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今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出生后不久母亲去世,他由姑姑抚养。短暂的学习生涯结束后,从十几岁开始闯荡社会,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家庭教师……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卢梭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等地。 1778年卢梭在巴黎逝世,4年后,他的自传《忏悔录》出版。1794年卢梭的灵柩被移葬至先贤祠。 译者介绍 陈筱卿,法语翻译家,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曾翻译多部法国名著,译作达一千万字。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1996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荣誉奖,2000年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称号。代表译作有《忏悔录》《海底两万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昆虫记》等。
内容简介
上 卷 第一章 发自肺腑,深入肌肤。 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完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只有我能这样做。我洞悉自己,也了解他人。我生来就有别于我所见过的任何一个人。我敢担保,自己与现在的任何人都不一样。如果说我不比别人强,那么我至少是与众不同的。如果要问大自然打碎了它塑造我的模子是好还是坏,大家只有读过此书之后才可判断。 末日审判的号角想吹就吹吧,我将手拿着此书,站在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我将大声宣布:“这就是我所做的、我所想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与恶。我既没有隐瞒什么丑行,也没有添加什么善举。万一有些什么不经意的添枝加叶,那也只不过是填补因记忆欠佳而造成的空缺。我可能会把自以为如此的事当成真事写了,但绝没有把明知假的事写成真的。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您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的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卑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您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于一七一二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公民伊萨克·卢梭,母亲是女公民苏珊·贝尔纳。祖上只有一份薄产,由十五个孩子平分,父亲所得微乎其微,他只有靠钟表匠的手艺谋生,他倒是个能工巧匠。我母亲是贝尔纳牧师的女儿,比较富有。她既聪明又美丽,父亲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她娶到手。他们俩几乎是青梅竹马:八九岁时,每晚便一起在特莱依广场玩耍;十岁时,两人便形影不离。他们俩相知相好、灵犀相通,使得由习惯使然的感情更加地牢固了。两人生就温柔多情,只等着在对方心中发觉同样心境的时刻到来,或者说,这一时刻也在等待着他们俩,只要一方稍有表示,另一方就会吐露衷肠。命运似乎在阻遏他们俩的激情,反而更使他们俩难舍难分。小情郎因为得不到自己的情人而愁肠百结、面容憔悴,她便劝他出趟远门,好把她忘掉。他出了远门,归来时,非但未能忘掉她,反而爱得更加炽热。他发觉,自己的心上人仍旧温柔忠贞。