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知秋书系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知秋书系
作者: 殷靖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知秋书系
ISBN: 978751437060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春风吹起诗情 大唐,带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了生命的中期。此 时,曾经拥有的豁达开放的大气,已经被安史之乱所 弥漫的胡虏之气虐杀殆尽,只剩下苟安残喘的哀怜。 盛唐气象下唐诗的绚烂光华,已经成为昨日黄花,纵 有千般诗才,面对着倾颓的国势,也唱不出如花般的 面目。唐诗,似乎无可奈何地走向黄昏。 此时,一个肩负着唐诗振兴的少年,面对着苍茫 古原上的连天碧草,以梦想为帆,抒写着自己的情怀 与理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在少年看来,大唐的盛景,如同眼前的原上草, 枯荣有命,难以预料。纵使野火焚烧,留下焦土一片 ,但只要春风又起,一片翠绿又何尝不能重新装扮草 原呢?而重新装扮大唐新气象的,又何尝不能是自己 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眼前的年轻人也知道 ,要重现盛唐气象,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 ,他站立在被荒草侵没的古道上,才会发出“晴翠接 荒城”的感慨。曾经遍地繁华的大唐城市,如今是肃 杀一片,这肃杀的空气里,有着军阀割据的血腥,有 着大唐落日的哀鸣,更有着一片赤子之心难以报国的 无奈。 为什么?因为这个少年是胡人。 大唐曾经以豁达开放的风气,成为那个时代最为 人向往的国度。那时,唐帝国长安就是一个国际大都 市,聚集着从西域各国来做生意的商人、学习的留学 生,更多的是来朝拜的西域部落首领。他们中的许多 人不仅在大唐朝廷做官,而且还因为仰慕大唐风采, 甘愿长留大唐,成为大唐的子民。 但是,安史之乱后,“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 陈腐血统论又开始主宰着朝野,虽然还没有明确规定 只有汉人才具备当官的资格,但在提拔官员时,对于 有着胡人血统的人是刻意提防的。于是,盛唐时胡风 满长安的景象,只能留在人的记忆里了。 眼前的少年,因为自己拥有胡人的血统而惆怅, 但心中的雄心,又让他不甘心就此沉沦,祖先多年羁 绊中华,血管里的血液,早就被华夏之血浸泡,相貌 举止早就被汉风洗涤殆尽没了胡人气息——胸怀大志 的他,又怎能让缥缈的外来民族的基因,阻拦自己奋 发向上的进程呢? 正因为如此,少年选择了离别,告别了眼神里满 是担忧的双亲,踏上了凶险的前程之路,“萋萋满别 情”虽然浸泡着难以割舍的儿女情长,但却挡不住少 年冲天一怒的豪情。 看着眼前被战争摧毁的城邦,回想着在父母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