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术(大变局中的李鸿章)
作者简介
徐锋华,1976年生,安徽东至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创新人才,《上海通史(新修)》分卷主编,独立承担并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韩国)》、《史林》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推荐,出版有《身份、组织与政治》、《李鸿章与近代上海社会》等个人专著。
内容简介
跨出中世纪,迈进大变局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 文明的进阶做出过巨大贡献,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教育都曾一度处于领先甚至达到巅峰地位。然而 ,或许正因为此,统治阶层长期以“宇宙中心”自居 ,唯我天朝独尊,不屑与边外“蛮夷”各国交往,更 无意学习新知识取长补短,醺醺然故步自封于夜郎式 的陶醉之中。当西方资本主义欣欣兴起的时候,中国 仍是闭关锁国的传统社会状态,在突如其来的撞击之 下,恍惚得竟不知身处于何等世界,一时间不由得手 足无措。 1769年开始于欧洲的机器工业革命,在短短的五 六十年内,不仅使英、法等国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 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交通运输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革,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资本经济的飞 速发展,促使幅员狭小、资源稀缺的西方列强迫切向 外寻找新的原料供应基地和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对 外通商贸易就无可替代地成为当务之急。在欧美资本 势力的侵略性扩张下,整个世界随之发生了巨大而深 刻的变化,逐步分裂为两大政治经济体系。 从18世纪末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坚 船利炮次第打开了亚非拉各国的大门。在这一冲击与 反应的过程中,不少落后的国家都以训练新式军队、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为起点,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如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于1805年实行改革,在开罗兴 建了规模较大、设备较新的兵工厂,大炮和枪支车间 分别有1500名和900名工人;1829年建立了亚历山大 造船厂,拥有8000名工人;1831年埃及自造的第一艘 兵船下水。阿里还注重修建为军事工业服务的炼铁厂 和机械铸造厂等,以保证军需供给。与此同时,埃及 开办了步、骑、炮各类兵种的军事学校,聘用外国军 事教官,按欧洲方式招募、训练军队。到19世纪30年 代末,埃及拥有新式陆军20万、海军2万、军舰32艘 ,其中半数军舰是本国制造。 在埃塞俄比亚,提奥多罗二世于1855年执政后, 热心倡导学习欧洲的近代科学技术,尤其重视近代武 器的制造,力求通过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变国家 的落后面貌。他锐意改革,采用欧洲的制度,建立起 一支人数众多、有良好纪律的按欧洲模式装备、训练 有素的正规常备军。提奥多罗二世聘请欧洲匠师和技 工到埃塞俄比亚传授工艺,并派本国人充当助手制造 大炮,最终造成一尊万余斤的重炮,造炮成功当天他 宣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提奥多罗二世还改 革司法、行政、宗教和税收,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受西邻鸦片战争失败与 “黑船叩关”的震动,也开始了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1855年下半年,德川幕府就试造洋式枪炮,在长崎 设立海军传习所,使用荷兰赠送的一艘小型蒸汽军舰 ,聘请荷兰海军士官传授近代海军学,并抽调一批幕 臣、藩士参加集训。到1860年,幕府海军已经能驾驶 木壳蒸汽军舰往返太平洋。1864年横须贺造船所建立 ,开始试造新式军舰。此外,在荷兰技师指导下建设 长崎钢铁厂,1862年全部竣工。从1866年开始聘请法 国工程师作指导,在横滨等地建成了小规模炼铁厂和 造船厂。在明治维新之前,这一系列活动在西南各强 藩都不同程度地渐次进行,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早期各国的这些举措无论成败,都是有益的尝试 ,尤其阿里改革是亚非国家实行近代化改革的先驱, 对落后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林 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 《瀛环志略》,对该事件都有介绍和评述,并分析了 阿里改革受挫的原因。林则徐在广东海防上采取了类 似阿里的做法,注意借鉴其经验教训。 近代化运动是中世纪没落以来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个总的趋势下,不同国家的近代化,尽管因为 国情迥异而各具特色并经历着不同的道路和发展阶段 ,但是,由于遭到军事侵略凌辱的相似性,军事改革 和工业化过程大都是它们的最初步伐和基本内容。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