这么一来,两人便终身相许了。他们俩山盟海誓,上苍也为之祝福。 我舅舅加布里埃尔·贝尔纳爱上了我的一位姑姑。但姑姑提出,只有他姐姐嫁给她哥哥,她才答应嫁给他。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两桩婚事在同一天举行了。因此,我舅舅也是我姑父,他们的孩子成了我双重的表亲。一年后,两家各添了一个孩子,后来两家便不得不分开了。 我舅舅贝尔纳是一位工程师。他去效忠帝国了,在匈牙利欧仁亲王麾下效力。他在贝尔格莱德围困期间的战役中功勋卓著。我父亲在我唯一的哥哥出世之后,应召去了君士坦丁堡,成了御用钟表匠。父亲不在家时,母亲的美貌、聪颖和才华吸引来一些仰慕者。法国公使德·拉·克洛苏尔先生是最殷勤的仰慕者之一。他的爱一定十分强烈,因为三十年后,我看见他在谈到我母亲时仍然情意绵绵。我母亲很看重贞操,不为所惑。她真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催促他赶紧回来。他抛下一切,返回了家,我便是父亲归来后结下的不幸之果。十个月后,我出世了,先天不足,病恹恹的。母亲因生我而死,所以我的出生是我所有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 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忍受失去我母亲的痛楚的,但我知道他的悲痛始终没有得到抚慰。他认为在我身上重又看到了母亲,但又不能忘记是我夺去了她的生命。每当他亲我的时候,我总感觉到在他的叹息、他的抽搐般的搂抱之中,有一丝苦涩的遗憾交织在他的抚爱之中。因此,他的抚爱就更加温馨。当他跟我说:“让-雅克,咱们来聊聊你母亲吧。”我便回答他说:“好啊!我们要大哭一场了。”我这么一说,他便老泪纵横了。“唉!”他唉声叹气道,“把她还给我吧,抚平我失去她的痛楚吧,填满她在我心灵中留下的空缺吧。如果你只是我的儿子,我会这么爱你吗?”母亲谢世四十年后,父亲嘴里念叨着我母亲的名字,心里深藏着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继母的怀中死去。 这就是我的生身父母。在上苍赋予他们的所有品德中,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一颗温柔的心,这颗温柔的心铸就了他们俩的幸福,却造成了我一生中所有的不幸。 我生下来的时候几乎快要死了,大家对我能活下来已不抱希望。我随身带来了一种病根,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加重,现在,这个病根虽时有缓解,但紧接着又使我更加疼痛难忍。我的一位姑姑是个可爱而聪慧的姑娘,对我极尽关怀和照料,救了我的命。在我写这事的时候,她还健在,已八十高龄,还在照料我那位比她小却因酗酒而健康状况不佳的姑父。亲爱的姑姑,我原谅您使我活了下来,但我很难过,不能在您晚年时报答您在我出世时给予我的悉心照料。我的那位老奶妈雅克利娜也健在,身体硬朗,腰板结实。那双在我出世时让我睁开双眼的手,将在我死去时为我合上双眼。 我在思考之前便有所感觉:这是人类的共同命运。对此我比别人感触要深。我不知道我五六岁之前的事,不知道我是怎么学会认字的,我只记得最初读的那些书及其对我的影响,我对自己不间断的了解便是从那时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我和父亲晚饭之后便开始阅读它们。起先,只是为了让我练习读一些有趣的书,但很快,兴趣便十分浓烈,我和父亲便轮流不停地读,通宵达旦,一直到读完结尾为止。有时候,父亲清晨听见燕子啁啾,便难为情地说:“咱们去睡吧,我比你还要像孩子。” 很快,我便通过这种危险的方法不仅掌握了一种极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且获得了我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激情的独一无二的悟性。我对具体事尚无任何概念,但已懂得了所有的情感。我对什么都不理解,但全都感受到了。我连续不断地感受到的这些乱糟糟的情感,丝毫没有损害我尚没有的理性,却为我造就了另一种类型的理智,使我对人生有了一些奇特而浪漫的想法,日后的经验和反省都没能很好地治愈它们。 一七一九年夏天,小说读完了。冬天,我们就又干别的了。