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经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孝义典范王梦鹏
ISBN: 9787557704476
概述 在静升王氏族人中,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 生中虽然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也一直没有离开过那个叫 静升的村庄,可他去世后,前来吊唁者却不乏高官巨贾, 也不乏名士豪绅;朝廷重臣孙嘉淦之弟国子监监丞孙扬淦 亲自撰写了祭文;太史祝德全、中书徐昆、赐进士出身翰 林院侍读学士周长发等撰写了传记、墓表、填讳。山西巡 抚将他的孝行义举表奏朝廷,敕建孝义坊旌表。东阁大学 士、太子太保刘墉作挽诗云: 遥瞻槐里钦耆宿,评重乡邦月旦同。 志节独垂千古后,*持只在五伦中。 骑鲸直上青琳馆,化鹤闲游紫石宫。 争羡天章荣处士,馨香至德永褒崇。 他叫王梦鹏,字六翮,号无逸,又号竹林,灵石静升 王氏第十五世孙,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逝于清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其77年的人生旅程中,他为 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景仰,其实答案不难寻找,只因为— — “孝”闻乡里,竖起了一面永恒的镜子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王梦鹏一生都把“孝”字搁在 心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的真谛。在静升人 ,特别是王氏族人心目中,王梦鹏早已成为一面“至孝” 的镜子。 王梦鹏生父王谦让,一直体弱多病。梦鹏打幼年起, 就懂得“恪尽子职”,一言一行多得长辈喜悦;不幸的是 ,他年仅11岁时便失去了父亲。面对离去的父亲,他为自 己不能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而悲痛万分。他亲书祭文,洋 洋万言,倾诉着自己的悲苦之情。静升村不乏饱学之士, 读罢祭文,含泪叫*。 15岁时,他出继给四叔正居。对养父母,他数十年如 一*,早晚请安,昼夜牵念。养父母患病,他放下所有事 务,侍奉汤药不离左右。据传,为了作药引,他还曾割股 奉“母”,成为一时美谈。养父母先后去世后,他在墓旁 搭起一间*屋,昼夜烧香,朝夕哭泣,一连数月,从未间 断,过路人听到后,无不感动。此后,他又多了一个美名 :王孝子。 “义”薄云天,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王氏族人中,王梦鹏可称得上是各项义举的领** 物。 他建义仓于乡中,捐粮捐款从不落后于人。特别是大 灾之年,不惜银两远方购回粮食,赈济灾民。I临终前,他 还叮嘱长子中辉代他再捐银千两,储于义仓,以备灾歉时 所用。 他看到穷苦的孩子不能读书,便百般筹措资金,选择 校址,聘请老师,办起义学,专门招收村里贫苦之家的子 弟。对向他求学的生员,他从不厌倦,循循善诱,提携始 终。 他曾捐地九亩,设立义冢于静升村西关帝庙之外,安 葬里中、乡中无主尸骸,泽及白骨。并亲书义冢门楼联: 不忍亡魂悲暴露,聊输隙壤慰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