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
作者简介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澳大利亚墨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哲学博士、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生命政治学、技术政治学。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华东师范大学“英才学者”。
内容简介
引言 世界在塌方,问题在哪里? 你有没有“追更”读网络小说的体验?网络小说大多会有一个平凡人物主角让读者的你无缝代入,然后不断奇遇、升级、走到世界巅峰,爽劲十足让你不断求更、根本停不下来。其中的一些作品,在激发爽感的同时,还能激起思考,譬如笔名为“八宝饭”的作者2021年完本的《道长去哪了》。 翻开这本小说,同样是浓郁的网文风:主角因一起事故从当下穿越到开元后期的唐朝,发现这是一个可以修道长寿乃至飞升成仙的世界;随着故事推进,主角在各种奇遇以及同历史人物的斡旋中不断道行提升……一切都很熟悉,直到主角在帮助历史人物一起各地赈灾,对付民生灾情问题时总感觉不对劲,各种天灾地震十分剧烈,并且跑东跑西的他还注意到来往各州郡的时日越来越少,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正在地理-物理意义上变小…… 读到这里已经几百万字,在这个穿越世界中追随主角同历史人物斗智斗勇的读者们竟然发现,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个世界整个在塌方。各种悬疑的线索最后指向,这个中唐世界本身是世界之外的八位大拿仙人共同用神识构建出来的,而现在这些仙人本身可能遭遇不测…… 我们这个世界的科学家们,大多数并不认为世界会永远持存下去——核战争与人为导致的灾难可以终结文明,热寂或大挤压可以终结宇宙。 然而这个思路的限制就是,所有一切变故的缘由,都是在内部寻找。 《道长去哪了》的脑洞是,导致这个世界摇摇欲坠的问题不是在里面,而是来自外面。这就像,电脑里的模拟世界出了问题,不是系统参数出现问题,而是电脑连着的插线板发生短路。静夜之中不妨再多想一重:我们这个灾难事件频发、极端天气频出的现实世界,会不会也是支撑这个“世界”的外部电源或神识仙力遭遇了变故?夜里读小说,也能思考顶着天的大问题。 也正是在2021年,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级热潮骤然兴起,那就是“元宇宙”(the Metaverse)。《道长去哪了》里那个“世界”,不正是一个“元宇宙”——该“世界”的摇摇欲坠,恰恰因为架构它的“服务器”出现故障?那么,我们这个也正在被体验为灾变迭出的世界呢?是不是架构我们这个“元宇宙”的外部服务器出了故障,使得我们游戏体验越来越差? 本书,就将追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解成如下问题: (1)元宇宙的“世界”,究其根本是虚幻的吗? (2)如果是,那么当你沉浸在元宇宙中,是玩物丧志吗? 反过来,(3)我们身处其内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么? 进而,(4)为什么存在着“世界”,而非什么都没有? 这些问题,皆是本体论的问题。而如下两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则可以称为政治本体论的问题: (5)“世界”是否能够被改变? (6)如果能够的话,如何改变它? 面对“元宇宙热”掀起全球热浪的当下现实,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 (7)元宇宙为什么会热? (8)为什么会在2021年热?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中,“元宇宙”本身至少存在了十几年——由林登实验室开发、2003年上线的在线游戏《第二人生》就被视作首个元宇宙。 故此,它绝非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并且,目下的技术,实际上尚远未能实现元宇宙巨头们在各种宣传中所描述的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体验。 那么,是什么缘故,使得元宇宙猛然间在2021年大火呢?进而,对于这个仍在未来、并未全幅呈现自身的事物,我们要如何来对它进行思考与研究? 