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作者: 朱光潜|总主编:闻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23.80
折扣价: 7.40
折扣购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经典名著大家名作
ISBN: 9787100160032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内容简介

再其次,我以为恋爱也是自成一个宇宙。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其实就是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恋爱也是不能打消的。从生物学观点看,生殖对于种族为重大的利益,而对于个体则为重大的牺牲。带有重大的牺牲,不能不兼有重大的引诱,所以性欲本能在诸本能中最为强烈。我们可以说,人应该生存,应该绵延种族,所以应该恋爱。但是这番话仍然是站在“道德的宇宙”中说的,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不是这样机械的东西,它是至上的,神圣的,含有无穷奥秘的。在恋爱的状态中,两人脉搏的一起一落,两人心灵的一往一复,都恰能欣合无间。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恋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恋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虽不必定要不能相容,而在实际上往往互相冲突。恋爱和道德相冲突时,我们既不能两全,应该牺牲恋爱呢,还是牺牲道德呢?道德家说,道德至上,应牺牲恋爱。爱伦?凯一般人说,恋爱至上,应牺牲道德。就我看,这所谓“道德至上”与“恋爱至上”都未免笼统。我们应该加上形容句子说,在“道德的宇宙”中道德至上,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至上。所以遇着恋爱和道德相冲突时,社会本其“道德的宇宙”的标准,对于恋爱者大肆其攻击诋毁,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社会所赖以维持的道德难免隳丧;而恋爱者整个地酣醉于“恋爱的宇宙”里,毅然不顾一切,也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恋爱不真纯。 “恋爱的宇宙”中,往往也可以表现出最伟大的人格。我时常想,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日本民族是一个有生气的民族,因他们中间有人能够以嫌怨杀人,有人能够为恋爱自杀。我们中国人随在都讲“中庸”,恋爱也只能达到温汤热。所以为恋爱而受社会攻击的人,立刻就登报自辩。这不能不算是根性浅薄的表征。 朋友,我每次写信给你都写到第六张信笺为止。今天已写完第六张信笺了,可是如果就在此搁笔,恐怕不免叫人误解,让我在收尾时郑重声明一句吧。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意长纸短,你大概已经懂得我的主张了吧? 你的朋友,光潜。 八年级下统编教材语文指定阅读书目 教育家朱光潜写给青年人的智慧之书 作为关于青年问题的书信合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当时的中国国情和青年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每封信的主题都是当时的青年们正在关心的,或是青年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如读书、作文、社会运动、恋爱、情感与理智等等。朱光潜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学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用身边的故事进行了举例,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发人深省。 本丛书大家名译(作),品质卓越, 突出典藏价值,无论从内容到装帧设计,均高品质呈现。 内容上选取著名作家作品及翻译家经典译作,完美呈现文学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核心。理念上此套丛书以“价值阅读”为导向,开启全新的名著新阅读模式,旨在让名著阅读更贴近人生成长,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内容编排上,将“价值阅读”这一核心理念,全方位的贯穿在书的各个环节:品质关键词、重点段落哲理启示、哲理名言摘录记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作品的理解,书中还设置了无障碍阅读、人物关系表等基础板块。在装帧设计上,选取绿色环保瑞典进口纸印刷,极具典藏价值。 本丛书还得到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极力推荐,百余位教育专家、省市教研员审定,百余位文学家以及著名评论家对该丛书给予厚望并为之寄语,百余家大众媒体争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