我母亲的藏书都读过了,我们便把外公留给我们的书拿来读。很巧,里面有一些好书。这并不奇怪,这原是一位诚实而博学的牧师的珍藏,因为这是时尚使然,而且他是一位颇有见地且很风趣的人。勒·叙厄尔的《宗教与帝国史》、波舒哀的《世界通史》、普鲁塔克的《名人传》、纳尼的《威尼斯史》、奥维德的《变形记》、拉布吕耶尔的著作、丰特内勒的《宇宙万象》和《死者的新对话》,以及莫里哀的几部著作,都被搬到父亲的工作间里来了。我每天便在他干活儿时念给他听。我对这些书有了一种少有的、也许是我这个年岁的孩子绝无仅有的兴趣。我特别喜爱普鲁塔克。我饶有兴味地一遍又一遍地读他的书,这稍微减少了我对小说的钟情。很快我便喜欢上了阿戈西劳、布鲁图、阿里斯蒂德,胜过对欧隆达特、阿泰门和攸巴的喜爱。这些有趣的书以及我们父子俩就这些书的谈论铸就了我那种自由的共和思想、那种不屈服的高傲性格,不愿意受到桎梏和奴役,使得我一生之中在这种性格受到压抑之时便痛苦万状。我朝思暮想着罗马和雅典,可以说是生活在其伟人们中间,但我生来就是一个共和国的公民,是一位对祖国的爱高于一切的父亲的儿子,我以父亲为榜样,也对祖国充满了激情。我自以为成了希腊人或罗马人。我变成了我在读其生平的那些人物,他们的忠贞不渝、英勇不屈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有一天,我在饭桌上讲述谢沃拉的英雄壮举时,为了表演得逼真,我就离开餐桌,把手放在火盆上。大家见了,全都吓坏了。 我有个哥哥,大我七岁,他跟着父亲学手艺。大家对我极其偏爱,对他便有所冷落。我对此并不满意。这种冷落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影响。他甚至还没到成为一个真正放荡不羁的人的年岁,便已放浪形骸了。他后来被送到别人家去学徒,但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经常偷偷地溜出去。我几乎总也见不着他,简直可以说几乎不认识他,但我仍然真心地爱着他,他也像一个放荡之人能够爱点儿什么似的喜欢我。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凶狠粗暴地揍他时,我赶紧拦在他们俩中间,紧紧地抱住我哥哥。我就这样用身子护住他,替他挨了不少打。由于我总这么护着,父亲终于住手了,也许因为我哭喊的关系,或者是父亲害怕打到我。最后,哥哥越变越坏,干脆逃得无影无踪。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才知道他到了德国。他一封信都没写回来过。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就这样,我成了独子。 如果说可怜的哥哥受人冷落的话,他的弟弟我可并非如此。王公家的孩子也不会比我小时候所受到的关怀更加深切,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把我当成了宝贝,更加难得的是,我始终被疼爱着,但并不是被娇惯溺爱。在我离开家之前,家里人从来没让我单独与其他孩子一起跑上街去过,从来没有要压制或满足任何古怪的脾性。大家把这些脾性归于天生的,但它们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我有我这么缺点:话多、贪馋,有时候还说假话。我可能会偷吃水果、糖果、零食,但我从不存心坑人毁物、给人添乱、折磨可怜的小动物。不过,我记得有一次,我曾趁我们的一位邻居克洛太太去听布道时,在她家的锅里撒过尿。说实在的,想起这事,我仍觉得开心,因为克洛太太虽说是个老好人,却实在是我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爱唠叨的老太太。这就是我幼时所做的种种坏事的简短而真切的故事。 我所见到的都是些善良的榜样,我身边尽是些最好的人,可我是怎么变坏的呢?父亲、姑姑、奶妈、亲戚、朋友、邻居等我身边的所有人,并非一味地迁就我,不过都喜欢我,我也爱他们。我的任性很少受到激发或阻遏,以至我都想不起自己有过什么任性行为。我可以发誓,在我受老师管束之前,我都不知道何为奇思异想。我除了在父亲身边看书写字,除了奶妈带我去玩之外,总是同姑姑在一起,坐在或站在她的身边,看她刺绣,听她唱歌,心里挺高兴。