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青少年文库

人类的故事/青少年文库
作者: (美)房龙|译者:白马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5.50
折扣购买: 人类的故事/青少年文库
ISBN: 97875339315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之下。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向何处去? 慢慢地,但凭着坚忍的勇气,我们把这个问号一步步推向遥远的界限 ,越过地平线——在那儿,我们希望能找到我们所要的答案。 我们还没有走出多远。 我们所知的仍然**有限,但是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地:我们已 经能够(以相当的准确性)猜测出很多事情。 在这一章里,我将根据我们现在深信不疑的知识告诉你们,当人类第 一次出现之时,舞台布景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把动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的时间表示为这么一条长线,那么 下面这条细小的线,就表示人类(或者多多少少类似于人的生灵)在地球上 生活的时间。 人类是*后一个登场的,但却是**个运用自己的大脑来达到征服自 然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人类,而不是研究猫啊狗啊马啊或任 何别的什么动物——尽管就这些动物自身而言,也都有一个**有趣的历 史进化过程。 就我们所知,在*初始的时候,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是一个燃烧着的 大火球,是浩渺的宇宙之海中一团小小的烟云。慢慢地,经过了几百万年 ,地球的表面烧光了,外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如注的大雨一直在下 ,击打在这了无生命的岩石上,磨蚀了坚硬的花岗岩,并把泥沙冲人山谷 一在冒着热气的地球上,这些山谷隐藏在高高的悬崖之间。 当太阳破空而出时,*后的时刻来临了,它看到这个小星球上有几个 小水洼——这些小水洼后来发展成了东西半球上的浩渺海洋。 然后有**,伟大的奇迹出现了。本是无生命的东西,却创造出了生 命。 **个包含生命的细胞漂浮在茫茫海水之中。 在几百万年的光阴里,它都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但是就在这一漫长 的时段里,它萌生出一些习性,使它得以*容易地在处境恶劣的地球上生 存下来。这些细胞中,有些*喜欢待在湖泊和水洼的黑暗深处。它们在水 中沉积的淤泥里扎下根(淤泥是雨水从山顶上冲下来的),于是它们成了植 物。其他的细胞则喜欢四处游走,从而长出了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就像蝎 子一样,开始在海底爬行,它们的周围是植物和像水母一样的淡绿色生物 。还有另一些细胞(覆盖着鳞片),依靠游泳动作,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 个地方找寻食物。渐渐地,它们使海洋里充斥了无数的鱼类。 同时,植物的种类也*益繁多,它们开始寻找新的家园。海底空间已 经不够它们居住了。它们不情愿地离开了水,在海滩或山脚下的泥岸上找 到自己新的家园。**两次,大海的潮汐用咸咸的海水将它们淹没。而其 余的时间,这些植物尽量去适应不太惬意的环境,努力在覆盖地表的稀薄 空气中生存下来。经过几个世纪的适应,它们学会了如何在空气中活得和 在水中一样舒服。它们变得越来越大,长成了灌木林和树丛。*后,它们 学会了盛开芳艳的花朵,吸引忙碌的大黄蜂和鸟类前来,把它们的种子带 到远方的角角落落,直到整个地球都覆盖了绿色的*原,或是沐浴在大树 的浓密树荫之下。 可是有些鱼也开始离开大海,尝**肺来呼吸,就像以前用鳃呼吸一 样。我们称这类生物为“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能在陆地上生活得跟 在水里一样自如。从你面前的路上跳过的**只青蛙就能告诉你,左右逢 源的两栖生活是多么的逍遥如意。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了水,就逐渐适应了陆上生活。有些成了爬行动物( 这类生物像蜥蜴一样爬行),与昆虫共享森林的寂静。为了能在松软的土地 上*快地移动,它们的腿*益发达,个头也越来越大,直至全世界都遍布 了这样一些庞然大物(生物学手册称之为鱼龙、巨龙、雷龙),它们一直长 到三四十英尺①,能像大猫耍小猫一样地逗弄大象。 爬行动物家族的某些成员开始了树上生活(当时的树木常有一百多英尺 高)。它们已经不需要用腿行走,但它们必须迅速地从一根树枝移动到另一 根树枝上。因此,它们把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皮肤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东 西,它从体侧一直延展到前脚的小脚趾。逐渐地,它们在这个皮降落伞外 面覆盖上羽毛,把尾巴变成转向杆,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成了真正的 鸟类。 此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所有的大型爬行类动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 内灭*了。我们不知道原因。也许是因为气候突变,也许是因为它们已经 长得太大,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行走和爬行,眼睁睁地看着巨大的蕨类植物 和树木,但就是够不到,于是便饿死了。无论原因何在,持续了上百万年 的巨型爬行类动物的古老帝国算是完结了。 然后,这个世界开始被**不同的生物占据。它们是爬行动物的子孙 ,但它们与爬行动物全然不同,因为它们用**,用母兽的**来哺育幼 崽。因此,现代科学称它们为“哺乳动物”。它们已经褪去了鱼鳞,也没 有像鸟一样长出羽毛,而是长出了一身毛发。不管怎么说,哺乳动物发展 出了一些特有的习性,使它们比之其他动物有着很大的优越性。母亲把幼 子之卯置于体内,直到出生。而在此之外的所有动物——到那时为止—— 都让自己的孩子们暴露于寒冷、酷热以及*其他野兽袭击的危险之下。哺 乳动物长期把幼子带在身边,在它们仍然太弱小、无法抗击敌人之时,护 佑着它们。这样,幼崽哺乳动物的成活希望就大为增加了,因为它们能从 母亲那里学会许多本领。如果你曾见过母猫教小猫咪如何照顾自己,教它 们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你就能明白这一点。 但关于这些哺乳动物我无须多言,因为你们已经知道得够多了。它们 围绕在你的周围。它们是你在街上和家里的*常伙伴,而在动物园的铁栅 栏后面,你还能瞧见自己不甚熟悉的它们的远亲。 现在,我们到了指明分界线的时候了:人类离开了浑浑噩噩、生生灭 灭的生物种群的漫长队伍,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来造就自己种群的命运。 有一种哺乳动物,其找寻食物和栖身之所的能力要远甚于其他族类。 它学会了用自己的前脚拿住猎物,经过练习,它发展出了手一般的爪。经 过无数次的尝试,它学会了把全身的重心置于两条后腿之上(这是一个高难 动作,虽然人类做这个动作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但每个孩童还得从头 学起)。 这种动物半猿半猴,但比两者都要优越。它成了*成功的猎捕者,在 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生存。为了*安全地生活,它一般成群活动。它还 学会发出奇怪的叫声,警告孩子们有危险迫近。几十万年之后,它开始用 喉部发出的这些声响来交谈。 这种动物——也许你很难相信——是你们*早的“类人”祖先。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