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巴比伦(全二册)
作者简介
"皆川博子 | Minagawa Hiroko 1930年生。1972年凭借长篇儿童文学小说《海与十字架》出道。1986年以《恋红》斩获第95届直木奖,1990年以《蔷薇忌》获第三届柴田炼三郎奖,1998年以《死之泉》荣获第32届吉川英治文学奖等奖项。近著《剖开您是我的荣幸》《Armonica?Diabólica》《海盗女王》等。"
内容简介
"内容精选(试读) 清晨已至,一如黄昏。富兴街临街餐馆、剃头铺、算命堂、卖热水的老虎灶各家门板紧掩,人气全无。路上四散的痰渍,街边垂流下的稀溏粪迹混于一片昏暗之中。店门口排着一个个盛满污秽的马桶。 胡炎停下手中拖曳的粪车,把马桶里的粪汤倒进车上的箱桶。大木箱里攒得半满的糟污表面,一层薄冰登时碎裂。空马桶又被放回原位。道路坑凹处淤积的冰凉污水渗进破了洞的布鞋底,脚尖冻得发麻,身体深处传来大地的寒凉。 他已习惯了受人冷眼,但尚显年轻的眉头刻出的不快皱褶,大概 至死不消吧。而他的松闲时光也只有等忙完活儿,待弄堂里的店面开张时,从老虎灶里打一壶开水暖暖身子的那一小会儿。但就算那时,他还要承受着三五成群的黄包车夫从四面八方投来的嫌恶眼神,因为通身臭气给周围平添烦扰。而那些车夫,也只是被坐在车中大喇喇的 乘客左蹬右踢的苦力—踢在头颅左侧即向左拐,踢向右边脑袋则向右转。 十几年前车夫曾引发群体暴乱。随着电车与汽车的普及,人力车 成了通行障碍,所以工部局有意大幅削减黄包车数量。激愤的车夫揭 竿而起。他们冲袭电车,群殴乘客,气焰嚣张。而那时胡炎尚在苏北 寒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来到上海之后,他也只是从酒肆里那些请 他喝酒的车夫们口中听到颇为骄傲的一声高叫——“想当初……” 因为不能在老家坐吃山空。于是去年秋天,胡炎来到上海。 他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托劳力中介换了一个临街待客,拉黄包车的差事。" "1.多层次重叠的小故事没有混合在一起,而是在持续进行。普通作家写的话,只不过是单纯的纠结而已,而皆川博子却用魔术般的笔力完成了作品。作者是超过90岁的现役最年长的小说家,每年都会发表新作。也许作者本人拥有魔女般的力量。 ——日本读者 2.在这部作品中,电影代替了戏剧成为了道具之一。虽然幻想的感觉有所减弱,但现实感却增加了。双胞胎、电影、好莱坞、维也纳、上海……此番融入丰富元素,运用自如的舞台剧展开依旧是作者的独幕。 ——日本读者 3.以出生时为一体、幼儿时代被切断的双胞胎为主人公,包含奥地利的上流阶级、美国的电影界和上海的政界而展开的规模宏大的故事。双胞胎之间的“自动书记”能力——一方能将另一方的意识书写的设定,最终完美地铸就惊人的结局。被抛弃的尤里安,与在疯人院遇到的茨温格尔的交流。由盖奥尔克制作的有趣电影……可读的点实在太多了,根本写不完。虽然是很厚的书,但不会觉得腻,可以细细品味。如果舞台在世界各地流转,故事的要素也很多的话,登场人物也会随之增多,变得杂乱,但故事通篇没有破绽,捏着把汗读到了最后。 ——日本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