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作者: (美)阿诺德·C.布拉克曼|译者:梅小侃//余燕明
出版社: 上海交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
ISBN: 9787313160461

作者简介

余燕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丹佛大学硕士,曾就职于国内、美国和香港的科研和商业机构,退休前从事金融工作。对历史和国际研究有浓厚兴趣。 梅小侃,美国丹佛大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参与翻译《国际公法(和平法)和国际组织术语手册》,是《梅汝璈东京审判文稿》和《东京审判亲历记》的两位编者之一,译有《超越胜者之正义:东京战罪审判再检讨》、《罗得岛岸边的痕迹:从古代到十八世纪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与文化》等书。 阿诺德 C.布拉克曼(Arnold C. Brackman)(1923年3月6日 – 1983年11月21日),美国记者、作家。曾任职合众国际社、《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纽约时报》,以报道亚洲事务著称,获得过海外记者俱乐部奖,一生中著有颇受赞誉的多部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拉克曼作为合众国际社驻东京的年轻记者,深入报道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极少数获准进入巢鸭监狱探访东条英机等囚犯的记者之一。《另一个纽伦堡》是其耗费毕生心血的上乘佳作,他在手稿完成后不久去世。

内容简介

1 走投无路的战犯们 1945年7月26日,日本面对这样一种选择:投降 或者自杀。因为在这一天,对日作战的三大盟国—— 中国、英国和美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 (Potsdam proclamation),警告日本必须投降,否 则将面临“完全毁灭”。公告还指出:“对日本应予 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至此,日本人并不知 道,美国将根据东京的行动决定是否投掷原子弹。 不管有没有原子弹,日本帝国已经处在摇摇欲坠 的境地了。陆军在菲律宾和冲绳、海军在莱特湾之役 均已战败。美军的轰炸已经使日本的工业、交通和农 业陷入瘫痪,举国上下逐渐因饥饿而濒于死亡。军方 所能给出的唯一希望只有“神风”特攻队(kamikaze) :自杀求胜。 盟国开出的投降条件归结为四项基本要求:日本 军队解除武装,盟国占领日本,永久剔除“欺骗及错 误领导日本人民”之势力,以及由盟国法庭审判日本 战争罪犯。公告第十段说:“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 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裁判。” 有关战争罪行那一项在要求中显得最不重要,列 在清单的最后。然而东京的日本领导人秘密辩论时, 战争罪行这个议题却是至关重要的。对他们来说,《 波茨坦公告》不但意味着要审判那些犯有“普通”战 争罪的人,诸如对战俘和平民的大屠杀,而且把矛头 指向政府最高层的决策者。这对日本领导人,甚至可 能对天皇都是一个直接威胁。盟国心目中的意图,东 京已经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范例。几周前德国垮台后, 那些仍然活着、没有失踪的纳粹上层统治成员立即被 当作战犯逮捕了。 《波茨坦公告》要日本战犯面对“法律之严厉裁 判”,在大多数日本领导人中掀起一股愤怒、不满和 恐惧的浪潮。也有某种程度的分歧,日本帝国统治协 商会议——最高战争指导会议(Supreme council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War)的辩论就是证明。 外务大臣东乡茂德(Shigenori Togo)下结论说,波茨 坦呼吁“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这已经比两年 前在开罗签署的宣言缓和了,后者明确要求“日本无 条件投降”。波茨坦也提到“吾人之条件”,而无条 件投降则意味着没有条件。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两位同 僚的支持,其一是77岁优柔寡断的首相铃木贯太郎 (Kantaro Suzuki),他在1944年东条英机被解除职 务后出任首相;另一位是海军大臣、前首相米内光政 (Mitsumasa Yonai)海军大将,他原本就反对日本与 希特勒结盟,并反对与美国开战。这三个人想谨慎行 事,希望日本吁请苏联人“斡旋”以实现和平的努力 能够导致体面地结束战争。 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另外三个成员则反对任何妥 协,声言战争尚未失败。这个令人敬畏的三人组合由 阿南惟几(Korechika Anami)大将、梅津美治郎 (Yoshijiro Umezu)大将和丰田副武(Soemu Toyoda) 海军大将所构成:阿南是陆军大臣,固执己见,嗜好 舞剑和射箭;陆军总参谋长梅津是一个毫无幽默感的 军阀,有时被称为“象牙面具”;海军总参谋长丰田 与梅津同属一个家族,他面部肌肉松弛,举止优雅, 非常排外。 从军国主义者的视角来看,日本仍然有250万人 的部队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还有超过100万吨的舰船 和9 000架军用飞机。再加上根本不缺少“神风”使 命的志愿者,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击沉或重创了多艘美 国军舰。而且,日本的帝国军团依然统治着朝鲜和满 洲、很大一部分的中国,以及几乎整个东南亚。为捍 卫本土岛屿,军方已计划组成超过2 000万人的自杀 式地面部队,以人海战术对抗任何盟军的入侵。 军阀态度僵硬,他们刁钻地抛出自己的终战条件 :第一条是盟国承认天皇不可侵犯;第二条,盟军只 能象征性占领日本,东京为禁区;第三条,日本将自 行解散部队、自行审判战犯。出现严重分歧的最高会 议并没有将这些或其他讨价还价的意见传达给盟国。 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的回应,用铃木首相的话来说 ,就是“默杀”(mokusatsu)一一用沉默将其扼杀。 即便是赞成接受盟国投降条件的人也坚持裕仁必 须被宣告为不可侵犯。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他们的神皇 会像普通罪犯一样被押上被告席。就连六人最高会议 中最有理性、最老成持重的东乡外相也维护天皇的地 位。如果盟国坚持把裕仁当作战犯审判,东乡誓言日 本势必“甘心情愿”做最后一搏的自杀性抵抗。 由于没有得到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的任何反馈 ,以及预判进攻日本肯定会成为死伤数百万人的历史 上最血腥的战斗,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总统 授权投掷原子弹。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