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儿女在他乡(第4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江 颖 【简历】 江颖,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1982年7月生于四川乐山。1999年9月至2003年8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读本科:2003年9月至 2008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2006年至2010年期间,曾先后在德国和美国从事访问 研究和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量 子材料科学中心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 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破 格晋升为研究员,任北京大学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 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氦液化回收校级公 共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学物理》等国际著 名期刊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会员。 【主要事迹】 江颖,长期致力于先进扫描探针 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在单原子/单分子水平上 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取得了一系列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科学》、《自然》 等国际顶尖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受邀在国际 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次,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 关注。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理学博士 (师从王恩哥院士),开始学习扫描探针显微镜及其相 关技术。在读博期间,于2006年赴德国尤里希研究所 开展一年的访问研究,与德国同行合作,利用扫描探 针显微镜研究半导体——金属界面,并在2007年一连 发表了3篇高水平论文。2008年博士毕业后,江颖赴 美国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国际顶尖研究组(Wilson H0教 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中 ,江颖跟随Wilson H0教授潜心钻研尖端扫描探针显 微镜的研制,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研制出一套“超高 真空低温射频扫描隧道显微镜”,经过对该套系统的 调试,仪器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预期要求且领先于 国际同类科学仪器,在单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一系 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发表于《科学》和《自然·化 学》。2009年底,新成立的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 心,希望江颖能回国在北大组建世界一流的扫描探针 显微镜团队。2010年初江颖正式加入北京大学量子材 料科学中心,成为“谱学与高分辨率探测实验室”负 责人,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研究团队。并 开始负责整个中心设计和修建新的实验大楼。期间参 考和借鉴了众多国外著名实验室的设计,为中心科研 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为了应对国际上 氦资源短缺的危机,2011年他又承担了北京大学氦液 化回收公共平台的筹建工作,该平台于2014年开始试 运行,每年至少可以为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节省数百 万元的液氦费用。2012年初中心的实验大楼竣工,经 过一番努力,2012年底,江颖和学生们搭建完成了一 套“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联合系统” ,各项指标尤其是空间分辨率和稳定性世界领先,使 中国在单分子领域从此占有一席之地。随后,江颖课 题组将这套显微镜系统应用于水科学的研究,很快取 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2013年,江颖课题组在国际 上首次拍摄到水分子的内部结构,使得在实空间中直 接解析水的氢键网络构型成为可能。相关科研成果先 后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材料学》和《自然· 通讯》上发表。文章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媒 体期刊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自然.中国》杂 志的“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以“Seeing Directions,,为题进行了评述,国际科技出版媒体 Wiley的《Mieroscopv&Analysis》杂志、世界著名 纳米科技网站Nanowerk和AZONan(等也纷纷进行亮点 报道。该工作还被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选为 亮点图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基金委、 科学网等国内媒体也迅速报道这一开创性成果。由于 工作的广泛影口向,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还对 江颖的实验室进行了专访。 ……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