她的开朗、和善,以及她那姣好的容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她的容貌、姿态举止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她那些温馨的话语仍萦绕在我的耳边。我甚至还记得她的穿着打扮,还记得她赶时髦:两鬓留有两个小黑发卷儿。 我深信,我很久以后才培养起来的对音乐的爱好,或者说是激情,应归功于她。姑姑会唱许许多多美妙的小调和歌曲,唱起来委婉动听。这位好姑娘心宁气静,为她自己及其周围的人驱除了怅惘和忧伤。她的歌声对我的吸引力极大,不仅她的许多首歌始终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而且,虽然今天我已记忆力不佳,但那些自孩童时起已完全忘却的歌曲,随着我的年迈,以一种无以言表的妩媚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谁会相信,我这么一个饱经风霜苦痛的老糊涂,有时竟然会像个孩子似的,用已经微弱、颤抖的声音,一边哼唱这些小调,一边啜泣呢?特别是其中一首歌的曲调,我还完全记得,但后半段的词儿,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尽管对那韵律还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下面是那首歌的开头和我还能记起的余下部分: 我不敢,狄西, 到小榆树下, 去听你吹芦笛; 因为在我们村里, 大家已经在议论我们。 …… ……一个牧童, ……一往情深, ……毫不足虑, 是玫瑰总要带刺儿的。 我在寻思,我的心为什么对这首歌情有独钟,这是我实在弄不明白的一种心灵感应。每当我唱这首歌时,总不免潸然泪下,唱得时断时续。我一再地想给巴黎去信,打听余下的歌词,如果真的有人能记全这首歌的话。但我几乎深信,如果我确知除了我可怜的苏珊姑姑,别人也曾唱过这首歌的话,我那回味它的乐趣便要失去不少。 这就是我涉足人世时最初的情感,那颗既那么高傲又那么温柔的心、那种女性的但难以驯服的性格,就这样开始在我身上形成或显现出来了,这种性格始终游移在懦弱和勇敢之间,游移在柔弱和刚毅之间,最后,使我自身矛盾重重,使得我连节制和享受、快乐和审慎都没能获得。 这种教育被一次意外的事情打断了,这事的后果影响了我以后的一生。我父亲同一位名叫戈蒂埃的先生发生了争吵,后者是法国的一名上尉,与议会的人沾亲带故。这个戈蒂埃是个既无礼又胆怯之辈,他的鼻子出血了,为了报复,他指控我父亲在城里持剑逞凶。被判入狱的父亲,坚决要求根据法律,让指控者与他一同蹲监狱。因为要求未能获允准,父亲宁可离开日内瓦,一辈子流落他乡,也不愿在他觉得有损名誉和自由的问题上让步。 我舅舅贝尔纳当了我的监护人,他当时在日内瓦防御工程工作。他的大女儿死了,但他还有个儿子,与我同岁。我们俩一起被送到博赛,在朗贝尔西埃牧师家寄宿,学习拉丁文,学习人们冠之以“教育”美名的一切烦琐的东西。 在乡村待了两年,我那罗马人的粗暴性格有所收敛,恢复了童稚。在日内瓦,无人逼迫我,我却喜欢看书学习。那几乎是我唯一的乐趣。而在博赛,我不爱做功课,反而喜欢使人得以放松的游戏。乡村对我来说特别新鲜,我尽情地享受,乐此不疲。我对乡村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爱,这种爱永远也不能被扑灭。在此后的岁月中,每当我想起在那儿度过的幸福时刻,我便对在乡村的逗留及其乐趣留恋起来,直到我重又回到那里为止。朗贝尔西埃先生是一个极其通情达理的人,他既不忽略对我们的教育,又不用过多的作业来压我们。尽管我憎恶受人管束,但每每回想起以往学习时的情景,我从未感到过厌恶。诚然,我并没从他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没花多大工夫便学会了我所学的东西,而且丝毫没忘,这足以证明他善于教学。 这种乡村生活的质朴带给了我不可估量的好处,使我敞开了心扉寻求友谊。此前,我只有一些高贵却是想象中的情感。共同生活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中,使我与表哥贝尔纳关系亲密。不久,我便对他产生了远胜于对我哥哥的感情,而且从未磨灭。他是一个身材修长、纤细瘦削的小伙子,性情之温柔一如其身体之孱弱,而且,他并不因为自己是我的监护人之子,在家中受人偏爱,便任性撒娇。我们俩的功课、消遣、爱好都相同,我们都没有朋友,我们年岁相同,双方都需要有个伴儿,我们俩若是分开,可以说都会承受不起。