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竞合(大变局下的利益再造)
作者简介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合作项目交流学者、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国际学者访问项目(VFP)高级访问学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央网信办/商务部“数字贸易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学会评审委员会专家等职。长期致力于全球宏观经济分析、全球价值链、国际经贸战略,以及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先后在《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管理》、《国际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创业型经济论》、《大变革:全球价值链与下一代贸易治理》、《博弈:全球价值链变革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等五部学术专著,参与合著、编辑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主持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以及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七十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及优秀成果8项。 宁留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系毕业,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地缘政治、能源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能源转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中国外汇》、《宁夏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相关部委课题十余项。 谈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欧盟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美欧相关问题、国际金融等领域研究,在《经济学家》、《金融论坛》、《金融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国家相关部委课题多项,专著《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研究》入选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曾获商务部发展研究成果奖报告类一等奖和优秀奖、“2015-2017年《金融论坛》优秀论文奖”等。 孙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和公共经济的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参与中宣部、外交部、商务部等委托的基金课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四大看点: 利益共存者:重塑中欧利益关系的新定位 全球贸易大逆风:稳定中欧经贸基本盘 欧洲能源大危机:锻造中欧利益新纽带 欧洲制造大转移:重塑中欧竞合新格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国利益矛盾分歧加剧,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欧利益关系也正进入一个结构性变化的新时期。中欧关系是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关系的调整与重塑不仅影响大国关系的走势,还将影响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形态。近年来,中欧关系的互利性、战略性在上升,但竞争性、博弈性也在上升。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以及中欧利益关系起伏波折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须积极探索中欧利益关系的新范式,重塑中欧利益格局的新框架。 一、世界之变:国家利益与国际秩序重构 世界之变在于实力之变、格局之变、关系之变、战略之变、规则之变,随之,大国关系也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研判世界之变的主要特征和未来走向对评估全球战略环境,以及运筹中欧利益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逆全球化风险 逆全球化从来就不是一种全新的现象。可以说从全球化开始之时,制约全球化的力量就相应存在,由此造成逆全球化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回顾全球百年贸易历史,自由贸易也并非永恒的主旋律。1914 年到 1945 年的 30 多年间,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和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各国贸易保护政策显著增加、关税大幅提升,最终带来全球贸易规模的全面收缩。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种逆全球化思潮、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从 2011 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到2016 年英国公投脱欧,再到 2017 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及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的兴起,逆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涌,大有扭转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势。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lobal…Trade…Alert…Database)显示,因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等贸 易保护主义升级,对自由贸易的不利干预在 2020 年激增至 4802个,比 2019 年增长 87%,此后有所下降(见图 1-1)。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对原有强国的地位、利益和影响力形成严峻挑战,引发国家间战略竞争加剧,曾经主导经济全球化的美西方国家成了逆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对外经济政策中越发表现出严重的保护主义、本土主义、排他主义倾向,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手段和工具花样翻新,动辄“筑墙设垒”“脱钩断链”“长臂管辖”,鼓吹“去中国化”和“友岸外包”,吸引跨国公司回流,甚至对特定企业和产业链进行制裁,人为中断、扭曲产业链,保护主义抑制了全球贸易发展,削弱了国际专业化分工,降低了全球生产效率。而“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更是与“百年变局”叠加成为各种矛盾的“催化剂”,日益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要求改变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和打压战略竞争对手的图谋,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全球化力量,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分裂,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愈加脆弱,导致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和制造成本大幅上升,逆全球化不断加剧使全球被动进入“高成本时代”。 1.权威作者。 2.本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是市面唯一。 3.同类书稀少。 4.内容全面、透彻,对于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竞争的企业人员和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人值得拜读。 5.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立足现实,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