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节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节日节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 赵莹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9.00
折扣价: 14.20
折扣购买: 节日节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ISBN: 97871010959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71 中秋时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兔儿爷”? 兔儿爷又称“彩兔”,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 兔儿爷是什么样子 的呢?《燕京岁时记》里说,兔儿爷就是用黄土捏出 兔子的形状,其 实是兔面人身,有的穿衣戴帽还张着华盖,有的身穿 甲胄带着战旗, 有的骑着老虎,有的默默而坐,大的有三尺,小的也 有一尺多高。其 实兔儿爷除了泥捏的以外,也有布扎的,纸画的。老 舍先生在《四世 同堂》中是这样写的:“脸蛋上没有胭脂, 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卜条细线,红的,上 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 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 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 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 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 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 欲动。” 中秋前后,街上许多摊贩都会售卖兔 儿爷,摊子上的兔儿爷堆积如山。居民争相 购买,买回来以后供奉在祭月几案上。因为 兔儿爷就是月中的玉兔,祭祀玉兔是祭月礼 俗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兔儿爷也是给小孩 子玩儿的,中秋祭兔儿爷实在是庄重不足游 戏有余,兔儿爷早已成为传统 的玩具。 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 喻户晓,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许 多与兔爷儿有关的俗语和歇后 语。比如“兔儿爷的旗子—— 单挑”,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 旗(戏曲人物的装束,插在背 后的四面旗帜)只有一边。还 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 儿”,因为兔儿爷是泥制的,很 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 见到去年做的兔儿爷,那可就 属于老兔儿爷了。 72 魏文帝曹丕曾对重阳节加以解释,他是怎样 解释 “重阳”的? 曹丕在写给大臣钟繇(y6u)的信中这样写道: 中国自古以“九” 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称作 “重阳”,也叫作 “重九”,“九”含有“长久”的意思,“重九”意 指活得长长久久,当然 值得设宴聚会了。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许多信 息。首先,重阳节由来甚久,至少 在曹魏时期就有了这一节日,至 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第 二,它告诉我们,重阳节得名是因 为九为阳数(一、三、五、七、九都 是阳数,九是最大的阳数),阳数 相逢,故名重阳。第三,它还告诉 我们民间过重阳节的心理原因, 是因为“九”与“久”谐音,九九就 是久久,而久久也就是长久。最 后他还告诉我们,重阳节的过节 方式是设宴聚会。 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 火星的仪式。大火星是古代标志 季节变化的星宿,在秋季九月隐 退。由于古人_向把大火星作为季节生产与生活的标识 ,并且将大火 星奉若神明,大火星的退隐,使人们不仅失去了时间 的坐标,而且还 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大火星的隐退意味着漫漫长冬的 到来。因此,正 如大火星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在大火星隐退的时节 ,人们要举行相 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大火星祭祀仪式情形虽然已经 很难知晓了,但 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礼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 遗痕。比如江 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灶神是家居的火神, 这正是古代九月 祭祀大火星的蛛丝马迹。古人常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 食,即九月九与 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 应,就是以大火 星的出没为依据的。 后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 于一般历法,九月 祭火的仪式就衰亡了,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 引起的自然物候 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许多祭火的古俗依旧 传承了下来。 P106-109