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力量
作者简介
布琳·布朗博士,是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院的助理研究教授。她的研究课题包括脆弱性、勇气、真实性和羞耻。在PBS、NPR、TED和CNN上都有她的作品。 2010年,布琳·布朗在TED网站上的演讲《脆弱的力量》,是最受瞩目的演讲之一,拥有超过600万次的点击量。2012年,在TED大会上,布琳·布朗作了著名的闭幕讲座《解读羞耻》。
内容简介
第1章 人生的必需 勇气、仁慈心、联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勇气、仁慈心 和联结来培养自我价值感,而落脚点就在于实践。著 名的女性主义神学家玛丽·戴利(Mary Daly)曾说 过这样的话:“勇气是一种习性、习惯、美德, 只 有勇敢的作为才能使你充满勇气。正如只有在水里游 泳,你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大胆作为,你才能学会勇 敢。”这个道理对于仁慈心和联结同样适用。当我们 对自己和别人表示仁慈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仁慈心 ;当我们与外界建立了联系,我们就拥有了联结感。 在界定这些概念和解释它们的作用之前,我想先 让你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联合起来发挥作用 的——答案就是实践。下面和你分享一下发生在我身 上的经历,这些故事关乎唾手可得的勇气、“我会陪 着你”的仁慈心以及让我们获得价值感的联结。 不完美的演讲 不久前,一所公立小学的校长和家长联谊会的负 责人邀请我给家长们做一场关于复原力与界限之间的 关系的讲座。我当时正忙于向家长和学校收集全心投 入生活的案例,所以觉得这次机会十分难得,以至于 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 当我踏进学校的礼堂,我对到场的家长听众感到 十分陌生,他们似乎显得格外的焦躁不安,于是我向 校长求助该怎么办,她耸了一下肩膀就走开了,家长 联谊会的负责人也不做任何表态。我只好硬着头皮走 进去。 当校长介绍我时,我就坐在前排的座位上,这种 场合着实令我尴尬,每当介绍人对我极尽赞美之词的 时候,我就感到很难受,恨不得马上逃离现场。 校长热情洋溢地喊道:“今晚你们可能不太乐意 来聆听这个讲座,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听 。布朗博士的讲座会改变我们的学校,也将改变你们 的生活!不管我们乐不乐意,她都会帮助 我们纠正 错误!” 她嘹亮且极具煽动性的声音显得有些动气,仿佛 是在介绍摔跤狂热大赛,就等我这个选手和闪光灯隆 重登场。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走上了讲台,真想一吐为快 :“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但 我不是来纠正谁的错误的。我不想让大家认为我能够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改变整个学校的命运。” 但我始终没有说出口。我开始大谈特谈我的脆弱 ,我虽然是一个研究者但同时也是一个焦虑的父母, 但在座的家长们好像不太买我的账,而是直勾勾地盯 着我。 一位坐在前排的家长双臂紧抱在胸前,咬紧牙关 ,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暴露了出来。每隔三四分钟他就 换一次座位,还不时朝我翻白眼,再重重地叹一口气 ,他的叹气声比我听过的任何叹息声都要响亮,我甚 至怀疑他是不是在叹息,因为那更像是在发出表示不 满的“哼”的一声!邻座的家长对他的举动表现出很 窘迫的样子,尽 管大家对我仍然有种莫名的不满, 但是无疑这位家长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相当难 受。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团体领导者,我知道 应该怎么处理眼前的情境,也习惯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当别人给你添乱时,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忽 略他的存在;第二个则是稍作休息,私下询问他原因 。当时我的演讲被他怪异的举动中断了,然后我做了 一个再错误不过的决定:我居然试图打动他。 