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帛智慧十讲

竹帛智慧十讲
作者: 王建新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60.52
折扣购买: 竹帛智慧十讲
ISBN: 9787515521909

作者简介

王建新,男,1967年生,河南省灵宝市人。曾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于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工作一年有余,后在京长期从事媒体工作至今,发表各类文章近百万字。

内容简介

四、谦可谋国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与孔子是同时期人,两人还有过交集。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过齐国,他的治国理政见解,晏婴并不认可,并说服齐国国君疏远孔子。但孔子不以为然,对晏婴仍给予高度评价。他曾说: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 孔子评价晏婴善于与人交朋友,相交时间长了,总是会得到别人的尊敬。那么,晏婴什么样的品德打动了孔子,以致让孔子这样的时代巨子刮目相看呢? 晏婴,字仲,谥号为“平”,史称“晏婴”。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 500年,他的父亲晏弱为齐国上大夫。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分别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辅政时间长达50余年,在齐国人心目中威望极高。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35岁时,曾到齐国,在高昭子家做家臣。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深以为然,赞叹地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后来他又向孔子问政,孔子回复:“政在节财。”景公又一次被打动,欲将尼谿之田地封给孔子。晏婴给拦住了,进言道:“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大意是说,儒门师徒,能说会道, 不甘居人下,他们重视丧事,竭尽哀情,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厚葬,这种风气不好;到处游说乞求俸禄,这是不能用来治国的。自从圣贤相继去世后,周王室日渐衰微,礼崩乐坏已有时日了。现在孔子讲究仪容服饰,把上朝下朝礼节制定得很烦琐,快行慢走规矩众多,想学的话,一年时间学不完,毕生都搞不明白。君王以此治国,不是好的办法。晏婴的看法,实际上代表了当时主流社会对孔门儒学的意见,这也是孔子穷其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本原因。果然,齐景公慢慢疏远了孔子,后来直接告诉他说:“吾老矣,弗能用也。”明确拒绝了任用孔子。孔子无奈,只好离齐返鲁。他对晏婴印象颇佳,这一方面说明了孔子为人的胸怀宽广,宅心仁厚,另一方面,也说明晏婴正直忠诚,品行高洁。 孔子看重晏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晏婴的谦逊。 据《左传?昭公三年》载,齐景公想为晏婴更换一所大宅院,就告诉晏婴说:“你的宅子靠近闹市,低湿狭小,喧闹嘈杂,尘土飞扬,无法居住,我来给你换一处安静、宽大、清爽的大宅子吧。”晏婴婉拒,表示这是祖宅,能住在这里已经够奢侈了,何敢劳烦众人再造新屋?没想到,晏婴出使晋国返回后,齐景公已经让人把晏婴的新宅子改建好了。晏婴拜谢过齐景公,回去后拆毁新宅,恢复旧宅,把邻居的房屋也都一一修好,然后请他们重新搬回。晏婴说:“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 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意即大家建宅占卜,并不是为建宅而占卜,而是为择邻而占卜。各位先前都已经占卜过了,违背占卜结果不祥。君子不做违背礼义的事,小人不做不吉祥的事,这是上古传下来的规定,我哪里敢违反呀?齐景公不答应,晏婴让大夫陈桓子去说情,最后齐景公还是准许了晏婴所请,晏婴重新住回了旧宅。晏婴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得到世人的一致好评。 据《左传?昭公十年》载,这一年,齐国发生内乱。齐国四大家族中的陈桓子、鲍文子家族联手对抗栾施、高强家族,互相起兵讨伐,都来拉晏婴入伙,晏婴谢绝。后齐景公出兵助力陈、鲍二人,将栾、高两家打败,两家的家产也尽被陈、鲍两家瓜分。晏婴与陈桓子有交情,于是劝陈桓子说: “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此段话的大意是说,你一定要把分得的财产全部献给齐景公。谦让,是德行的根本,让,这叫作美德。凡是血气方刚之人,都有争名夺利之心,但利益不能强夺,想着道义才能更胜人一筹。道义,才是利益的根本,它会真正地让利益蕴藏并生出枝叶,不断繁衍。即使没有蕴藏,它也会生枝开花发牙滋生。晏婴以谦让之智慧启发陈桓子,陈桓子听了进去。他把打败栾、高二家族后所分得的财产全部献给了齐景公,并请求退休到莒地养老。陈桓子谦逊的做法深得国君信任和百姓爱戴,陈氏一族从此不断积蓄实力,数十年后中,陈氏后代取代齐国国君,成为齐国的最高统治者。晏婴的谦逊谋略,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谦逊可以谋国,不谦逊可以失命。晏婴用谦之道,还诛杀了齐国三个最勇猛的斗士。《晏婴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晏婴巧用谦之道“二桃诛三士”的故事。 齐景公时期,有三个武士因敢于和恶虎搏斗而出名。这三个人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有一次,晏婴从他们面前经过,三个人视若无睹, 身子都没有直一直,极其傲慢无礼。晏婴入宫后对齐景公说:国家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的礼节,在下不遵守上下级规矩。在内不能禁止暴力, 在外不能威震敌人。这样的人徒有蛮力,将来为他人所用,只会以贻害国家,应予除掉。齐景公答应了。 晏婴请齐景公派侍者给三人送去两只桃子,这两只桃子鲜美甘甜,世间罕见。侍者说,人多桃少,就按功劳大小来分桃子吃吧。公孙接第一个站出来,他仰天感叹:还是晏婴大夫贤智过人呀,他这是用分桃之计,让国君知道我们中间谁是最有功劳的人呀。我打死过一只野猪,杀死过两只尚在育子的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是有资格吃桃子的,不必与他人同享。说完,即拿起一只桃子吃了起来。 田开疆紧随其后,他说: 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过敌人,让君王放心, 还百姓安宁,像我这样的功劳,怎么可以没有桃子吃。于是,他也当仁不让地拿起一个桃子吃了起来。 古冶子第三个站起来,但面前的盘子已空空如也。古冶子悲愤地说: 我曾经同君王渡河,河中跃出一只大鳖,将君王左边的骖马叼扯入黄河激流之中。我潜入水底,逆流走了一百步,顺流走了九里地,终于捉住大鳖杀了它,然后左手拽着骖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鹤一样凌空跃出水面,渡船的人都惊叹说:你是河伯大神吧。像我这样的功劳,怎么可以分不到桃子吃呢? 公孙接、田开疆闻言,深感羞愧,说: 我们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有你大,拿起桃子不辞让就吃,这是贪呀。有此贪德,生不如死。于是刎颈而死。古冶子说: 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活下来,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别人,夸奖炫耀自己,这是不义;行为不当而不去死,这是不勇。他们二人为桃子而死,很有节操;我不应因为桃子而独活。于是,古冶子也刎颈而死。 盲目自负,争功抢名,不知谦让,最后,两只桃子夺取了三位勇士的命。谦之道,蕴含着多么巨大的智慧,积蓄着多么雄厚的力量。 谦谦君子,人见人爱,谦的智慧,值得后来的人们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全书既有对先哲深奥思想解剖的严肃性,又有典故故事相结合的通俗性,思想隽永,意境高远,文字优美,耐人寻味。竹简和绢帛,是中国西周至两汉时期的主要书写载体。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和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老子、孔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将他们伟大的思想,书于竹帛,传于后世。竹帛上的智慧,发人深省,给人激励,至今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