本书将对上述这些问题,一一做出探讨。 全书共包含六章,分为未来+、资本+、影像+、现实+、世界+、政治+。从一个当下热点现象切入,本书将对我们所处身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政治本体论,展开一个系统性的学理探究。 第一节 陷入奇点:生活在剩余时间中 本书第一章直接从当下“元宇宙热”切入,针对“技术加速主义”时代那种种掀起社会热潮与资本狂欢、但却尚未显露全貌的新技术,在方法论层面上提出一个研究的全新路径:未来考古学。尽管“未来”仍然未来,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考古学”来展开研究。 什么是“元宇宙”? 在出版于2022年的《元宇宙将革命化一切》这本专著中,被誉为“元宇宙商业之父”的亚马逊前全球战略主管马修·鲍尔写道:“元宇宙被设想为一个平行世界,人们将在那里花大量的时间工作和生活”。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要到这个平行世界里去工作和生活呢?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沉浸式拟真不但会做到高忠实度的逼真(photorealistic),并且能够将诸种“粒子物理规则、引力规则、电磁规则以及如光和无线电波的电磁波规则”应用到元宇宙中,这样的元宇宙才会使人们愿意在里面进行创造,“你造出一个美丽的产品,看上去是如此美,惟有在数字世界才能获得的美”。 那么,这样的元宇宙什么时候会到来?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在2021年10月28日将公司正式改名为“元”,并宣布元宇宙“将会在未来5到10年成为主流”。 对于据说是正在到来的元宇宙,不少学界评论者并不像业界人士那样为之欣喜雀跃,而是视之为“陷阱”“幻境”“幻觉空间”,甚至是“技术毒品”。 诸如此类的评论,在鲍尔看来,是对虚拟世界的“污名化”。鲍尔认为,恰恰是2020年初在全球卷起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遏制住了对元宇宙的这种污名化: 我们可以发现人们逐渐消除了对在虚拟世界中度过的时间的污名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加速了这一进程。几十年来,“游戏玩家”一直在制作“假的”化身,在数字世界中度过他们的空闲时间,同时实现非游戏性目标,如在《第二人生》中设计一个房间,而不是在《反恐精英》中杀死一个恐怖分子。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努力是奇怪的、浪费时间的或是反社会的(甚至更糟)……在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被隔离在家。待在家里的那段时间迅速改变了人们对虚拟世界的看法,这是始料未及的。数以百万计的怀疑论者现在已经参与了虚拟世界中的活动(比如《动物之森》《堡垒之夜》和罗布乐思)并乐在其中。……这些经历不仅帮助整个社会消除了对在虚拟世界中的生活的污名化,甚至可能会吸引上一代(年长的)人参与元宇宙。 元宇宙为什么会在2021年形成热潮?在鲍尔眼里,无疑这是拜新冠疫情大流行之赐:以始料未及的方式,人们极大地改变了对虚拟世界的看法,数以百万计的批评者现在自己投身其中并乐在其中。 本书会对“元宇宙热”以及关于它的“污名化”批评,做出一个更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元宇宙展开未来考古学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本体论层面上并非如诸多评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幻觉空间”。反过来,我们所处身其内的“世界”,一点不比虚拟的元宇宙更真实。我们在元宇宙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同在这个“世界”中所获得的经验,并不存在现象学意义上的实质差异。 第一章会进一步提出,人类(智人)所体验的“现实”,始终有一个虚构性的内核,这个内核从当年由哲学所构建的“元物理学”(形而上学),演变成今天由技术所构建的“元宇宙”。然而,尽管面貌完全不同,但两种“现实”却隐秘地共享着同一种特质,那便是:它们都恰恰指向某种“超现实”(“元”作为词根的本义就是超越)。 