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春山房印话

老春山房印话
作者: 高庆春|责编:谷国伟
出版社: 河南美术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64
折扣购买: 老春山房印话
ISBN: 9787540161941

作者简介

高庆春,1966年1月生,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第十三、十四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八届理事,中国书协第七届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供职于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曾担任西泠印社海选及大赛评委,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九届、十二届书法展、全国第一、二、三届篆书展评委。 出版专著《高庆春书法集》《高庆春嘉泰轩印选》《听于无声·高庆春篆刻集》《楚简临摹与创作》(光盘)》《名家临经典碑帖·高庆春临楚简、石鼓文、散氏盘》《书法经典临摹与创作大盂鼎、毛公鼎、楚帛书》等。

内容简介

“上善若水”,老子《道 德经》名句。《老子》第 八章讲:“上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对水的 精神给予至高无上的褒扬 。老子认为最完美的人格 也应具有“水”的心态与行为 ,坚忍负重,居卑忍辱, 尽力帮助别人而不去争名 争利……这一朴素的哲学思 想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上善若水”这一内容原 来曾经刻过多方,不乏满 意之作,但都是方形的, 这一次想变个章法,便选 择了一块椭圆形的石料。 椭圆形状的章法为不规则 形状,是属于非主流的章 法形式,有一定创作难度 ,关键是易于流俗,恐降 低格调。不过,试试看也 无妨。 入印文字仍为战国文字 ,只有“若”要突出竖线,取 了小篆的写法。以书入印 ,随形布势,从印稿上石 ,到刻制完成极为顺利。 刀助笔意,刀笔兼融而互 补,形与线互为支撑与关 联,彼此照应,融为一体 。空间分割上,字形大者 任其占地面积放开,小者 顺其自然令其收束,自然 形成对角呼应与关照。外 部呈椭圆形,为柔顺之态 ,施以残破之刀,以破其 过圆之势;而内中折笔与 纵横之线强化了力度,呈 现刚强之势,刚柔相济, 团成一气,自然而浑穆。 边款竖行先刻篆头,再刻 四行小字,绵密紧凑,像 在石上写字一样。与空地 形成虚实对比的空间效果 ,完美收官。(见左下图 ) 事实上,椭圆形的章不 是不能刻好,而是对内容 、文字的结构比较挑剔, 选择对了,没有理由刻不 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 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王昌龄的这首《出塞 》,耳熟能详,诵读之, 仿佛将我们带入遥远的古 代边关。大漠孤烟,一轮 明月更添苍凉孤寂之感, 意境幽旷。取“秦时明月”四 字入印,是一个不错的选 择。 这四字要摆布好并非易 事。若按“田”字等分排列, 流于一般化,不会出彩, 且“明月”的两个“月”上下重 叠在一起也难处理。索性 将“秦”独立成一行,取纵势 ,其他字服从这一“纵势”的 大局,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了吗? 白文玺印刻成阴沟边栏 相对容易,而做无边处理 往往很难,对文字的内在 协调性及虚实分割要求也 很高。直觉告诉我,此印 文刻成无边会更好,印稿 上石基本就有了胜算的把 握。刻制的过程很快,长 线用冲刀主打,转角、接 头处用小切刀辅助。忽然 想起李刚田先生曾说我刻 印用的是齐白石的刀法, 可能也有些道理。刀入石 明显带倾斜角度,或向线 用刀,自然崩出齿痕。那 就最大程度地保留这痕迹 ,犹如写字时墨在纸上摩 擦,线条两边自然洇开一 样。自然流露的东西,不 需要把它修掉。 章法上,将“秦”字拉长 ,结构放松,竖线拉长, 并加入斜势,其他三字收 紧上提,一升一降,对角 的虚实布局自出。“秦”与“ 明”的两处斜笔遥相辉映。“ 明”字下借“月”的俏皮留红 ,“时”之“日”与“明”之“小窗 ”部分圆形的呼应打破了沉 闷的局面,给人以整饬森 然中透着愉悦轻松的感觉 。线与形组成的奇妙空间 ,令视觉得到满足。 寿山佳石,雕纽亦精, 边款也不能随便。“柳外东 风花外雨,秦时明月汉时 关。诗思遐想之际,幽邃 高古之韵自生矣!”小行草 紧凑四行,下端不落到底 ,左侧留出些空间,拓出 来节奏分明。与印花配在 一起,妥帖而协调。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