我开始提高音量并表现得生机勃勃,还引用了足 以让现场的家长崩溃的可怕的研究数据,这一切仿佛 是在声明:你最好乖乖地听我的话,否则你的小孩读 到三年级就会辍学、到处搭便车、吸毒、干些危险的 事。 完全不管用。 没有任何观众朝我点头或者咧嘴笑,我无异于激 怒了另外250名早已不耐烦的家长。这真是惨痛的教 训。试图打动或说服这样的听众永远是一个错误,因 为这意味着你要用真诚来交换别人的认可。千万不要 指望这种方式来体现你的价值,天啊,我是在白费工 夫! 演讲一结束,我就急冲冲地冲到停车场,钻进车 里。我的脸涨得通红,心也狂跳不已,感觉自己无地 自容。我尽量不去回想刚才自己疯狂的举动,可是做 不到,羞耻感像一场风暴向我袭来。 应战羞耻心 当羞耻感完全把我席卷的时候,我完全失去了立 足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自言自语道:“我真是 个笨蛋。我为什么会那么傻呢?” 对羞耻感的研究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我能立刻察 觉到羞耻感的存在。首先,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感到羞 耻时出现的生理反应——口干、感觉时间停滞、视野 狭窄、脸红、心跳加速。这些痛苦的警示在我大脑里 像慢动作一般地不断回放。 我也知道如何应付这些反常的举动:拿出勇气, 面对它!每个人都拥有过去,我们需要一个信任的人 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我们渴望对方能带着一颗仁慈 心来倾听我们的故事。我们需要勇气、仁慈心和联结 ,越快越好。 当我们拿出勇气,诉说自己的过去,羞耻感就会 消失,它最害怕被倾诉——一旦被分享,它就无法存 活。羞耻感喜欢隐藏在角落里,最可怕的是,当我们 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把它埋在心底。一旦 我们保持缄默,羞耻感就会肆意扩散。我必须大声告 诫自己:“我得马上找人倾诉!布琳,勇敢一点!” 但是对于仁慈心和联结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 不能随便找个人就倾诉。倾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 有很多好朋友,但只有少数几个人是在我感到羞耻时 愿意践行仁慈心的对象。 假如我们选错了倾诉对象,情况只会雪上加霜。 我们需要稳固的联结关系,就像一棵扎根在泥土中的 粗壮大树。谁都想避免以下的情形: 1.朋友听完你的倾诉之后,也替你感到羞愧。她 的喘息增强了你的恐惧感,接下来是彼此间尴尬的沉 默,你还要反过来安慰她。 2.朋友同情你而不是“感受你所感受的”(即我 了解你的感受,我和你有同样的感受,我会一直陪伴 你)。如果你想让“羞耻风暴”来得更猛烈些,不妨 这样说:“噢,你这个可怜娃儿”,或者换个消极攻 击的说法:“朋友,我只能为你祈祷。” 3.朋友渴望你是她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真实表达方 面的标杆。她帮不上你的忙,因为她对你的不完美感 到失望透顶,你辜负了她的期望。 4.朋友忍受不了你的脆弱,于是埋怨你:“你怎 么能让这种事发 生呢?你当时在想些什么?”或者 她谴责他人:“那个家伙是 谁?真想狠狠地踹他一 脚。” 5.朋友总是力求完美,规避负面情绪,被你说的 故事弄得心里很不舒服,不想承认你的确做了些很糟 糕的事,认为你在夸大其词。“你太夸张了,没有那 么糟糕啦。”、“你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啊,你那么 完美,人人都爱你。” 6.朋友弄不清什么是“联结”,抢走你倾诉的机 会,她可能会对你说:“你那个算什么,我这个才惨 呢。” 其实,这几种反应我在自己和朋友的身上都看到 过,并不少见,也很正常,谁叫我们都是不完美而脆 弱的人类呢?要做到真实和坦诚真的很不容易。尤其 当自我价值感失衡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对 自我保 持仁慈。 当我们寻求他人的同情,那个人必须足够强大, 懂得变通,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包容我们的优势和缺 点。能与信任的人分享挫折,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 当我们寻求安慰时,我们要学会在对的时间里找到对 的人,倾诉对的事。 P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