在第一章对未来所展开的考古学探究(从元宇宙追溯到元物理学)之后,第二章继续考察我们所栖居的当下“世界”,并对如下问题展开分析性的探讨: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中的这个独特时刻,会出现“元宇宙热”?为什么元宇宙会引发资本狂欢? 代之以把“元宇宙热”纯然视作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一个意外的副产品,本书在“资本+”的逻辑下对它展开分析。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最后却意外地揭示出:这个“世界”正在坍塌,就像《道长去哪了》里的中唐世界。 第二章会以九节的篇幅,提出一个乍听上去很惊悚(也因此人们恰恰不予以认真对待)的命题:这个“世界”里的人类文明,业已进入剩余时间。 剩余时间不同于现代性所规划的线性时间,而是终结会随时降临的时间,是“余留在时间同其自身终点之间的那个时间”(吉奥乔·阿甘本语)。 它是收缩自身的时间,内嵌紧迫性,是对那线性而均质的编年体时间的激进打断与悬置。工业革命以降的行星地球,被包括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在内的跨学科学者视作进入了新的地质学纪元,这个纪元被命名为“人类世”(the Anthropocene)。而法国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则把人类世称作为“熵世”(the Entropocene) ,标识了“一个行星尺度上操作的大规模且高速的毁灭过程”。 “人类世”这个概念并不是对“人类”进行人类主义式认肯,而是对“人类”做出去中心化与去特权化的后人类主义反思,并开启出对“后人类世”的思想探索。 “人类世”,标识了人类文明(“人类世文明”)的灭绝性力量已经抵达行星尺度。人类世的顶峰,可以被进一步称作“资本世”(the Capitalocene),在该时代中资本已然成为了一个地质学力量,产生出行星尺度上的诸种效应。资本主义系统,倾向于将一切存在物私有产权化与商品化。当这个逻辑被推进到行星层面后,人类世就进入了资本世。资本世的内核,就是行星私有化与万物(包括劳动)商品化。放眼当下现实,各种行星资源——“自然资源”乃至“人力资源”——被广泛地私有化与产权化,并被组织进资本主义系统中,成为资本积累的诸种“原始材料”。 然而资本主义系统自身的稳定性,结构性地建立在向“外部”溢出上。 行星尺度上的资本世恰恰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空间性修复潜力已逐渐趋向枯竭。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时刻,“人类世文明”正走向深渊性的奇点(Singularity),这意味着,人类(以及行星上许多其他物种)已经生活在剩余时间中。 目下,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正在以启蒙式的“普世价值”开道而发起致暗性的贸易战、技术战,旨在继续维系资本与技术在行星层面上淫秽性的既有展布。 然而人类世的“奇点临近”状况,已然无法支撑其表面的繁荣与话语性的“再次伟大” ——“奇点资本主义”已然趋近于耗尽其自身的潜在修复性能力。对于我们所生活其内的这个当下现实而言,元宇宙,恰好构成了新的“外部性”。就这样,在剩余时间里,我们一起见证了全球范围内各大企业巨头争相涌入元宇宙赛道——尽管相关技术远未臻于成熟。 元宇宙的热潮,并无法解决这个世界本身的危机。赶在世界坍塌前“移民”元宇宙,仍会面临《道长去哪了》里的中唐世界困境——支撑该“世界”运转的外部设施出现故障。“元宇宙世界”,会随着外面“现实世界”的灭世性危机而一起湮灭。 然而,出入元宇宙的“发光世界”,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当下“现实世界”的本体论状况:这个世界,会不会本身亦是一个元宇宙游戏?我们能否确证,自自己有意识开始便身处其内的这个世界具有着“现实性/实在性”? 内容亮点: 不过几年前,人们还在质疑4G费用高又没用 今天的全民直播和短视频,却早已改变日常生活形态 虚拟现实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拐点 我们的经济、环境、知识系统因此不断革新颠覆 如今摆在面前的问题是: 我们现下的生活,是否就是一场游戏? 元宇宙为什么爆火?幕后推手是谁? 我们在“发光世界”里会过得更好吗? “平行宇宙”之间,有怎样的本体论差异? 如果身处的世界正在塌方,我们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玩家,一起改变世界化成? 