尽管我们俩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难舍难分,但我们从未想过可能终有一别。我们俩都心慈面善,只要别人不再强逼,我们总是乖巧听话的。我们俩在一切事情上都意见一致。如果由于管我们的人的偏爱,他在他们的眼里高我一等的话,私下里,我便占一次他的上风,双方扯平。课上,当他背不上来时,我便给他提词儿;当我做完作业时,我便帮着他做;而在游戏时,我的兴趣比他的浓,总是我带着他玩。总之,我们俩的性格如此协调一致,维系着我们俩的友谊如此真诚,以至在我们几乎形影不离的五年多时间里,不管是在博赛还是在日内瓦,我承认,我们是打过架,但从未要人劝解,我们每次争吵从未超过一刻钟,双方都从未告过对方的状。尽管有人会认为这都是小孩子的事,但是,这也许是自从有孩子时起便独一无二的例子。 我在博赛的生活方式于我极其合适,如果能待得更久些,我的性格就彻底形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基调是温柔、亲切和恬静。我认为,世上没有谁生来就比我的虚荣心要小。我常因为冲动而心高气傲,但随即便重又萎靡颓丧。我最强烈的愿望是受到接近我的所有人的喜爱。我很温柔,我表哥也一样,连管教我们的人也都如此。在整整两年里,我既没看见也没受到过粗暴的对待,一切都在我心中培育了受之自然的禀性。看见大家对我和一切事情都很满意,我真是快活极了。我总也忘不了,在教堂里回答教理问答时,当我一时语塞,朗贝尔西埃小姐面露焦急不安时,我真是无地自容。仅此一点已比我当众出丑更使我难受不已了,却让我极其感动。因为,尽管我对赞扬很少动心,但我对羞愧始终是十分敏感的,而且,我可以在此说一句,我并不怕受到朗贝尔西埃小姐的呵斥,反倒是担心让她难受。 不过,必要时,她同她哥哥一样,也是很严厉的。然而,由于这种严厉几乎总是事出有因,而且从不过分,所以,我虽挺难过,却心悦诚服。若是我讨人嫌,比我受罚还要让我难受,而且难看的脸色比受到体罚更使我痛苦不堪。更明确的解释是挺难堪的,却必须这么做。如果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总是不加区别地而且常常心直口快地对待年轻人的那种方法造成的长远后果,那就改变一下对待他们的方法吧!人们从一个既普遍又有害的例子中所能吸取的巨大教益,使我决心把这事和盘托出。 由于朗贝尔西埃小姐对我们有着一种母爱,对我们也就有了权威,有时我们犯了过错,她竟至于像对子女似的对我们进行处罚。她总威胁要处罚我们,而这种对我来说挺新鲜的威胁比处罚本身更可怕,但真的处罚过后,我反倒觉得没有先前那么害怕了,而且,更加滑稽的是,这一处罚使我更加热爱处罚我的人。是我对她的全部真挚的爱和我全部的善良天性阻止了我再犯应该受到同样处罚的过错,因为我感到在疼痛时甚至在羞惭时夹杂着一种快感,使我更加盼望而不是害怕今后再挨她的玉手的责打。的确,因为这中间想必是夹带着某种性早熟的缘故,所以我觉得她哥哥的责罚就一点儿都不带劲儿了。不过,由于他的脾气好,所以他打我也没什么可怕的,而且,如果说我约束自己,免遭处罚的话,那完全是由于害怕伤了朗贝尔西埃小姐的心。因为这就是亲切,甚至是肉欲产生的亲切,在我身上所具有的威力,而这种亲切始终在我心中支配着我的肉欲。 这个我既避之又不怕的过错又犯了,但错不在我,也就是说,我并非故意犯下的,但可以说我心安理得地利用了它。不过,第二次处罚也是最后一次了,因为朗贝尔西埃小姐想必看出一点儿这种处罚并未达到目的的苗头,便宣称她不再责罚我了,因为这样做太累人。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是睡在她屋里的,甚至冬天有时睡在她的床上。两天之后,我们被弄到另一个房间里去睡了。从此,我有幸——我真不想要这种荣幸——被她当成大孩子看待了。 谁会料到,一位三十岁的女子用手责打一个八岁的孩子这种处罚,竟然违背常理地决定了我今后一生的兴味、欲念、激情以及我这个人呢?在我的肉欲被激发的同时,我的欲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我的肉欲只局限于我曾感受过的,根本不想再另有所寻了。我虽有着一腔几乎与生俱来的肉欲的热血,但直到最冷静、最迟滞的气质发育的年龄之前,我都洁身自好,一尘不染。