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研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了好的选题,等于为教学论文指明了一条通向成 功的路。紧随其后的事,便是行走。 教学论文写作中的“行走”,至少可以分解为四个 阶段:立意、构思、写作、修改。四个阶段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只从“立意”这一阶段看,需注意哪些写作要点, 又需避免哪些写作误区呢? 第一,一切观点与主张,均应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之 上。如果某种立意和生活常识、成长规律形成了冲突, 则此种立意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法研究”这 一选题细化为若干篇具体的教学论文时,该围绕此选题 形成哪些立意呢? 依照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次 序,不妨对如下思考展开探究,进而形成契合认知常识 的写作立意。 1。既然语文是一门课程,整本书阅读教学属于该 课程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则整本书阅读必须拥有独特的 课程属性。此种课程属性决定着整本书阅读教学决不能 等同于自由阅读,不能缺乏必要的教学目标、任务和活 动,不能缺乏合乎教学规律的检测与评价标准。基于此 种思考可以形成的写作立意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 表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原则,整本书阅读教 学的课时任务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活动策略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检测模式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 评价属性探究……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读”,但不同的 读者阅读同一文本时,必然存在着阅读能力、阅读态度 、阅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最终获取的信息与感悟 也就千差万别。如何才能借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这 一载体,让不爱阅读的学生爱上阅读,让浅阅读的学生 学会深度阅读,让所有的学生都懂得在阅读中开展自主 性对话,便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需解决的难题。基 于此种思考可以形成的立意有:问题,让整本书阅读走 向深度的最佳抓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驱动型任务;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激活策略;整本书阅读教 学中的对话技巧…… 3。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整本书阅读 教学则必然有特定的课时制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 在课余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自主阅读任务,又如何有效建 构自主阅读和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链接呢?基于此种思 考可以形成的立意有:任务导学清单,让阅读真正发生 ;阅读教学,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课堂对话 ,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度的必然之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 教学中的身份定位…… 第二,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着力点,必然是学生的 生命成长诉求。无论是教学理论阐释、教学技法探究, 还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现象剖析,都必须服务于学生 的当下学习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此认知为教学论文 的立意根本时,便需始终打通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