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施瓦辛格画传/环球巨星系列

阿诺德·施瓦辛格画传/环球巨星系列
作者: 怡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2.04
折扣购买: 阿诺德·施瓦辛格画传/环球巨星系列
ISBN: 75078269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章 银幕壮汉 电影能够充分向世人展示施瓦辛格那雄健魁梧的身躯和钢铁般坚硬的肌 肉,他以一系列勇敢善良、屠龙伏魔的硬汉形象在好莱坞崛起。 对于大银幕,施瓦辛格有一种模糊的向往,说实话,他对电影的认识基 本上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偶像:约翰尼·维斯穆勒、斯蒂夫·里弗斯、里格· 派克、尤金·桑托……几乎都与电影表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很 早起,施瓦辛格就有一个预感,终有一天,他也将踏着自己前辈们的足迹, 进军好莱坞。 但是,施瓦辛格的银幕之路走得却比任何人都要艰苦曲折,健美明星的 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陷入了自己外形造成的泥潭里, 难以拔身。在由肌肉明星向动作英雄发展的过程中,施瓦辛格的名字是与几 位著名的制片人连在一起的:迪那·劳伦提斯、约尔·莱斯特、卡麦隆…… 不管影片成功或是失败,施瓦辛格都从中获得了受益终身的东西。 其实早在施瓦辛格的健美事业达到巅峰时,他就有过几次短暂的“触电 ”经历。 施瓦辛格参演的第一部影片名叫《大力神在纽约》,乔·韦德出面帮他 争取到了这次露面的机会,当时他自称“阿诺德·斯特朗”,昧心地向导演 表示他在奥地利演过莎士比亚戏剧,舞台经验相当丰富。后来施瓦辛格才明 白,美国式的动作片就是这样,演员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他的任务就是 在影片中展示自己强壮的身体和结实的肌肉,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太多的思想 性。 当施瓦辛格宣布退出健美赛场,转向好莱坞发展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 不可思议,健美界的老朋友觉得,他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到另一个全然陌 生的领域里从头做起,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冒险。而好莱坞的制片人们也不 看好他,有人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决不可能成功,你一口德国音,在好 莱坞还没有一个说话带德国音的人能成功的。饰演一些纳粹角色你倒是可以 ,但有口音的人想成为主角是不可能的。还有你的体形,一身肌肉,太过发 达了120年前他们是拍过大力士的影片,不过早过时了,还有你的名字,施 瓦辛格,根本不适合上电影海报。算了,你不会成功的,还是回去搞你的健 美运动去吧!” 其实早在当众宣布退出健美赛场的时候,施瓦辛格就考虑过这些问题, 但他天性喜爱挑战,之所以在事业鼎盛时期宣布退出,也是有着置之死地而 后生的想法。现在的他不能后退,必须逼着自己一直向前冲,时光仿佛又倒 流回了当年怀揣着20美元踏上美国的时候,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打拼,他已经 有了心理准备。 伯乐并不是马上就出现的,施瓦辛格想在银幕上大展拳脚,还要等待时 机。1972年的秋天,著名摄影师乔治·巴特勒发现了施瓦辛格,他当时正在 计划与另一位作家查尔斯·盖恩斯合作出一本图文书:《举重》。为了收集 素材,他来到在布鲁克林举行的美国健美先生比赛的赛场上,与其他人一样 ,巴特勒见到施瓦辛格时第一眼就被他吸引了,摄影师的敏锐让他一下子就 捕捉到了施瓦辛格健美身躯背后的魅力。 他当场就下定决心,他要出版的书中主人公将以施瓦辛格为原型。不得 不承认施瓦辛格非常幸运,每一次当他遇到人生瓶颈的时候,总是能及时出 现打算扶持他的人。 巴特勒亲自操刀,为施瓦辛格拍摄了一组精彩的照片,充分展现了他身 上完美的肌肉,后来这些照片被收录进了书中。在等待《举重》出版的时候 ,施瓦辛格也陆陆续续接拍了一些片子,不过大多是在影片中担任一些跑龙 套的角色:1973年,在罗伯特·艾尔特曼执导的电影《漫长的告别》结尾处 出演了一个正面角色。 很长一段时间,施瓦辛格在摄影机前总是放不开,因为他已经习惯于在 舞台上摆姿势,还有另外一个明显弱点就是不善于讲话,即使是最简单的台 词他也应付得很吃力。《红色的酷暑》的导演希尔讲过这样一件事,拍摄时 ,他只需把刀刺进一个青年的身体,然后说“不许跑”这一句台词,可是他 却怎么也说不好。片子拍完后,编辑不得不剪掉一部分,因为他每隔5分钟 就要把这句话重复一次。 为了扩大影响,施瓦辛格也参加了许多电视上的谈话节目,主要向观众 讲述健美运动的乐趣,甚至将其比喻为最完美的性活动。屏幕上的施瓦辛格 引起了一位叫做露西·鲍尔的制作人的注意,她决定邀请施瓦辛格在自己制 作的一期特别节目中扮演一位按摩师。鲍尔小姐是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为 了节目质量,她甚至花钱让他去上表演课,这让初涉影坛的施瓦辛格感激不 尽。 《举重》一书出版后大获好评,很多人觉得施瓦辛格的强健体型就像古 希腊雕塑一样完美,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引起了著名导演鲍勃·拉弗尔森对健 美运动的兴趣。拉弗尔森接着又阅读了盖恩斯从前的小说《饥饿状态》,这 个故事让他一见倾心,决定尽快将其搬上银幕,在约见盖恩斯的时候,作家 向他推荐,由施瓦辛格出演剧中人物乔·桑托。导演当时没有立刻表态,因 为乔·桑托在影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对施瓦辛格能否胜任这一角 色没有把握。当犹豫不决的拉弗尔森见到施瓦辛格之后,先前的疑虑马上一 扫而空,他也觉得施瓦辛格非常适合影片中的角色。电影开拍之前,施瓦辛 格比其他人都要忙碌,他专门去表演学校上课,到拍摄电视节目和电影的现 场,观摩拍摄实况,为了影片效果还得适当减点肥,改掉口音中的奥地利腔 ……这一切简直比进行体能训练还要辛苦。 没有人比施瓦辛格更明白汗水的意义,这个奥地利小山村的孩子已经领 略过一回先苦后甜的滋味了,因此只要能学到知识提高自身,再辛苦他也甘 之如饴。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施瓦辛格利用拍摄的机会,贪婪地吸收表演方 面的知识,他悄悄地观察那些他认为很有特点的演员,用心聆听演员们之间 的交谈。《饥饿状态》拍完后,施瓦辛格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实践知识,现 在的他已经是一位真正的演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施瓦辛格凭借 在《饥饿状态》中的表现获得了好莱坞金球奖最佳新人奖,人们第一次认识 到了他的表演天赋。 在颁奖典礼上,施瓦辛格发现,镜头焦点集中在一位名叫西尔威斯特· 史泰龙的演员身上,他主演的影片《洛奇》,因为具有突破性意义而被评为 最佳电影。施瓦辛格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不已,因为史泰龙和他一样,也有 着一身健硕的肌肉,以硬汉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这让施瓦辛格一下子在好 莱坞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动作片硬汉。 P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