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何故竟忧心忡忡,用炽烈的目光贪婪地盯着漂亮女人;我老是回想起她们来,但只不过是为了使之按我的方式浮泛起来,变成一个个“朗贝尔西埃小姐”。 甚至到了婚娶年龄,这种始终挥之不去的甚至达到堕落、疯狂的奇怪癖好也没有使我失去似乎本该失去的美德。如果有什么淳朴而纯洁的教育,那么我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我的三个姑姑不仅是标准的贤惠女人,而且有着一种女人早就不再有的端庄与矜持。我父亲是个好玩找乐的人,但他是个老式的殷勤男人,即使在他最喜爱的女人们面前,也从不说些让大姑娘脸红的话语,没有谁家比在我们家里、在我面前更尊重孩子的了。我发现,朗贝尔西埃先生家里也是同样的情形,甚至有一个很好的女佣就因为在我们面前说了一句有点儿粗俗的话便被辞掉了。直到我成了大孩子,我不仅对男女之间的事毫无概念,而且这种模糊的思想在我脑子里从来就只是以一种丑恶、令人恶心的形象出现的。我对妓女怀有一种恐惧,从未去除。每当看见一个浪荡子,我总是鄙夷不屑,甚至感到可怕,因为,有一天我从一条低洼小路去小萨柯内村时,看到两旁有一些土穴,人家告诉我说那些人就在里面乱搞,从此,我便对淫荡厌恶透顶。一想到他们,以前野狗交配时的情景就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我便恶心得不行。 这些教育的偏见,本身就会延迟一种易惑气质最初的迸发,而如我所说,肉欲初露端倪,在我身上所引起的遏制作用也对此有所帮助。 尽管我的血在不适宜地沸腾,但我只能想象我曾有过的感受,所以只会把自己的欲念寄托于我已知的那种肉感,从未想到去尝试别人告诉我的那种我深恶痛绝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与那种肉感极其相近,我却毫无觉察。在我愚蠢的奇思异想之中,在我的色情狂热之中,在它们有时使我干出的怪诞行径之中,我脑子里常在寻求异性的帮助,但我从未想过除了我渴求的那种用途,异性还会有其他功用。 因此,我就这样带着一种很强烈、很色眯眯、很早熟的气质度过了青春期(除了朗贝尔西埃小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我感到的肉欲,我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快感),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终于长大成人的时候,仍旧是原本要毁了我的东西保住了我。我原先童稚的那种兴味,非但没有丧失,反而与另一种兴趣紧密相连,以致无法从我感官燃起的欲念中把它剔除。这种疯狂,加上我的天生胆怯,总使我很少敢于在女人面前造次。因为不敢敞开心扉或不能为所欲为,另一种享受只不过是我那种享受的终结,我那种享受是不能被渴求它的男人抢夺,也不能为可以给予的女子所猜到的。我一辈子就这样渴求着最心爱的女人,但在她们面前又不敢声张。我虽说不敢表明心声,但至少可以想象我所知的男女之间的事,以求自娱。跪在一位凶悍的情妇面前,对她唯命是从,求她原谅、宽恕,对我来说都是一些很温馨的享受。而且,我那活跃的想象越是使我热血沸腾,我便越是一副木讷纯情的模样。可想而知,这种恋爱方式不会立竿见影,但对被爱上的女方的贞洁是毫无危险的。因此,我虽收效甚微,但通过我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想象,我毕竟大大地享受了。这就是我的肉欲与我胆怯的性格和浪漫的精神如何配合一致,通过同样的兴味,为我保住了一些纯净的感情和诚挚的品德。这些兴味如果稍有不慎,也许本会把我推到最粗暴的淫欲之中。 我在忏悔的黑暗而又满是污泥的迷宫中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最难启齿的并不是那些罪恶的事,而是那些既可笑又可耻的事。从现在起,我可以对自己充满信心了:在我刚才敢于说出那一切之后,什么也不能再阻止我了。大家可以看出,对这种坦白,我得付出多大代价,在我的整个一生中,面对我爱得发狂的女人,我情急不已,我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魂不守舍,浑身抽搐,可又不敢造次,去向她们表露心迹,也从来没有趁最亲密熟识之机向她们乞求我所需要的唯一宠幸。这种事只是在我童年时有过一次,是与一个同我年岁相仿的女孩子,而且那是她主动提出来的。 