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此中国(精)

惠此中国(精)
作者: 赵汀阳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惠此中国(精)
ISBN: 978750866136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 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1《孟子·尽心下》) 。内含天下结构的中国也就不能削足适履地归入民族 **或者帝国之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政治含义相对 于内含天下的中国来说都过于单薄了,甚至是概念错 位。 关于中国,有三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共识:中国文 明是自发生以来从未中断的文明,这意味着中国文明 具有强劲的连续性:中国文明一直由多民族多文化所 构成,这意味着中国文明有着广谱的兼容性:中国文 明没有产生出一种普遍主义的一神教,至多有一些地 方性的民间**,而且大多数都不是**性的**, 于是,中国文明被认为是缺乏**性的高度世俗化文 明。这些共识只表达了现象以及基于现象的默认结论 ,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解释。因此,我试图把这些 默认的共识重新问题化,并非质疑这些有目共睹的现 象,而是试图解释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同时也试图 对这些现象进行重新理解。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兼容性和非**性与其说是 答案,还不如说正是需要分析和解释的问题。首先, 连续性和兼容性的成因关键在于其动力来源,为什么 中国文明会连续不断?为什么具有兼容性?显然,事 实结果不是对原因的解释。假如缺乏一种无法拒*的 博弈动力,那么,一种游戏就不可能具有持续的吸引 力。一种传统之所以能够连续存在,不是因为它是个 传统,而是必定存在着某种稳定发生作用的客观动力 使之欲罢不能;同样,一种文明的兼容性也不可能仅 仅源于善意或者包容心之类的伦理观念(如果伦理不 能使人*益,人们将对伦理失去兴趣),而必定存在 着某种无法拒*的利益动力使得兼容的共在方式成为 共同*大利益之所在。总之,一个存在之所以如此存 在的*终理由必定是一种在利益上有效的存在动力和 存在方式,这才是一种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的深层理 由。而且,存在论的生存理由尤其有助于理解历史中 行为主体的选择。既然我们不可能穿越到古代去调查 古人的心思,那么,以古人所需要的生存*大利益为 出发点去理解古人的选择,接近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显 然大于以现代政治观点去想象古人。以古人的生存利 益去理解古人,此种解释模式或许有助于澄清关于古 代的许多争论,比如说,与“新清史”或“新元史” 有关的争论。元朝和清朝为什么是中国王朝?这与现 代人的认同毫无关系,而与古人的生存利益有着密切 关系:成为中国王朝是成为中国之主的*可靠保障, 元朝和清朝为了保证“万世基业”,必定选择成为中 国王朝。生存才是硬道理。 因此,我试图以存在论的理由,兼以博弈论的理 解方式,去解释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原因。我将论 证,早期中国的四方万民为了争夺*大物质利益和* 大精神资源的博弈活动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旋涡 ”动力模式,旋涡一旦形成,就具有无法拒*的向心 力和自身强化的力量,从而使大多数参与者既难以脱 身也不愿意脱身,终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而定义了 中国的存在规模和实质概念。旋涡模式能够解释为什 么古代中国并非扩张型的帝国却能够不断扩展,其秘 密就在于,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 ,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 物。(P0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