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大学生怎样创业
ISBN: 9787517714026
卢亮。经济学博士,挪威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MBA导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工资福利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国内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等各类课题10余项,多次赴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曾为五凌电力、湖北残联、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粮集团、湖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成都市政府、人社部技能培训中心、恩施电网、国际劳工局和世界银行等多家组织机构提供过讲座、专业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主要研究领域为薪酬与福利、就业与创业、人力资本评估等方向。
"自序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人数会一直维持在千万级别,他们的就业难题将持续存在。创业作为一条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已经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各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支持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希望以此达到帮助大学生顺利创业就业的目的。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创业与就业的关系,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和我的工作团队在调研武汉、深圳和河南等地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和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现状和对策研究三部分,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按照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提出的标准,把大学生创业分为机会型和生存型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表现出“双高”的特点:机会型创业者的比例高于生存型创业者;两类创业者对自己的创业评价高。其次,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对增加就业数量的贡献程度相差不大。再次,生存型创业者和机会型创业者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如能提高交易结构方面的创新水平,生存型创业会比机会型创业更能提高就业绩效,即更能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延长创业活动的存续时间。最后,针对本研究的发现,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两种类型创业的扶持都要兼顾,不可偏向某一种创业;在认识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覆盖创业过程的“三阶段”扶持政策,建立“四位一体”的支柱扶持体系,政府和高校发挥主要作用,社会和家庭发挥辅助作用。 本书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其完成得益于我的团队成员辛勤的付出,感谢张悦、彭诺敏、但彬、袁雯丽、张明、王爱铃,从烈日炎炎的深圳到大雨滂沱的武汉,和我一起访谈调研创业的毕业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培训机构的创业导师;同时也要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胡延华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邓汉慧教授,是他们深厚的学识以及慷慨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本书的调查研究得以顺利地进行。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钟紫君女士,受益于她的交流、鼓励与帮助,终于得偿所愿。也为她在出版过程中的高效、专业、贴心的工作风格感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于本书的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卢?亮 2024年3月20日" 本书的编写从全面性的视角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进行系统性论述,力争做到“最新的理论”和“最真的实践”的融合,“深入性研究”和“针对性对策”的结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