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全八册)
作者简介
中国史学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注册成立的全国史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盈利学术团体。学会成立于1949年7月1日,原名为中国新史学研究会;1951年7月,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定名为中国史学会。中国史学会是中国历史学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团体。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出版说明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教育文化事业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内容。当时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已经确立,各大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新课程。为切实配合这些除旧布新的重要措施,新成立的中国史学会从整理历史文献入手,建立和推动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徐特立、范文澜、翦伯赞、陈垣、郑振铎、向达、胡绳、吕振羽、华岗、邵循正、白寿彝等十一位著名学者组成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总编辑委员会,并确定了丛刊的各个专题和负责各专题编辑的学者。从1950年出版第一种《义和团》起,可以说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就是中国史学会在十年期间的主要工作。 这个涵盖中国近代史各个重大事件的史料文献系统整理工程,成为新中国史学建设的辉煌盛举,在海內外学术界产生了迄今不衰的广泛的影响!仅以学术价值论,该《丛刊》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整理近代历史文献、精心搜求外国史料,体现近代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为学术界提供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虽历大半世纪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不能逾越的学术高度。而在全党和各界学习四史蔚成热潮的当下,这套丛刊的再版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r 上海书店出版社此次精修影印出版本丛刊共十一种七十二册,计有《鸦片战争》(全六册)、《太平天国》(全八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全六册)、《洋务运动》(全八册)、《捻军》(全六册)、《中法战争》(全七册)、《中日战争》(全七册)、《戊戌变法》(全四册)、《义和团》(全四册)、《辛亥革命》(全八册)、《北洋军阀(1912—1928)》(全八册)。鉴于原书初版历时已久,但史料价值未减、中外影响深远,更兼有一重学术文献的研究文本价值,本次出版对丛刊文字内容均影而不改,仅对底本瑕疵进行精修,原版原貌以飨读者。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二〇二一年七月 本书编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史料整理的指导思想,学习贯彻毛泽东关于 “两个过程”和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论述,正是在科学整理和评估的基础上,达成关于辛亥革命的共识,确认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同时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为建构辛亥革命研究领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奠定了最重要的史料基础。 其次,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力搜集辛亥革命准备阶段及武昌起义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史料,如第三册选录陕甘民变档案、云贵民变档案,第六册选录黄钺撰《陇右光复》,第七册选录故宫博物院《蒙古起义清方档案》、邹鲁撰《新疆伊犁举义》、钟广生撰《辛亥新疆定变纪略》、故宫博物院《西藏起义清方档案》等等,展示了中华各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患难与共、相互支持的历史真实。 其三,全书选取史料形式多样,包括公文档案、函电、奏议、文集、日记、报刊、当事人回忆录、碑传以及外文资料,撰者立场不同,对所述事件和问题的看法自不一致,甚至互相对立,以及革命派宣传中强烈的“反满”情绪,清方记载中对党人对群众诬之为“匪”为“贼”等等,编者都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除必要时加按语外,都不予以改动。这在无论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十分关注政治安全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相当可贵的。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及本业前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奉献科学、敬业担当的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史料是历史科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许多著名的辛亥革命研究专家正是从研读这套大规模的辛亥革命资料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成果的基础上起步的。这种需求和效应在新一轮学习“四史”的热潮中势将继续延续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