在如此这般地追溯我敏感心路最初的痕迹时,我发现了一些因素,它们有时好像格格不入,却又常常聚集在一起,有力地产生一种相同而又简单的效应;而且我发现了另一些因素,它们表面上是相同的,却在某些情况的作用之下形成了极其不同的组合,人们永远想象不出它们之间会有任何联系。譬如,谁会料到我灵魂里最强有力的力量之中,有一股会是在奢华和脆弱流入我的血液的同一源泉中孕育的呢? 我刚才说的并没有离题,大家将从中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印象。 有一天,我在紧挨着厨房的房间里独自做功课。女佣把朗贝尔西埃小姐的梳子放在铁板上烤。当她回来取的时候,其中有一把一边的齿全都断了。这是谁弄坏的?除了我,没有人进过这个房间。大家便盘问我,我说我没碰过那把梳子。朗贝尔西埃先生和朗贝尔西埃小姐联合起来规劝我,逼迫我,吓唬我。我死不承认。但是他们一口咬定是我干的,我怎么争辩也没有用,尽管大家头一次见我如此胆大,竟敢撒谎。事情闹大了,应该严肃处理。使坏、撒谎、死不认账,似乎应该数罪并罚。但是,这一回不是朗贝尔西埃小姐来责罚我。他们给我舅舅贝尔纳写了一封信,舅舅赶来了。我可怜的表哥也犯了一个不小的错,我们俩将一块儿被处治。这一次处罚厉害极了。当人们为了以毒攻毒,要永远割断我的孽根的时候,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因此,他们治得我安生了好久。 他们没能从我口中掏出所需的口供。我被多次盘问,弄得惨极了,可我仍不松口。我宁可死,也决心以死相拼。武力只好向一个“魔鬼般倔强”的孩子——他们对我的坚贞不屈就是这么说的——让步了。我终于逃过了这次残酷的折磨,虽然狼狈不堪,但还是胜利了。 这一经历距今将近五十年了,今天我再也不必为这类事情遭到惩罚了。喏,我要面对上帝声明:我是冤枉的,我没有弄断梳子,连碰都没有碰过,我没有靠近过那块铁板,连想都未曾想过。大家不要问我梳子是怎么弄坏的,我不知道,也弄不明白。我所确知的是,我是无辜的。 大家去想象一下那个孩子的性格吧:在日常生活中胆怯、听话,但被逼急了的时候,便激烈、傲岸、不可驾驭。那个孩子素来由理性支配,一贯受到温柔、公正、和蔼的对待,都不知道何为不公正,却第一次受到了正是他最爱戴、最尊敬的人那么可怕的处治,他的脑子该有多乱啊!他的感情乱了!在他的心里,在他的脑子里,在他整个聪明、理智的体内,天翻地覆了!我要求大家,如果可能的话,想一想这一切,因为对我来说,我觉得无力分析、无力叙述当时的心境。 1.卢梭诞辰310周年 首版240年特别纪念版,翻译家陈筱卿全译直译本!涵盖卢梭全部思想和内心世界的经典! 2.《忏悔录》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的自传体小说,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使《忏悔录》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3.发自内心的自我忏悔,释放个性的伟大宣言 4.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卢梭 5.“这座记载着我那尚未被我的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丰碑。” 6.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7.因为找不到与自己相似的心,而不得不沉湎于空想。 8.特别收录作者小传和多张卢梭珍贵图片。 9.全新设计复古藏书票,藏家爱不释手。 10.卢梭反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超好看 1.封面全新设计,上下卷双封面,高克重大地超白封面纸,烫金工艺,装帧精美。 2.版式疏朗,字号明晰,阅读流畅。 3.内文用纸考究,复古米黄色轻型纸,环保护眼。 4.赠送精美藏书票,助力阅读每一步。 ★超好读 ·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翻译家陈筱卿倾心之作,高分译本! ·原版完整直译无删减,忠于原作。 ·全本精心注释,无障碍阅读外国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