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作者: 陈钱林
出版社: 教育科学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70
折扣购买: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ISBN: 9787504196743

作者简介

陈钱林,**家教专家,全国知名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第八届督学。 他倡导“自立教育”家教理念,着眼于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引导孩子做*好的自己。儿子陈杲,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读博士;女儿陈杳,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读博士。 《人民教育》微信、《中小学德育》为其开辟“陈钱林说家教”专栏,产生广泛影响。被家长称为“真正的牛爸”。

内容简介

多一些阳刚之气 许多家长都强调孩子听话。我觉得,孩子听大人 的话原本没错,但不能让孩子事事盲从。不听话的孩 子不是好孩子,但太听话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一 个孩子太纯洁又缺乏主见,如果*到邪恶因素侵蚀, *容易*到伤害。对陈杳,尽管我觉得女孩子应该有 *多的包容心,但还是引导她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对陈呆,我*看重阳刚之气。 我引导陈杳与陈呆,对他人讲的话,要学会分析 话语背后的道理,要有怀疑精神,不盲从。我有时故 意说些怪怪的话,两个孩子会说“这想法真臭”,或 “爸爸的话也有点道理,但不适合我”。上学后,我 引导两个孩子要尊敬老师但不盲从。两个孩子常与我 讨论,老师的什么话说得好,什么话不妥。这并没有 影响老师的威信,反而能让他们两人*好地处理与老 师的关系。 带两个孩子外出游玩,我习惯于先由他们说说外 出的计划。例如,到江边玩,孩子会说要先看某个雕 塑,再去买点什么吃的;例如,去见某个人,两个孩 子会想一想要说些什么话。对他们的计划,我一般都 给予表扬,并支持孩子按照既定计划办。如此一来, 两个孩子就会有成就感。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计划的 意识,并发展了计划能力,我也就乐得陪着他们,而 不是带着他们。经过长期锻炼,两个孩子显得越来越 有主见,阳刚性格慢慢就形成了。 陈呆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要参加*训,高强度 的体能训练并不符合年仅14岁孩子的生理特点。*训 中好几位同学都晕倒了。一次,在烈*下进行高强度 的体能训练时,陈呆提出“减免”,教官不同意;陈 呆就“机智”应对,故意做些不协调的动作,结果* 到教官的惩罚,从队伍中被拉了出来。事后,陈呆说 :“这惩罚正合我意,我不是自由了吗?”我表扬陈 杲:“你表现出了胆气与骨气!” 远离偏激 我常发现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人不对,说 **无能,我很为他们的孩子担忧。曾有家长反驳我 说:“为什么不能说**不好呢?”我反问:“你目 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引导孩子长大后与**作对吗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只说**无能,并不客观 ,特别是孩子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常对孩子说阴暗面 ,容易使孩子变得偏激。 我很注重教育陈杳与陈呆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当两个孩子说某人、某事很好时,我会引导他们说缺 点;反之,我会引导他们说优点。对社会丑陋现象, 我也不会遮遮掩掩,我觉得,让孩子了解阳光下的阴 影是必要的,只是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正义是社会的主 流。 从读小学高年级开始,我就让两个孩子看报纸, 从小接触社会上或阳光或阴暗的种种现象,并常常一 起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使两个孩子对社会的认识相 对客观。陈呆考上少年班后,教语文的林海霞老师要 写篇报道,陈呆说了一句话:“好就是不好,不好就 是好。”我表扬了好几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不 容易偏激,碰到困难时才不会钻牛角尖。 抓住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青春期时,孩子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会变得 敏感,有时会无故地忧伤,有时会为一点常人都不在 意的“缺点”而自卑。这时期的家庭教育如何体现尊 重,显得*加迫切。 陈杳与陈呆到了青春期,我基本上也就少有批评 了,*多的是分析、讨论。我很高兴,两个孩子基本 上没有出现逆反心理,我们一直保持平等的谈心。毕 竟做父母的人生经验丰富,两个孩子有什么苦恼也愿 意与爸妈交流。 青春期的性教育很重要,这不仅是性生理、性心 理卫生,*关系到人的性格。孩子青春期发育时,心 理会很“动荡”,性格也有可能会蜕变。性教育一直 以来都是个难题,学校对性教育做得好的还真不多。 家长如果没跟上,孩子由于好奇往往只能从网络上寻 找答案。网络上鱼龙混杂,许多文章既不科学还很夸 张,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 两个孩子生理卫生方面由我们夫妻俩分工,陈杲 由我负责,陈杳由我妻子负责。许多知识在青春期前 就开始了。性心理方面,主要帮孩子释疑。我一直想 找一本适合孩子青春期看的性教育的书,遗憾的是, 发现书店这类书大部分都是从医学的角度编写的,并 不利于心理教育。 有一次,我在书店看到人民*医出版社的《花蕾 悄悄绽放——中学生自我性教育(女生篇)》和《当 嗓音变得沙哑的时候——中学生自我性教育(男生篇 )》两本书,相对信得过,就买来送给13岁的两个孩 子作为礼物。 陈呆读大学时,陈杳正好读高中。上学前,我与 两个孩子讨论了一次关于恋爱与婚姻的话题。我引导 的核心是责任。我说万一有喜欢的同学,要谈恋爱完 全正常,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段美好的时光。但相互尊 重是前提,不能伤害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到,这是做 人的责任。 我特别谈到,有的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想不到 谈了场恋爱,恰恰又失恋了,就变得消沉,这种低境 界,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伤害。“恋爱 都成为过不去的坎儿,还算什么有出息的人?”两个 孩子表示,谈恋爱成功不成功都是正常的。还说:“ 如果有什么眉目,会报告爸爸妈妈参谋参谋。” P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