。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进步。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它是人类成熟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自尊也往往成为人进步的绊脚石。人类最大的缺点是自私和偏见,而这些缺陷,又多源于自尊。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后,他就可能横下心来,失去自我控制能为,恣意做自己的事,盲目地发泄怒气。所谓“破罐子破摔”就是一味随愿望去做,为所欲为,而不考虑这愿望是否合理,这欲望是否合乎逻辑。 既然你能舍得下力气摔罐子,那为什么不能将这力气、决心转化为修补破罐子上来呢?下决心从零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目前的一切。从哪跌倒就应从那里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重打锣鼓另开张。 在逆境中找到目标 人生海洋中,大部分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漫无目的地漂泊,任风浪摆布,随海潮漂流,最终只能搁浅。只有小部分的人,有明确方向和最佳航线,又学习了航海技术,到达梦想的彼岸。 爱迪生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的全部发明多得叫人简直难以相信。1928年,美国国会颁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约值56亿美元。 爱迪生受过的全部学校教育总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在校期间,他的老师曾说他是一个只会做白日梦的少年,断言他的一生绝不会有什么成就。 然而——爱迪生成功了,他的秘密在哪里? 其中之一是,他具有设定目标的能力和追求目标的热情。一旦设定一个目标之后,他便让自己的生活去配合那个目标,使它成为他的生命。因此,他把生命献给自己心中的目标,并从目标获得生命。 他竭尽全力去阅读跟他的计划有关的书——读了一本又一本。 接着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往往在清晨8点钟进入实验室,不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不肯罢手。他的注意力总是十分敏锐准确,连一个动作也不会浪费。他从事过数以百计的实验工作,不断地选取和抛弃实验模型,忍受不可避免的失败,但他仍矢志不渝地勇往直前,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爱迪生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经过审慎的选择。他对自己的目标十分专注并倾以全部热情,加上丰富的想象和智慧,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事实最贴切地说明了“人不能没有目标地活着”的道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医科专家弗兰克尔不幸被俘,后来被投入了纳粹集中营。三年中他所经历的极其可怕的集中营生活,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为寻求意义而活着。他与他的伙伴们被剥夺了一切——家庭、职业、财产、衣服、健康,甚至人格。他不断地观察着丧失了一切的人们,同时思索着“人活着的目的”这个“老生常谈”的最透彻的意义。他曾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然而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着、研究着集中营的看守与囚徒双方的行为。据此他著写《夜与雾》一书。 可以说,弗兰克尔极其真实、有力、生动的论据和论点,对于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的权威学者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他的理论是在长期的客观观察中产生的,他观察的对象是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即所谓失去生活的人们。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觉了弗洛伊德的错误,并且反驳了他。 弗洛伊德说:“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以区别。”而弗兰克尔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却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他还从实际中悟到,“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时,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埋着明确的目的——“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期待着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而那些没有目的活着的人,都早早地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在那充满死亡意味的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的一位好友曾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弗兰克尔否定了这位朋友的悲观人生态度,他鼓励说:“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当然,怎样做才能有贡献?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人生的目标——应战的擂台,这是能给你摆脱逆境和斗争力量的特 效药。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 “有了清楚的梦想,加上反复地充实与描画,梦想就能变成目标。”目标经过细致认真的研究,对胜者来说,就可看成行动的计划。胜者认为,当目标完全融于自己的人生时,目标的达成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你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了什么目标呢? 在设定目标时,你需要注意四点事项。 (l)写下你的目标。当你书写时,你的思维活动会自然而然地使目标在你的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 (2)给你自己确定时限,安排达到目标的时间。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激励你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3)把你的目标定的高一些。达到目标的难易程度与你付出努力之间似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你把自己的主要目标订得愈高,你为达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也就愈大。 (4)胸怀壮志。树立人生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很明显的事实是:更高的目标将激励人们发扬更高昂的战斗精神。 从逆境中转败为胜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无数的事实证明,人之所以能成功,往往都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挫折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没有人会不劳而获,在闯荡的过程中,你要付出汗水,还要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 当失败来临时,有的人就无法爬起来了,他只会躺在地上骂个没完,或者会跪在地上,准备伺机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击。但是,会闯的人却大不相同。他被打倒时,会立即反弹起来,同时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教训,继续往前冲刺。 几年前,教授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这件事对那个学生打击很大。因为他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难堪。他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毕业时才能拿到学位。第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时,他非常失望,并找这位教授要求通融一下。在知道不能更改后,他向教授大发脾气。这位教授等待他平静下来后,对他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程里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这个学生问道。教授回答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地培养积极的心态,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请你记住这个教训,5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后来这个学生又重修了这门功课,而且成绩非常优异。不久,他特地向这位教授致谢,并非常感激那场争论。“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因为我经历了挫折,并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们都可以化失败为胜利。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好好利用,就可以对失败泰然处之。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这可能是你的修养或火候还不够好的缘故。世界上有无数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对自己的平庸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样幼稚与不成熟;他们只想得到别人的同情,简直没有一点主见。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到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这也正是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最大 区别。 懂得人生的人往往不喜欢碌碌无为的生活,而多半有胆量去尝试一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充满生气而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克服了困难,穿过了险境,他们才会尝到人生的真味,才会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而他们最大的收获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我们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挫折,这一点谁都无法避免。在挫折面前,我们不要被吓倒,应该直面挫折,把它当作是成功对我们的考验,坚强地继续走下去,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一笔可贵的财富,成为你成功的 基石。 人生的旅途上,谁没有面临过逆境?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成为强者,只是在逆境的漩涡中苦苦挣扎而毁灭或无奈地走向平庸?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逆袭,成为逆境的主导者,而不是被逆境击败从而沉沦,你只有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