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精)
ISBN: 9787540778217
贾晓光,英国爱丁堡大学翻译学硕士,现供职于出版社,业余从事翻译。 王兴亮,199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7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科技大学教师 罗伯特·泽拉塔斯基(Robert Zaretsky),美国休斯敦大学荣誉学院法国史教授,著述涉及法国史、哲学史诸领域,在加缪研究界有一席之地。著作另有《不负此生:阿尔贝·加缪和对意义的探寻》(A Life Worth Living: Albert Camus and the Quest for Meaning)、《哲学家之争:卢梭、休谟和人类理解的局限》(The Philosopher’s Quarrel: Rousseau, Hume and the Limits of Human Understanding,合著)、《尼姆战争》(Nimes at War)等。
作为阿尔及尔大学的一名学生,加缪的学位论文 以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为主题。论文主要是一些 二手资料及不出彩的注释的结合物,但它仍然令加缪 感到亲切。26部分原因或许是加缪对这一主题较为熟 悉。奥古斯丁出生在今天的利比亚地区,加缪喜欢称 其为“另一个北非人”。奥古斯丁要求,世界揭示一 个终极意义,同时也在和它的情欲诱惑作斗争。在他 的《忏悔录》里,奥古斯丁叙述了他和性欲所作的伟 大斗争,以及他对上帝的爱和对肉欲世界的爱之间难 以承受的紧张关系。奥古斯丁因此几近发狂,发出了 他最为著名的祷告:“上帝拯救我,但不是现在。” 和奥古斯丁一样,加缪深刻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力量和 欢愉;和奥古斯丁一样,他也知道自然本身不能提供 任何教益。但他们的分歧在于:对奥古斯丁来说,上 帝自己就有答案;但对于加缪,人类拥有的只是疑问 。 在某种显著的意义上,加缪在法国共产党的经历 类似于奥古斯丁对摩尼教的体验。他认为,没有其他 信仰体系能够更好地诠释我们生命的特征。摩尼教徒 确信有两种对立实体的存在:善与恶,前者与光明相 联系,后者与黑暗或物质相联系。他们说,从时间开 始的时候,这两种因素就纠缠在一起,剧烈斗争,随 着耶稣的降临而达到高潮。一种深切的渴望贯穿了这 种信仰体系:救赎那些被物质世界囚禁、玷污的光明 因素。从堕落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和上帝就努力重新 相聚并净化自身,使自己纯洁起来。总之,人类不再 仅仅是历史的从属,他们现在成为了演员。 摩尼教由此提供了一种关于上帝的理性概念:上 帝沉浸在基督教的拯救激情中。这是一种对救赎的崇 拜,但相比基督教辨惑学,它的表达具备更高的智力 上的严谨。若要调和恶的存在与善的脆弱,还有比断 言它们是两种互不相容的普遍冲动更好的方式吗?同样 重要的是,摩尼教徒满足了一位年轻人对行动的渴求 和他为善而斗争的愿望。因此,年轻的奥古斯丁怀着 对意义和行动的热切渴望,加入了摩尼教众。然而他 从来没有亲近他们:最后,他们僵化的方法失败了, 无法提供他要求的答案。几年之后,他选择了离开, 焦虑而不满的他最终皈依了基督教。 加缪对共产党人也同样感到不安。尽管党允许这 个年轻人为了全人类未来的“善”去工作,但它却不 能容忍党员去质疑它的信条。为了维护意识形态的正 确,当地的党组织被要求把曾经的同盟——阿尔及利 亚民族主义者,抹黑成法西斯帮凶。加缪对此提出了 抗议。毕竟,他的责任之一就是召募这些阿拉伯成员 :他感到,如果否定这项活动,无论从道德上,还是 从政治上,都是错误的。尽管地方领袖对加缪的反抗 精神表达了同情,尤其是阿马尔(Amar Ouzegane), 但他们的灵活性毕竟有限。1937年11月,加缪被驱逐 出党——其实只是走个形式,因为他早已经自行其是 了。他不愿抛弃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即使其他人 坚持说,就算没有他,历史这辆列车也正在驶出车站 。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