本书作者吴冠军教授用“未来考古学”、“量子政治学”等前沿理论,深度诠释元宇宙、元物理学、奇点、熵、人类世、资本世、技术世、黑暗洞穴、发光世界、无边界宇宙、数学宇宙、参与性宇宙、符号性宇宙、时间箭头、量子现实、历史终结、可能性政治等热点议题,结合“饭圈文化”、“零工经济”、“鸡娃式教育”等热点现象以及《头号玩家》、《模拟人生》等电影游戏,及时给出新兴技术喧嚣下独特、硬核的学术分析。 本书依次登上“未来+”“资本+”“影像+”“现实+”“世界+”“政治+”六层探索阶梯 与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拉康、福柯、拉图尔,牛顿、玻尔兹曼、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惠勒、霍金、克鲁岑,以及希区柯克、戈达尔、斯皮尔伯格等各领域大咖一路同行 你将收获这些关切自身的全新认知: ——关于虚拟现实的真相—— ·我们以为可以逃离伤痕累累的现实,却在充满“自由”的元宇宙里迎来了全新形态的“封建领主监视”。 ·元宇宙资本主义内嵌一个暗黑秘密:娱乐即劳动—— 元宇宙玩家实际成为了一种隐秘的“生产性消费者” ,就像“饭圈”粉丝的劳动就会被娱乐遮盖,其劳动所创造的多余价值则尽归资本所有。 ·“虚拟现实”是“日常现实”的“变态内核”——在虚拟游戏里举枪扫射后,一个打工人能够忍气吞声接受“996”的剥削。 ·量子力学彻底刺破了这个世界在粗颗粒度时的“经典图景”,与此同时也揭示出了世界本身的“虚拟现实”属性:我们不再能够返回到一个充满确定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式的宇宙,不能再推知过去或预测未来。 ——“现实”的苦难其实是人类的自我奴役—— ·我们已经处在了人造环境的自我奴役中——气候灾难、生态危机、军备竞赛……我们绝大多数的苦难,都是自我施加的。 ·今天的“鸡娃式教育”便是父母集体进入这条轨道,导致“内卷”吞噬了孩子们的童年,乃至生命。 ·体育场里原本大家都坐着看球,有些观众非得站起来看,后面的人也就不得不站起来,结果所有人都不得不站着看完整场比赛。全体都站着看和全体都坐着看,看出去的视野是一样的。这个“看球困境”也是自我施加的。 ·所有行动者都具有至高的自主决定权、但实际却无法自主做出决定的状况,便是一种经典的“纳什均衡”——在其中没有任何局中人可以因为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利。即便前景是灾难性的、不可承受的,但赛场内的玩家们谁也无法承受轻易退出所带来的风险。我们选择彼此痛苦,我们选择彼此威胁,我们选择把双手掐到对方的脖子上。 ——做一个好的玩家—— ·在游戏中打不过去时,你多半还会使用不同技术策略,换套装备、收集更多辅助道具、甚至换个“职业”,来反复尝试,在生活中何不也这样全力以赴,做一个好玩家,也就是阿伦特所说的“积极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竭尽全力地“玩”好,是唯一的伦理性向度。在政治层面上,“玩”好,就意味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味着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能动者——人类能动者(虚拟“化身”)以及非人类能动者(NPC)——一起参与世界化成。 产品亮点: 1.国内顶尖学者吴冠军,首次从专业学术角度解释新兴技术热潮 为什么技术变革会在此刻爆发?虚拟现实会带来资本主义梦魇吗?后人类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其中? 本书首次将我们带到这些问题前,给出了喧嚣热潮下独特、深刻的学术分析。 2.结合“未来考古学”、“量子政治学”等前沿理论,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当下“现实”及如何参与未来世界构成 本书提出大量前沿的学术性思考,譬如通过未来考古学观察,发现元宇宙并非“幻觉空间”,而是和现实一样真实;虚拟现实引发的资本狂欢,很可能是资本对时间最为总体化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侵吞;从量子本体论出发解释如何政治性地维护和更新我们的世界。 本书不仅让读者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热潮的深层涵义,并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