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的故事

程开甲的故事
作者: 熊杏林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程开甲的故事
ISBN: 978701019522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程开甲”名字的由来 程开甲说:“我的名字是祖父程敬斋,早早为程 家长孙预备的,意即‘登科及第’。” 这是一个很有文化意蕴的家族故事。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江苏省吴江盛泽镇 ,祖籍徽州。 明末清初,徽州是全国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可 谓“无徽不商”。“徽商”这个响亮的名字,不仅传 于乡野之间,而且见诸文史典籍,“商贾为第一等生 业,科第反在次者”。徽州人有个习俗,家中男丁到 了16岁,就要出门做生意,“流寓五方,轻本重末” 。 吴江,傍依太湖、运河,水网密布。这里,山川 秀美,人杰地灵;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山阻塞;这 里,经济发达;人们安居乐业。一天,吴江迎来一位 做纸张生意的程姓徽商。他精通商道,一看便知,吴 江是发家致富的好地方。于是,他选择盛泽镇定居下 来。 后来,程家慢慢发迹了。传至程敬斋时,已置了 几处房产,还收藏了不少古董、古籍。 程敬斋娶了两房太太,一位是杨氏,另一位是王 氏。但两位太太只给他添了一个男丁,取名侍彤。 从地域文化来说,吴江与徽州有很大不同。徽州 尊商,吴地尚文。 据文献记载,自隋唐开创科举后的1300余年中, 全国共出文状元596名;吴地,仅苏州就有45名,占 总数的7.55%。清朝一代,全国有文状元112名,苏州 有25名,占总数的23.3%。吴地儒生不但做官的多, 而且名人大家、文化世族、书香门第,比比皆是。这 种独特的文化奇观一直持续到现代。统计数据显示, 自1955年评选新中国第一届院士(1994年前称学部委 员)至2003年年底,共选举产生院士1026名;其中, 江苏、浙江、上海籍的院士就有443人,占总数的43%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23位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出自苏南、浙北和长三 角地区的有1O位,其中江苏籍占6位。这里是名副其 实的“状元之府”“院士之乡”。文化不同,塑造的 族群价值取向也就有异。在吴地,想要光宗耀祖,读 书、科举取仕为人们的首选之道。 这个观念自然也深深地印人程敬斋的脑海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程敬斋将光宗耀祖的希 望寄托在儿子程侍彤的身上。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程敬斋教儿子“两耳不闻窗 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许涉足商道。但程敬斋 对儿子精心栽培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悲惨,不但 仕梦未圆,商道也从此失传。程侍彤连考几次,连个 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只能在家开个私塾,教书为业 。 考试落第,贻笑乡里。程侍彤郁郁寡欢,后来竟 沾染上了酗酒、抽鸦片的恶习。程敬斋对儿子的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