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4.36
折扣购买: 黄珂
ISBN: 9787508051956
张枣:诗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教授、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著有《春秋来信》、《中国文化现代性研究》等。 长期寓居西方,从事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谙熟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过里尔克、泽兰、西尼、夏尔等诗人的作品,并主编了《德汉双语词典》。 他是欧盟文学艺术基金评委和“当代中国学”通讯教授。现居北京,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张枣:我在重庆待过,我的朋友,比如柏桦,说重庆这个城市是很忧 郁的。你也记得有个法国导演找你,想拍中国城市的性格,他也说这个城 市特别忧郁。我在重庆待了三年,我的感觉是重庆这个城市很艰难。我说 的艰难不是指粮食方面,主要是指出行。每个人看重庆可能都会不太一样 ,重庆这个城市的性格挺难定义的,一般人会觉得重庆的性格很豪爽,那 么你是怎么看重庆的,你觉得到底什么是重庆? 黄珂:我出生在重庆,我从童年、青少年一直到壮年都生活在重庆, 所以我对重庆的了解可能比你们这些外地人要多些。从小重庆给我的印象 就是地理特征特别明显,我到过许多其他城市,我觉得就个性化而言都不 及重庆。重庆处在大山大水之中,两条江把渝中区这块半岛包围起来,所 谓大江奔腾东去。我们小时候坐船过江过河,都感受过江河给我们带来的 那种印象,给人一种感受就是生命在流动,生活在流动,这种感受很强烈 。从小我在河边跑,就有这种感受。我从来没感觉它是个忧郁的城市!所 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大水使重庆有那种豪爽、豪迈、大气、大度的 性格在里面,人们通常喜欢拿重庆和成都来比较,成都是一马平川、温柔 之乡、天府之国。 张枣:就是说,你觉得地貌是影响城市性格的因素? 黄珂:地貌、地理特征当然会影响到城市性格,否则就没有我刚才说 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养人”不光指“养活人”,还指“养育人” ,让你受到它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觉得重庆人是“山民”、“江民”。 张枣:你觉得这种特征到今天还有? 黄珂:还有!小时候我们在朝天门(重庆的一个主要码头)上看到很 多船在卸货,那时候公路系统还不发达,大量的货运靠轮船。那些货物都 是大的木箱、大的麻袋,在那里扛那些箱子、那些麻袋的居然是妇女,这 些场景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都是四五十岁的妇女。我觉得重庆妇女特别了 不起。 张枣:如果是其他地方的妇女多半吃不消。 黄珂:我觉得重庆妇女身上有那种坚韧的东西,如此艰辛的工作她们 会去做。换到成都,这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也有客观的原因,男人们一 般去做更重更累的活去了。所以你刚才说重庆比较“艰难”,确实是。爬 坡上坎、交通不便,包括种田都只能种梯田,当然就更谈不上机械化了, 一切都是靠人力,直到现在21世纪了,重庆街头还有大量的“棒棒”。“ 棒棒”就是扛着竹棍子在街头到处晃的零散劳动力。 张枣:这个可能也是重庆才有的景象。 黄珂:是。这个景象只有重庆才有。所以,因为它的地理地貌,注定 了重庆和其他城市不大一样。 张枣:你说那种“山民性格”、“江民性格”确实是重庆人所特有的 。但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重庆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很让我 吃惊的现象:重庆,很洋气。我妈妈在重庆待过,她就说,重庆那个城市 很洋气。后来我到重庆以后也发现确实是这样。我接触的这个圈子里基本 上是文化人,他们在当时80年代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就很超前。比如,跟湖 南相比,感觉就像湖南是一个很边缘的外省一样。这一点让我很吃惊。80 年代很多文化运动,如绘画、诗歌、音乐等,都有很重要的人物在重庆诞 生。80年代重庆有“青年文化协会”,这些东西在外省看来都觉得是不可 思议的东西。所以说重庆有它很复杂的东西,很城市性的东西在里面。 P0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