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徐圩--乡村深入改革纪实

风起徐圩--乡村深入改革纪实
作者: 编者:金萍
出版社: 合肥工业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7.69
折扣购买: 风起徐圩--乡村深入改革纪实
ISBN: 978756503567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烟袋湖”和殷尚村的前世今生 涡河,由于受黄河南泛侵扰,其源头河道屡有变 迁。上游贾鲁河在郭厂村附近接上涡河,有了贾鲁河 的滋养,涡河开始在河南境内的黄淮平原上恣意流淌 。然后,她曲折回旋,逶迤南下,途经毫州、涡阳, 于怀远县汇入浩浩荡荡的千里淮河。怎奈,好景不长 。花园口复堤后,上游水位逐年下降。慢慢地,涡河 源头断流。没有贾鲁河之源的涡河,因其在上游接纳 了诸多涓涓细流和支流干流,依旧热情奔放,气势不 减。介于西淝河与涡河之间的芡河,与涡河本干基本 平行,源出涡阳县梭沟南侧,缓缓地自西北向东南流 去,上游有两段被截流人涡河,下游有一段被截流人 淮河。在涡河与芡河之间,形成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 地带,这个狭长地带东西约30公里,南北约11公里, 形状酷似当地烟民使用的烟具;同时,在徐圩乡的东 部,有一条沟通涡河、芡河两个水系的“烟袋大沟” ,这条古老的大沟连接着几个名叫湖的古老村落,所 以自古农民把这一带称为“烟袋湖”。据龙亢农场擅 长收集文史资料的赵文明介绍,在明清时代,湖里有 零零星星的村庄,形成至今仍有的“一溜十八湖”, 如褚湖、韩湖、大湖、白湖、李湖、陆湖、张湖、杨 湖、李湖、钞湖等,到最西边的蒙城县境内,有施湖 和段湖,段湖的“段”谐音就是“断”了,再往西的 确没有湖了。由于湖里地势低洼,农民说:“雨天蛤 蟆一翘腿就淹了,十天不下雨又旱了。”历史上,烟 袋湖的核心地区水深约20米,由于黄河屡次夺淮,淮 河涡河泛滥,洪水滔天,带来大量的黄土高原的黏土 ,把原本的砂姜黑土深埋在底下,所以这里的上层土 质是黄黏土,这黄黏土逐渐把湖面淤积成平原了,就 成了这里的一片黄土地。 1949年前,这里就有垦荒的历史,但由于灾害频 繁,土匪骚扰,境内大部分土地抛荒;1949年后,农 民开垦了少量土地,但因土质瘠薄,远离村庄,多数 废弃。当地民谣说:“烟袋湖,砂姜窝,黄泥瓣子, 漏风土,兔子不拉尿,茅草不发棵。”据殷尚村谢孟 伦、邵为记、邵东洋等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喜欢 到湖里玩耍,那里长满了几尺高的蒲草、茴草及芦苇 ,平时鹭鸶如云,野兔成群,每到秋天和冬天,成千 只大雁落在这里,人们时常听到它们“咕咕嘎嘎”的 叫声,所以烟袋湖也有“雁待湖”之说。那时,这里 的湖地经常遭受水患,白水茫茫,长达几个月,因为 排水沟很少,水耗不下去,到处是一派寂寥和苍凉的 景象。1957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开垦烟袋湖。1958 年1月,正式筹建龙亢农场,包含蒙城县境内的小部 分,一共开垦9万多亩土地,但因当地农民有对土地 的强烈诉求,意见反映到省里。省里尊重民意,决定 农场将大部分已开垦的土地归还给附近农村,只留下 湖里核心最低洼的地带,这就是后来的龙亢农场。农 场实有土地4万多亩,其中耕地3.28万亩。周围还有 几个规模小一点的农场。应当说,龙亢国营农场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