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心软是一种病,得治
ISBN: 9787551145350
慕云之,原名陈周蕾,新蒲新区作家协会会员、新蒲新区诗歌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崇尚自由的海边姑娘,工科毕业的伪文艺青年。主编青少年励志合集《做情绪的主人,与叛逆说再见》,已出版《高情商表达力》等书。
不回答,别人就懂了 1· 我们都没想到,读书时候英语最差的珊珊,现在居然在杭州开了一家工作室,专门教授少儿英语。珊珊为人和善又耐心,很受学生欢迎,她的工作室几乎承担了周围小区大部分孩子的英语教育。她自己偶尔还会接一些翻译的单子,用她的话说就是“赚点外快”。 珊珊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难得回来一趟,我们几个好友约好一起聚一聚。 刚一坐下,薛琳就调侃珊珊:“珊老板,我记得读书那会儿,你的英语成绩可是我们中垫底的,你还专门教人家英语,你不怕误人子弟啊?” 珊珊得意地说:“读书那会儿,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现在英语可不垫底。”说完,还挑衅地挑眉看了一眼薛琳。 薛琳和珊珊每次一碰面就互相挤对掐架,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今天薛琳却一改往日风格,虚心地请教起珊珊来:“快跟我们说说你的艰苦创业史。”正在我们疑惑不解薛琳的反常时, 薛琳无奈解释说:“哎呀,我表妹快毕业了,一直想着创业,我看看能不能也往这方面发展一下嘛。” 珊珊和我们分享她的创业经历,正说到兴头上,薛琳忽然打断了她:“珊珊,要不你收了我妹吧,让她去你那实习学点儿经验?” 珊珊的工作室正好想招聘老师,便问道:“你表妹学什么专业啊,英语怎么样?我那边正好需要几个英语老师,现在的老师都忙不过来。” 薛琳摆摆手,无所谓地说:“英语呢,她是不行的啦,打小就不喜欢英语,ABCD 认识她,她不认识它们啊。”又对着珊珊笑着说,“这不是有你吗?老板是你呀,这招聘一个人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 珊珊一愣,拿起手边的咖啡抿了一口,没有回答薛琳。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我们都有些看得出来,珊珊似乎不太乐意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但也不好意思驳了好友的面子。薛琳却还一脸盼望地等待着珊珊点头。 还是阿振机灵,拉着薛琳去买蛋糕,顺便问我们想不想吃,及时拉走了薛琳。 “我们工作室虽然小,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连接待老师都可以客串上课的。”她们刚离开没多久,珊珊便松了一口气地说, “幸亏阿振把她拉走了,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取笑珊珊:“怎么,这回不心软‘收留’啦?”我想起上次珊珊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方还是她的初中同学,结果在珊珊的工作室没待多久就不欢而散了。 珊珊苦笑:“可不敢再心软了,吃一堑长一智嘛。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回绝了阿琳,只好‘装死’喽。” 我点头赞同珊珊的说法,碍于个人情面的录用都是在开后门,何况像她们这些,专业不对口又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想培养都很难。 很快,阿振和薛琳端着蛋糕回到了座位上,关于薛琳表妹的工作的事也因为他们买蛋糕而打断,大家默契地谁也没有再提起。 晚上到家之后,珊珊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我才知道原来不是薛琳买完蛋糕忘记了,而是在去买蛋糕的路上,阿振已经“教育”过薛琳了。 当时,薛琳没有得到珊珊的答复,有些不情不愿地被阿振拉着去买蛋糕。 阿振拍着她脑袋说:“你傻呀,珊珊这是不想驳了你的面子,但这件事对她来说又很难抉择,才没有直接回答你。” 薛琳这才恍然大悟珊珊为什么忽然喝起了咖啡,她还天真地以为珊珊是口渴了。 容易造成双方都困扰的问题,不愿意直面拒绝的尴尬,驳了朋友的情谊,不妨试试沉默。都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你不回答,别人就懂了。 2· 阿超是个很注重感觉的人,在相亲看脸的时代,像他这样靠第六感存活的男生相对是比较少的。但他最近就遇到了“第六感挫败”。 前阵子,阿超又去相亲了,终于遇到了让他“有感觉”的姑娘。姑娘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地坐在对面。为了不冷场,阿超使尽浑身解数地找寻共同话题,但姑娘似乎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阿超问姑娘对什么书感兴趣,姑娘也只是很空泛地回答“广泛”,或者就干脆闭口不回答了。临走的时候,阿超要了姑娘的微信号,发送的请求却至今没有通过。 阿超觉得自己特别挫败,连继续相亲的斗志都没有了。 小博听不下去了,拍着桌子说道:“什么姑娘,这么高冷!直接拿下呗!” 阿超点头表示赞同,难得遇见心仪的姑娘,说什么都要努力一把,不想因此错过了。姑娘不通过验证,他就一直发,发到她通过为止。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坚持不懈会感动姑娘。 两人见我一直坐在那悠闲地喝着咖啡不说话,都有些疑惑,小博问道:“云之,我们这里,只有你最了解女生,最有发言权,你就不帮阿超出谋划策追一下姑娘?” “照我说呀,你就赶紧放弃,准备下一轮相亲算了。”看着他俩想用手上的杯子砸向我的表情,我只能表示无奈。 其实,和阿超相亲的姑娘我正好也认识,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叫草莓。 巧合的是,他们相亲那天,我正好和朋友在街上逛街,草莓发来微信求救,让朋友稍后打电话过去,她好找借口溜出来。后来草莓来找我们,辗转描述才知道,草莓今晚的相亲对象居然是我的哥们儿阿超。 相处下来,草莓并不像阿超说的是个沉默寡言的姑娘。至于当晚的内向,草莓是这样和我们说的。 草莓其实并不想去相亲,只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才去走个过场。她说阿超很健谈,看得出来阿超对她很有好感,但他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所以她不想表现出很热情的样子,免得最后会更加尴尬。 “那人家加你微信了,你怎么也得通过一下,做不成情侣,做朋友也好啊?”阿超是我哥们儿,我自然要为他说话,说不定还能促成一对佳偶。 草莓摇摇头,坚定地说:“我觉得我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啦,不回答他,不通过验证,也许他就应该懂得我对他没有感觉。”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要是我给了他希望,回头又不搭理他,不只你们可能会怪我,连给我们做介绍的人也会觉得尴尬吧。” 朋友取笑草莓:“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还不是你自己心软,怕得罪人家,怕得罪介绍人,还有得罪你爸妈喽,索性就来这招缄口不言,等着对方自己打退堂鼓放弃。” “也对,也不对。也许以后还会再见面,到时候也不至于为难,可能那时候还能做普通朋友,只是认识的场景不同,需要不同对待而已。”草莓反驳。 朋友笑着说了句:“你这个鬼灵精,考虑够长远的。” 草莓笑而不语,没有接朋友的话,不过她要表达的意思,我和朋友都已经懂了。 草莓说得也有道理,但我更愿意让她直接拒绝了阿超的追求,来个快刀斩乱麻。但也许对她来说,这样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不至于弄得大家都尴尬。 很多时候,不回答也是最好的回答,既保留了彼此的情面,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同时也给再见留有缓冲的余地,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办法。 3· Apple 意外接到大学室友的电话,室友说自己过阵子要结婚了,远嫁省外没有什么朋友,邀请 Apple 去给她当伴娘。事实上,Apple 毕业后一直留在杭州工作,她们就基本没有再联系过。 Apple 觉得太远了,自己又要请假,又要坐飞机,到了那边还要住宿,这些都挺麻烦的,于是,Apple 拒绝了室友的邀请。 没想到,隔了几天,室友又打了电话来。 “我的好 Apple,你就飞过来嘛。你知道,我这个年纪才嫁,伴娘好难找的呢。”室友可怜兮兮的语调使 Apple 有些动摇,“我知道你最好了,你就忍心拒绝我吗?” Apple 被室友的糖衣炮弹炸得有些无力招架,但是又不忍心拒绝室友第二次,无奈地只能先使用缓兵之计:“我考虑下吧,公司里还不一定有假期给我呢,不确定能不能来哟,晚点确定了我再告诉你。”便匆匆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Apple 便组织了一个临时群,拉了我们一众好友给她“投票”出主意:“姐妹们,你们说我要去吗?实在是太远了。” “很明显嘛,你自己也不想去啊,劳民伤财的,那就直接拒绝呗。”饭饭秉持着一贯直爽的个性,她从来不喜欢做事拖泥带水。 Apple 有些为难,给我们发了一个纠结的表情,后面跟了一句:“但是已经来了两个电话,我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呀。” 饭饭又回复了一条:“目测 Apple 的心软病又要发作了。”随即丢了一张“恨铁不成钢”表情包。 Apple 最终也没有纠结出个所以然来,又不想扫了室友的兴,一拖再拖,工作的事情忙起来后,就把这件事给抛之脑后了。室友呢,则认为 Apple 一向心软,没有明确地回绝她,便是接受了她的邀请,在当地开了一个房间等着 Apple 的到来,还替 Apple备了一套合身的伴娘服。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室友一直没有收到 Apple 的消息,怕她人生地不熟地迷路了,打电话给她,Apple 才想起来之前没有明确地回复室友。 面对着室友的来电,Apple 有些局促。 电话接起便响起室友兴奋不已的声音:“嘿,亲爱的,你到哪儿了?要来机场接你吗?” Apple 此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室友,嗯了半天,也没想好怎么接室友的话茬。 室友以为 Apple 不认识当地的路,立刻紧张了起来:“你在机场等着就好啦,等下我老公的朋友也要到了,你们一起在候机大厅那等着就好了,我们来找你们。” “那个……我可能过不来了,伴娘的事你看看能不能找你老公的表姐妹之类的替代一下?”Apple 鼓起勇气,利索地一口气 把话说完,等着挨室友的口水。 室友一听,果然炸了,就听到电话那头激动地说道:“什么?!你不是都答应我了吗?我还以为你是要给我惊喜才没有回复我!” Apple 自觉理亏,但听到室友这么说,她依然反驳道:“我之前就拒绝过了,后来也没答应你……”Apple 越说越轻,“我以为我不回答,你应该懂的嘛……” “我不懂!那你也没拒绝我呀?!”室友却越说越激动,“你没明确拒绝我,我就以为你是答应我了呀,房间、衣服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你……”话还没说完,室友便气得挂了电话。 Apple 此时有些后悔自己的心软。为了顾及彼此的友情和面子,她自认为室友会懂她的缓兵之计是一种变相的拒绝,可结果却是“你不说,我不懂”,反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裂痕。 学会正确地面对自己内心的需求。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拒绝,再选择沉默,比给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更好。 你要做的,只是让对方懂你的拒绝,而不是猜测你的心思。? (1)写给千万“心太软”的年轻人的人生醒脑书!不再过度善良,告别“老好人”:告诉你不迁就、不妥协,也能拥有人生主动权的奥秘 取悦别人,不等于无条件答应对方的要求;心地善良,不等于委屈自己,一味妥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好好克服“心软”这个毛病,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不断迁就、不断付出却收效甚微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2)生动幽默,干货满满。这是一本有内容有温度的职场案头书! 你所谓的心软,只不过是一种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学会拒绝、适度取舍、保持距离、明辨是非。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