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生物大观(畅销版)/青少年科普百科文库

水下生物大观(畅销版)/青少年科普百科文库
作者: 编者:水下生物大观编写组|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水下生物大观(畅销版)/青少年科普百科文库
ISBN: 97875100260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水下微生物 一滴水,晶莹透亮,肉 眼看上去,里面什么也没有 ,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嘿, 真是别开生面了!看哪,有 像闪光的“表带”,有像细长 的“大头针”、扁平的“圆盘” ,甚至像精致的“铁锚”…… 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些什么 呢? 水中无形的“化工厂”—— 细菌 在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 一种生命体。那就是肉眼难 见的细菌。2001年9月11日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和华 盛顿之后1个月,又出现炭 疽菌生物的恐慌,生怕恐怖 分子搞细菌战。但细菌的存 在并不都是“坏蛋”,在海洋 中的绝大多数细菌,对海洋 是有益的,不可缺少的,它 们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无形的 “化工厂”——分解海洋动物 、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转 变为无机物。这种分解和转 变对海洋生命来说是极为重 要的。没有这些细菌,海洋 中的植物、动物也都活不成 了。但这种状况是不会发生 的,因为这座无形的“化工 厂”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植物 、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元素。 植物要靠光合作用来生 存和繁殖。要吸收海水中的 养料盐类来维持生活。在海 水中的氮、磷元素少到一定 程度时,光合作用就无法进 行,植物就难活命。假如养 料盐类得不到补充,那海洋 生物也要因缺食而绝迹了。 因为有庞大的细菌群体存在 ,因此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因为这些细菌有严密的分 工,各司其职——腐败细菌 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氨和氨 基酸,硝化细菌的职责是将 氨和氨基酸氧化成为硝酸盐 ,硝酸盐是浮游植物制造有 机物必须吸收的营养物质。 在这个“化工厂”里还能生产 出动植物需要的磷酸盐和大 量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氨 和水。细菌还参与海洋的化 学变化,使一些化合物沉到 海底。因此,海底的沉积物 的性质和分布,与细菌大有 关系,尤其是海底石油,要 是没有细菌的活动是无法形 成的。 细菌还能利用酶这个惊 人武器,帮助动物消化。许 多动物肠子里,1毫升食物 中就有几百万个细菌。形成 庞大的“食品加工厂”。可见 细菌这小生物,是海洋中不 可或缺的成员。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环境 ,细菌也是有千差万别的。 公安系统的专家们,也常常 利用细菌来破案。有的犯罪 分子为了逃避作案地域,常 常在海上把人杀死,把尸体 弄到陆上,或者在陆上杀死 后,把尸体抛到水中。公安 人员只要取出死者胃中或腹 腔里的水体进行化验,真相 就能大白。海水中有大量的 硅藻菌,如果死者胃中或腹 腔里存在这种微生物,那么 作案现场是在水上,否则, 就不是。有的作案者,在东 海杀人,把尸体抛到南海, 企图迷惑公安人员,逃避罪 责。其实也是没有用的,因 为东海与南海的硅藻菌种类 完全不同,在显微镜下形状 完全不同,妄图瞒天过海是 没有用的。小小的硅藻菌使 许多犯罪分子阴谋败露而落 入法网。 地质学家的朋友——有孔 虫 在海洋中还生活着成千 上万种浮游小动物,可以说 在海中它们无处不在,在这 奥妙无穷的世界里,有着它 们的天地:它们许多成员中 也神通广大。就拿有孔虫来 说吧,它被地质学家当成了 朋友,能揭开海陆演变的历 史。 有孔虫广泛地分布在世 界各个海洋中。它是个大家 族,据统计有1000多属,3 万多种,并且还以每天增加 2个新种的速度飞快增长。 有孔虫的全身由1个细胞 组成,它大小只有海边1粒 沙子的大小,在显微镜下形 态各异,有瓶状、螺旋状、 透镜状等。 有孔虫的最大特点,是 祖祖辈辈都以海洋为家,生 生死死都不离开海洋。没有 海水的地方,找不到它的踪 影: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 有孔虫。活着的时候有孔虫 在哪里繁衍、嬉戏,死亡之 后就埋葬在哪里。有孔虫就 是海洋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 人。 有孔虫这一特点,被地 质学家看中和利用。许多桑 海巨变之谜,都是有孔虫揭 开的。江苏南通到连云港一 带,过去有不少地质学家有 争论,不少人认为过去大海 光临过,为了证明这一点, 终日辛苦,到处寻找埋藏在 这一带海底下的旧时遗址, 然而劳民伤财,一无所获。 后来科学家知道有孔虫是海 里必有的动物,结果在几十 米的地下深处,发现埋藏着 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完全证 明距今10万年前后古黄海到 达南通一盐城一连云港一线 。这证明那时的黄海要比今 天大得多。这一奇妙的结论 ,就是地质学家发现的。他 们在考古中挖到地下80- 90米,却找不到有孔虫的化 石,而是发现埋藏有陆地上 形成的泥炭和生活在淡水湖 里的螺化石。这些化石证明 ,距今36000年前,今日的 滔滔黄海,曾是一片桑田沃 野。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