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孩子欢迎的情商培养课--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

最受孩子欢迎的情商培养课--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
作者: 编者:郭志刚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39
折扣购买: 最受孩子欢迎的情商培养课--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
ISBN: 9787563943319

作者简介

郭志刚,笔名郭峰、汉风、十二叔等。资深图书策划人,擅长家教、历史等领域图书的策划与创作,作品有《改变孩子一生的100个行为细节》《培养孩子高情商的100个细节》《淡定:不浮躁的活法》《圈子段子外传:好汉们崛起的秘密》《圈子段子III:港澳富豪那些事儿》等数十本,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高情商父母会尊重自己的孩子 彤彤的家庭条件不错,她本应该能快快乐乐地生 活。但是彤彤父母的脾气却很急躁,经常因为家里的 琐事吵架。每次看到父母吵架彤彤就躲在自己的房间 里静静地坐着看书,什么都不敢做。 每次吵完架彤彤的妈妈就拿彤彤撒气,看彤彤做 什么都不顺眼:“你的房间这么乱怎么也不知道收拾 收拾?这么乱怎么学习啊?别看书了,整理好了再看 !”吃完饭彤彤去洗碗,妈妈一边看着彤彤洗碗一边 说:“你怎么洗碗的呀?用这么多的水!” 一开始彤彤很怕妈妈,妈妈怎么说她她都不反抗 ,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妈妈和彤彤说家教严 一点对她以后有好处,所以她一直默默忍受着。 虽然彤彤的爸爸总和妈妈吵架,但是从不对彤彤 发脾气。彤彤的爸爸对彤彤很好,每次出差回来都会 给彤彤带礼物。但是彤彤经常见不到爸爸,彤彤的爸 爸一个月几乎没有几天会待在家里。 久而久之,彤彤和爸爸妈妈的感情都变淡了。 彤彤上了初中以后渐渐地变得任性起来,不再听 妈妈的话了。她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开始和妈妈 顶嘴,有时甚至会和妈妈动手。 “你才多大啊就烫头发,快给我弄回来,还有你 脸上的妆,化成这样像什么样子!”彤彤的妈妈对彤 彤每天只知道打扮自己不好好学习很很生气。 “你管我呢,我喜欢这样,你不懂审美!别在这 儿烦我!”彤彤故意嘲讽地说。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你必须听我的! 走,去理发店把你的头发弄回来。”彤彤的妈妈拉着 彤彤往外走。 “别拉我,我不去。”彤彤用力推着妈妈,一不 小心把妈妈推倒在了地上。 彤彤的妈妈很难过,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你长 大了不听我的了是不是?” 彤彤不理妈妈,一摔门就走了。 彤彤的妈妈等爸爸回来后便和他抱怨彤彤推自己 的事,彤彤的爸爸很无奈地说:“这孩子是我们没教 育好呀,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之后,彤彤的父母感觉到彤彤离他们越来越远, 便开始反省自己,改正他们的教育方法,以防彤彤真 的成为不良少女。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教 训孩子理所当然,不论自己怎么做、做什么都是对的 ,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然,父母不尊重孩子,把 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反而会害了孩子。像彤 彤的妈妈那样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 现,但是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伤害彤 彤的行为误认为是严格的家教,最终导致彤彤在青春 期产生了强烈的叛逆心理,与父母的感情也变得淡薄 了。父母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原 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家长制 ”的心理。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子女是父母的 骨肉,子女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自然孩子就完全属 于父母,孩子就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想怎么 管孩子就怎么管孩子,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必 须听父母的话。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父母给了孩 子生命,但是孩子也具有社会性,孩子和父母在法律 和人权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孩子有与父母平等的法律 地位和独立的人格。 其次,家长不懂得换位思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脾气急躁的父母 往往会做揠苗助长的事。肆意责骂、体罚孩子都是家 长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 子着想,没有耐心,只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想让自己省心,所以做不到尊重孩子。 最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在孩子 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都会不断地 发展,孩子的心理会由依赖父母逐渐变为脱离父母, 所以孩子不愿意一直被父母管制。孩子小的时候可能 很听话,但当孩子的心理渐渐成熟时,就需要更多的 尊重和自由,这时父母就不能一味压制孩子了。家长 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就不懂得如何与孩 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过分严格的家教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原本的爱 意。父母随便批评打骂孩子,随便在别人面前数落孩 子都会伤害孩子的尊严。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当成自 己的“私人财产”,随意处置,这样会让孩子感到, 自己只是父母的出气工具,伤害亲情,甚至导致家庭 关系破裂。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刻记得 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经常同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听取孩子的 意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下面几条 尊重孩子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